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的饮食文化

2024-01-19杨扬郑瑞丽

中国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瓜果先民主食

杨扬 郑瑞丽

《诗经》以诗的语言承载中华文化的灵魂,其中有较多关于先秦时期饮食文化的记载,涉及烹饪手法、饮食习惯、制作方法等。因此,对《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进行梳理,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先秦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诗经》中关于主食的记载

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逐渐淘汰了一些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的粮食作物,并集中耕种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且生长速度较快的农作物。《诗经》中出现的粮食作物有粟、麦、黍、稷、稻等十余种,其中还记载了粮食的形态、分布、生长习惯等多种信息。

麦是一种夏熟作物,能够在青黄不接时作为食物的补充,因此受到先民的重视,正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记载“《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对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当时,中原为麦的主要种植地,到西周春秋时期,小麦的种植范围已经扩展到黄河中下游,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在《诗经》的记载中,稻也是一种常见主食,起源于“饭稻羹鱼”的吴越之地。夏朝时期,我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随着栽培技术和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水稻种植逐渐由南方扩展到北方。

《诗经》中记载了先民对粮食的加工工艺,将谷物去壳后再进行食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状况。比如,《大雅·生民》中有记载:“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意思是人们将谷物放在土臼、木臼中舂打脱壳,将从臼中舂好的米舀出后,扬弃糠皮,再反复搓米。

《诗经》中还记载了多种主食烹饪方法。陶器的发明是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人类真正进入烹饪时代,“煮”法也成为主食烹饪的主要方法。《大雅·生民》中有记载:“释之叟叟,蒸之浮浮。”即将淘洗干净的米进行蒸煮后用以祭祀。为了适应长途跋涉的需要,先秦时期的人们还发明了类似于“炒”的烹饪方法,将谷物直接做成块状炒熟或碾成粉末,以便食用。

二、《诗经》中关于副食的记载

相对于主食研究,《诗经》中对副食的记载较多,先民获取副食的渠道和途径也相对较多,如种植瓜果、采摘野菜、狩猎等。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能根据时令时节自主种植瓜果蔬菜,“菜园”真正形成。以蔬菜为例,《诗经》中涉及的蔬菜种类有葵、韭、菲、芹、笋等十几种。《豳风·七月》中记载:“七月烹葵及菽”,这是葵作为蔬菜的最早记录。《诗经》中不仅记载了先秦时期人们可以自由种植的蔬菜种类,还涵盖可以采摘的野菜,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如《周南·关雎》中记载“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荇菜就是野菜的一种。在长期的采摘生活中,我国先民逐渐掌握并记录多种野菜的生活環境、习性及生长周期,并根据不同野菜的不同部位,详细记录了其味道、可食用的部分及相应的烹饪制作方法。

先秦时期,瓜果的种植技术并不先进,采集仍为主要的获取方式。《诗经》中记载了李、梅、桑葚等十几种水果,我国先民也借瓜果的采集行为抒发心志。《召南·摽有梅》中记载:“摽有梅,其实七兮。”姑娘们在采摘梅子的过程中看到树上越来越少的果实,禁不住感叹时光易逝,抒发她们待嫁的心情。除采集之外,瓜果的种植也是先民主要的农务活动之一。《豳风·七月》中记载的农夫于“七月食瓜”,足以说明瓜在人们餐桌上的重要性。蔬菜瓜果采摘后不能长时间保存,在夏秋两季,人们除了保证正常的蔬菜瓜果供应之外,还进一步研究长时间保存蔬菜瓜果的方法。“腌制”方法的出现丰富了我国先秦时期人们对食品加工方法的认知,将蔬菜制作成腌制品,不仅能有效保证春冬两季的蔬菜供应,还创新发明了食品加工制作的方式。

肉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先秦人民主要的食物源之一,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家禽养殖和野外打猎。《诗经》中关于肉类食品的记载大多与祭祀有关,猪肉是当时先民生活中较为普遍的肉食品种,还有牛、羊、鸡等。西周礼制规定,太牢是最隆重的祭礼,即准备好牛、羊、猪三种肉食进行的祭祀活动。狩猎是当时人们获取肉食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狩猎工具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人们捕猎的动物种类越来越多,《诗经》中记载了兔、狐、豹、鹿、熊、虎、鹌鹑等野生动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比如,《小雅·瓠叶》中有记载:“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就是将捕猎的兔子用泥巴裹满全身放在火上烤制,或是将兔子直接放在火架上熏烤,做成美味的烤兔肉来招待宾客。

三、《诗经》中关于调味制品的记载

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先民已不满足食物本身的味道,各种调味品的运用为人们制作食物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也使食物更加美味。

1.盐。五味之中,以咸为首。《诗经·商颂·烈祖》中有记载:“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和羹是指不同调味品制作成的汤菜。而“若作和羹,尔为盐梅”,意思是想要制作羹,就必须用盐和梅进行调和,说明了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盐的出现结束了我国先民有烹无调的时代,是我国饮食文化一个质的飞跃。相传盐的制作方法最早出现于黄帝时期,利用海水煮盐能够获得最原始的“盐”,用以调整人体内的代谢循环。盐也是人们身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我国先民很早就已经认识到盐的重要性,“盐铁”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管控对象,足以证明盐在人们餐桌上的重要性。

2.梅。醋诞生之前,我国先民用梅作为“酸”的调味,将梅子采摘后捣碎成汁,做成梅子浆用于调味,能够起到健脾生津的作用。将梅子浆用于鱼肉中,能够使鱼骨骼酥软,方便人们食用;在肉类食物中加入梅子浆,也能起到解腻、可口的作用。《召南·摽有梅》中记载:“摽有梅,顷筐塈之。”意思是姑娘们采摘的梅子部分直接食用,另一部分则被制作成调味制品。在我国多地出土的墓葬、陶罐中也有梅核和兽骨,足以证明梅子浆在先秦时期已得到广泛应用。

3.饴。早期调味品中的糖被称为“饴”,主要是用麦芽或谷芽熬制的糖浆或糖稀,也是早期人们重要的调味制品之一。《诗经·大雅·绵》中有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周先祖率众迁至周原,周原地区土地肥美,人们乐于在此安居,这里所生长的堇菜和荼菜都像饴一样甜。这说明“饴”,即糖是指代人们幸福生活的代名词,侧面印证了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4.花椒。花椒是我国先民常用的一种香料调味品,《唐风·椒聊》中有记载:“椒聊之实,蕃衍盈升。”花椒多子,人们常用花椒调制成的食物祭祀祖先、祈求福佑。花椒的气味比较辛烈,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味觉刺激,在制作肉类食物的过程中,花椒还有一定的去腥作用,能够增加菜肴的香味,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口感。

四、《诗经》中关于饮品的记载

“饮”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记载的“饮品”主要有水、酒、羹等。

在《诗经·商颂·烈祖》记载的“亦有和羹”中,“羹”即用肉或者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从“羹”这个字可以看出,羔是小羊、美是大羊的意思,最初的羹就是煮肉的汤水,《尔雅》中也有“肉谓之羹”的说法。直到后来才将蔬菜加入羹汤中,《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其中的荇菜以煮汤为佳,先民也多用藜、蓼、芹、葵等代替肉,羹便成了普通汤菜的总称。随着我国先民烹饪技术的进步和食材种类的丰富,羹的制作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春秋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认识到做羹的关键在于五味的调和,“亦有和羹、既戒既平”意思便是指美味的汤羹,五味调和已经完成,羹也作为人们的日常饮用习惯被保留下来。

《诗经》中还有大量关于酿酒、饮酒的活动记载。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产物,酒由粮食酿造而成,酒业的兴衰也与人们的粮食收成息息相关。酒还有祭祀、娱乐的重要作用,如《郑风·女曰鸡鸣》中记载:“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说明酒具有表达美好祝愿的重要作用。

五、《诗经》中关于饮食文化的研究

饮食习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饱含人们对劳动及自然规律的思考,一天之中饮食的次数、饮食的搭配、饮食的方式及饮食的时间在我国饮食文化中都有相应的规定。《诗经·桃夭》中记载:“三餐有味、四季有景,乐天河众,禹出夏启”,描述了大禹时期的政治情境,其中就提到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我国先秦时期的平民一天两食,贵族则一天三食或四食,这也是根据先民自身所处的阶级或家中的粮食存量来决定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日三餐”逐渐被固定下来,并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规律。

饮食习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精神的重要传承,“席地而坐”“分食”等习惯在《诗经》中均有记载。《诗经》中有“肆筵设席”之说,而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铺在地上的是“筵”,铺在“筵”上的是“席”,筵席二字是坐具的总称。铺筵设席,参加宴会的人依照身份的高低依次而坐,座位面前有一个比膝盖高一点的小桌子,称之为“案”,进餐时一人一案,酒与饭一人一份。饮食习惯也由当时盛放食物的器具所决定,天子每食九鼎八簋,所占之地较大,难以摆放,所以才席地而坐,将食物放在地上食用。

先秦时期的人们在总结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将饮食文化进行延伸,荤素搭配、有菜有汤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分食制”也是我国饮食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一人一鬲,分食而用”的习惯也被保留下来。

饮食器具也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大致可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三大類,共26种,是各种社交礼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食物和器具之间的搭配更成为身份等级的重要象征。诗经中介绍的炊煮器主要有六种,分别是锜、鼐、鬵、鼒、釜和鼎,食器共有筐、莒、簋、豆、笾、登、匕、俎、房九种,盛酒器与饮酒器多达十一种,包括觥、罍、爵、瓶、斗、瓒、斝、溉、壶、卣、尊。食物与器具的搭配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注意食物与器具之间的搭配,根据不同的饮食制作不同器具,以满足其饮食需要。一方面,根据主食、菜品、羹汤的不同搭配相应的器具,方便食用;另一方面,饮食器具的改进也是我国先民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作者简介:杨扬(1992-),女,汉族,吉林四平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

郑瑞丽(1988-),女,汉族,河南鹤壁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

猜你喜欢

瓜果先民主食
聪明吃主食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藤儿长,瓜果旺
你家的瓜果蔬菜都成精啦
瓜果蔬菜:成精了!
小猴吃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