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消费模式下儿童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与风险排查

2024-01-19申蓉唐雯

中国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酱油国家标准益生菌

申蓉 唐雯

如今,打着“儿童”字样的食品琳琅满目,并且成为很多家长心中的首选。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84.8%的受访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但其中45.0%的家长对市面上的儿童食品不放心,74.6%的家长希望建立儿童食品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为了探究儿童食品的安全指标、营养成分和特殊成分,实验室对8类“儿童食品”开展检测。不仅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蛋白质、脂肪、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等进行研判,还对社会关注的热点指标,如营养成分、益生菌、糖分、盐分等进行风险排查,以实测结果回应家长关切,提高大众对儿童食品的认知度。

一、总体情况

对8类200批次儿童食品进行检测,涉及品种主要为液态奶、含乳饮料、益生菌食品、儿童零食和调味品等,结果发现3批次产品不合格(1批次酸奶的脂肪含量不合格,1批次成长奶酪和1批次儿童肉酥的菌落总数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98.5%。

二、儿童食品的安全性指标检测情况

1.蛋白和脂肪(基础营养成分)。本次检测的儿童乳制品和乳饮料中,除1批次全脂风味酸奶的脂肪项目不合格外,其余产品的蛋白和脂肪含量均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且与标签标识吻合。

2.微生物指标。对儿童食品进行微生物常规指示菌及致病菌检测,发现1批次儿童成长奶酪和1批次儿童肉酥的菌落总数不合格,其他食品检测结果均为合格,且远低于限量值。

3.亚硝酸盐。儿童辅食和酱腌菜均符合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儿童辅食中的亚硝酸盐应≤2.0mg/kg,结果均未检出;酱腌菜的亚硝酸应≤20mg/kg,结果为未检出。

4.氨基酸态氮、铵盐、氯化钠含量。酱油中含氮物质分为两类,即氨基酸类和铵类,前者提供鲜美的口味及营养成分,后者有害无益,其含量应予限制。GB/T 18186-2000《酿造酱油》中规定,铵盐含量不得超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30%,本次检测的酱油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5.防腐剂、重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兽药残留。对国家标准有限量规定的儿童零食、调味品的防腐剂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进行检测,以及对标称“无防腐剂”“不添加甜味剂”的儿童食品中脱氢乙酸、甜蜜素、阿斯巴甜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标识与实物基本相符。重金属污染物大多未检出,罐装果泥、儿童挂面中Pb和As含量在检出限以下,其他食品的污染物數值也远低于限量要求,产品均合格。对儿童牛奶的黄曲霉毒素M1、地塞米松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

三、不合格食品安全指标分析

1.脂肪。1批次风味酸奶的脂肪含量不合格,依据发酵乳国家标准GB 19302-2010,脂肪在风味发酵乳中的数值应≥2.5g/100g,样品实际检出值为1.97g/100g。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和供能物质,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乳制品中脂肪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质量把控不严格,也可能是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出现问题。

2.菌落总数。依据再制干酪国家标准GB 25192-2010,再制干酪的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1000CFU/g,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不超过100CFU/g,有1批次儿童成长奶酪的5次检出值均超过1000CFU/g,超出国家标准限量要求。GB 27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中规定,一个样品的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100000CFU/g,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不超过10000CFU/g,有1批次肉酥的4次检出值均超过10000CFU/g,判为不合格。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用以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食品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落数较高,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还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四、儿童食品的风险监测情况

此次对儿童食品的探究,在质量安全防线之外,实验室针对性地开展了风险指标实测,就前期社会关注、家长关切的热点问题进行排查。

1.是否营养强化。儿童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元素相对高于成人,在确保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给的同时,尤其要考虑强化有益于智力发展的维生素、营养强化元素。

(1)维生素含量。对照产品明示的营养标签,实验室对儿童食品进行包括维生素A、D、E、B1、B2和牛磺酸、泛酸、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实际检测值占产品标签明示值的比例均高于80%,基本在95%-225%,符合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2)营养强化元素含量。常见营养元素钙、铁、锌等检测涉及的儿童食品有调制乳、儿童挂面和肉酥等,大部分产品的元素含量达到标签明示值,或者略超过标签值,果泥的钠含量均低于GB 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中的限量,故标签标识与实际含量较为符合。

2.益生菌是否真实存在。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根据乳酸菌检验GB 4789.35-2016规定,乳酸菌活菌数量应≥106CFU/g。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益生菌食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但很多食品存在核心菌株模糊不清、功能性质难以界定等问题,致使存在风险隐患。实验室针对标称“益生菌”的儿童食品检测其中的活菌数量,同时针对杀菌型饮料检测其灭菌程度。结果表明,杀菌型乳酸菌饮品中均未检出活的乳酸菌,另2批次益生菌软糖的实测乳酸菌含量分别为2.5×105CFU/g和5.0×105CFU/g,较低的产品其实测值仅为标签值的1/4,存在夸大宣传。

3.其他健康风险情况。(1)总糖含量。检测发现,儿童肉酥或肉松中的含糖量较高,基本在20-30g/100g,明显高于成人肉酥。乳制品中含糖量在3-10g/100g,其中1批次调制乳的总糖含量在2.2g/100g,而1批次儿童成长奶酪的总糖含量高达15.4g/100g。在上述食品配料表中,白砂糖均位于前列,占较大比重。高糖食品主要是为了迎合儿童嗜甜的口味,虽然含糖量在营养成分表中未明确体现,但按照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配料表排列顺序来辨别。

(2)盐分含量。部分儿童酱油、酱腌菜和肉酥中的钠含量如图1所示。本次检测的调味品中食盐含量大多在7-20g/100g,对比普通酱油中食盐含量15-25g/100g,儿童酱油的食盐含量总体偏低。需要说明的是,市面上的儿童食品往往打着低盐的旗号作为卖点,但国标中并无“儿童酱油”“儿童肉酥”这一类别,对其食盐含量并无特殊规定,外包装上的“低钠”“减盐”仅为厂家宣称。

图1:部分儿童食品中的盐分含量(g/100g)分布

五、儿童食品的消费建议

1.理性认识。儿童食品的安全标准与成人食品一致,家长在选购时应理性认识,建议从自身需求出发,选择适合的健康食品。

2.合理选择。对于益生菌酸奶或饮料,在购买时应注意区分产品类型,产品从生产、制作到销售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冷链,且在保质期内保证活菌数量,这样才能促进人体健康。而对于益生菌饮料,相关标准规定了产品标签应标明活菌型或杀菌型,选购时可通过标签进行区分。

3.清淡饮食。儿童乳制品、调味品、酱腌菜、肉制品等食品中的糖分、盐分含量并不低,为了保护儿童味觉的敏感性,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求,饮食应坚持清淡为主、少糖少盐的原则,对加工食品、预包装食品可通过配料表加以判断。以此次的儿童减盐酱油为例(食盐含量15g/100g),如果一餐4款菜肴的每款菜肴加入8g酱油,其中食盐总量为4.8g,已达居民膳食指南食盐摄入量的临界值。

作者简介:申蓉(198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检测、食品安全风险、抽检监测。

猜你喜欢

酱油国家标准益生菌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买酱油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买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