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4-01-19孙曼

中国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立德专业课程育人

在立德树人教育视域下,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探索是一项关键性的长期任务。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培养具有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专业人才,逐渐成为当前食品专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专业课程中,探索适合当前时代需求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食品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

立德树人是结合我国教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该理念把“立德”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强调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基于此,在保障教育符合“立德”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该教育理念主张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帮助他们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该理念还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修养与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

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现实意义

1.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食品行业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紧密相关,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在食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要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食品行业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社会问题的认识,提升其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食品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可以使学生深入食品行业,参与实际生产过程,真实地感受和掌握食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食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从而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食品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食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与营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进行项目合作,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加深学生对食品与营养、食品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

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

1.精准定位专业课程的差异化育人目标,充分发挥思政要素的指引作用。近年来,随着食品领域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持续提高,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基于此,在设计食品专业课程内容时,需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重要导向,精准定位专业课程中不同模块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要素,充分发挥食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中华精神文化内核的精神指引作用,推进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优化育人效果。

食品加工与安全课程的育人目标更加侧重双向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分析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将健康、绿色、可持续理念作为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方向。在讲解“食品加工卫生与安全知识”的内容时,教师要以多维角度全面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让学生对食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明确认知,更加注重绿色生产与可持续供应链发展,避免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情况。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育人目标更侧重学生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作为基本导向,强化专业德育教育,侧重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诚实守信、社会责任等思想政治要素,引导学生在学习食品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与职业道德,在专业实践中遵循职业道德标准,逐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渗透,使学生对食品质量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明确的认知,能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依法、诚实守信地开展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要传授有关营养的基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理念,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其育人目标侧重食品营养知识体系与中华传统饮食理念的形成。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饮食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如以药食同源为基本分析角度,探究膳食宝塔的平衡,并且强调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学习人体成长营养需求、膳食指南、食物营养价值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营养观念和生活习惯。

2.创新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运用模式,深度开发不同教学模块的思政内涵。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培养具备综合素质、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专业人才,需要创新开展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社会价值角度深入了解食品专业知识的現实意义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食品科学与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在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也需要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在食品营养评价与人群营养需求相关的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的了解和设计适宜食品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在针对该教学模块开展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如设计适宜特定人群的饮食方案、开展社区营养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估特定人群的饮食营养需求,并设计出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产品方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公众健康问题的认识,更加关注公众健康并养成良好的营养行为。

在讲解食品生物技术等内容时,教师需要以科学伦理为基本导向,引导学生探讨并独立思考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和潜在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科学伦理规范,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讨论转基因食品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构建考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职业道德与科技伦理多维度的专业思维模式,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平衡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具备科技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聚焦思政育人新格局。在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中,要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导向,推进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以企业合作、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为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双向发展。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食品行业项目,比如,通过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工艺改良等项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食品行企业的运作方式和市场需求,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专业领域发展中的科技伦理问题,这就需要增强学生对食品行业科技伦理道德问题的敏感性,使学生形成理性、诚信、负责的职业发展行为准则。

通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还能够促进食品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这是因为食品产业涉及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开展如新食品研发与改良等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探索不同食品学科领域的交叉点,拓展自身的专业视野与知识广度,形成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也能为学生提供形成创新思维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融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理论与方法,创新思维模式,更好地理解食品行业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将这些价值观融入自己的职业实践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要想提高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需要实施精准定位專业课程的差异化育人目标、创新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运用模式、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出具有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食品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孙曼(199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立德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严以修身”先立德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