APP下载

关于脑血管狭窄,您需要了解这些

2024-01-19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李伟龚涛

保健医苑 2023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颈动脉斑块

◎文/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李伟 龚涛

脑血管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其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少见者为血管炎、动脉夹层、烟雾病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以及脑血管相关检查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狭窄的检出率越来越高,40~54 岁健康人群约1/3 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人群的发生率则更高,几乎人人皆有颈动脉斑块。人们对脑血管狭窄的认识存在许多困惑和误区,一些患者对狭窄的检出不以为然,从而错过了脑梗死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另一些患者则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时刻担心脑梗死即将发生。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合理防治脑血管狭窄意义重大。

哪些血管狭窄的脑梗死风险高

1.程度严重的狭窄:以颈动脉为例,根据狭窄程度,依次分为轻度狭窄(< 50%)、中度狭窄(50%~< 70%)、重度狭窄(≥70%)。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脑梗死风险增加,一般认为中重度狭窄具有临床意义,重度狭窄可能影响脑组织血液供应,脑梗死风险较高。

2.有症状的狭窄:即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所谓症状,是指既往6 个月内脑血管狭窄的下游有脑梗死发生,反之则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狭窄。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无论其程度轻重,脑梗死复发风险均较高,而无症状性脑血管狭窄风险较低,甚至远低于其他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和高脂血症等。

3.不稳定的斑块:有些斑块尽管未导致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但其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高。但斑块性质的评估,需要颈动脉超声造影、血管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等新型检查手段。普通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斑块成分能力有限,简单以“软斑”和“硬斑”区分斑块是否稳定并不准确。

可见,同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分子,但危险等级有区别,应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谈“斑”色变。

脑血管狭窄如何防治

1.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身体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以减少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食盐(每天低于5 克),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摄入等。一般人群膳食建议如下:全谷物250~400 克/天,蔬菜水果大于等于500 克/天,鱼类大于等于300 克/周,肉类40~75 克/天,蛋类3~6 个/周,大豆25 克/天,坚果50~70 克/周,液态奶150~300 克/天,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锻炼身体:成人可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分钟中等强度或75 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等形式进行活动。

控制体重:肥胖及超重人群脑血管狭窄、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应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控制体重。

2.药物治疗:所有中重度脑血管狭窄患者,无论有症状还是无症状,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为斑块防治的“三大基石”。

抗血小板治疗:脑血管狭窄患者,尤其是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均应行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等其他药物。

降压治疗:普通高血压患者控制目标为低于140/90 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者应将血压进一步降低至130/80 毫米汞柱以下。

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有脑血管狭窄患者均应行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不稳定斑块或脑梗死高风险患者,需要强化降脂: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1.8 毫摩尔/升;或者LDL-C 基线水平在1.8~3.5 毫摩尔/升时,使LDL-C 下降50%以上。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狭窄的治疗至关重要,应长期坚持规律用药。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不能达标时,可联用依折麦布甚至PCSK9 抑制剂等其他降脂药。

有斑块但无狭窄,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单纯血管内中膜增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合并狭窄,同时也没有脑梗死相关症状或病史的话,这部分人群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治疗上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主,后者主要包括“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吸烟等。有条件者可进一步完善颈动脉超声造影、血管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等新型检查,评估斑块是否稳定,对于不稳定斑块,不管是否合并血管狭窄,都建议积极药物治疗。

哪些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至重度(大于等于50%)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手术治疗。而对于轻度(小于50%)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可能弊大于利,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目前认为,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同样有效,因此绝大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须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进行性加重的重度狭窄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失败的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酌情行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所谓药物治疗失败,指规范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术,两者的远期疗效相似,但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高。颈动脉支架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构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例如:70岁及以上或发病小于1 周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可减少围手术期风险;而局部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由于局部解剖情况不适合手术,则更适合行颈动脉支架术治疗。关于手术时机,由于脑梗死复发多发生于首次脑梗死后2 周内,因此若无早期手术禁忌,建议2 周内进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脑血管颈动脉斑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