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24-01-19王波陈敬忠孙庆文

中国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教学资源

王波 陈敬忠 孙庆文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植物识别”和“药材鉴定”则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基础。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包括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主要是鉴定中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是鉴定中药的品种。药用植物学主要是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器官特征及内部构造特征,旨在将待鉴定药用植物分类到科,为中药鉴定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属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中药鉴定学则是在药用植物学的基础上鉴定中药材,同属于鉴定药材的课程,区别在于药用植物学的鉴定对象是中药原植物,而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材,两者虽在学习方法和研究对象上有所不同,但在中药鉴定方面紧密相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学认识植物、学习中药鉴定学鉴定药材,却忽略了药材源于植物,不知道药材的原植物来源。比如,常用中药“骨碎补”的原植物是水龍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而有一种植物名称为“骨碎补”的药材隶属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但其根茎反而不是正品“骨碎补”药材的来源;“山豆根”药材来源于豆科苦参属越南槐的干燥根,而植物名称为“山豆根”的植物则不是中药“山豆根”药材的来源。以上这样的例子在中药里还有很多,传统的教学往往将药材鉴定和原植物鉴定分开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药材来源与原植物对应不上等诸多问题,并对药材的来源理解不深入,难以掌握鉴定特征,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在探索中药材鉴定的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诸多研究成果,如陈彩云等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鉴定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何宝佳等探讨了多维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的应用,孙亚坤等讨论了中药鉴定学课程中的多元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中药鉴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考虑到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在学习中药材鉴定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原植物的鉴定,所以笔者提出了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中药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在新的时期,针对中药鉴定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电子鼻、中药指纹图谱、分子鉴定技术等,但这些方法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加之不易于掌握、鉴定成本较高,因此仅适用于部分贵细中药材的鉴定及科学研究,而基于性状鉴定的中药鉴定方法便成为最简单适用的一种方法。如今,在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不充分,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学科授课内容过多,中药性状描述不明确,记忆内容杂乱,单凭死记硬背极易遗忘并混淆药材特征。

第二,课程课时较为有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各种中药材的延伸介绍,不得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但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比如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对基源鉴别的内容做浅显介绍,未能很好地将药材的鉴别特征与其基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只是单纯阐明有哪些鉴别特征,却没有带领学生深度探究形成这些鉴别特征的缘由,更多是将药材鉴别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展教学鉴定。受此影响,学生对相关中药的鉴别特征很难形成到位理解,仅限于死记硬背,难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外吸收,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满足中医药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还与中药鉴别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

第三,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理论知识繁杂,中药材鉴别要点之间缺乏明显差异,所以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教师针对中药鉴定学多采用机械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近年来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以期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考消化时间,以及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始终处在被动局面,难以切实领会教学的实质内涵,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中药鉴定学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新时代行业发展要求,是当前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中药“原植物识别”与

“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通过听课、做笔记和完成作业来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各学科知识之间缺少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学习理解困难,学习效率低下。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从原植物到中药材的整个生产过程,对原植物的形态、产地的自然环境、药材的简单加工等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1.理论基础。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能让学生了解从植物到药材的全过程,对植物和药材的理解也更深入。

2.核心理念。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势分析。一是将“原植物识别”和“药材鉴定”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中学习中药知识。二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融合原植物的观察鉴定、药材的采收、简单加工、药材的性状观察和鉴定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中药材及原植物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三、中药“原植物识别”与

“藥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

1.推进教学目标一体化。唯有推进教学目标一体化,方可保障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深入探究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课程大纲,明确两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共通之处和不同之处,结合两门课程的实质特征,全面整合两门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并对相关目标要素进行对比研究,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点,进一步推进两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实现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

2.推进教学内容一体化。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应当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对两门课程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予以有机融合,保留两门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将种子植物器官构造与形态的局部教学内容构建起对应关系,将叶的构造、形态安排至一个章节,将中药材原植物科属、特性、分布、入药部位等与古代草木著作进行全面整合。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求教师准确把握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对两者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还应构建起两门课程教材编排体系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教材编排思路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保证整合后教学内容的连贯、系统。

3.推进教学资源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助于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发挥两门课程教学资源的聚合效应。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工作入手:一是对两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教师应当对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两门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推进两门课程之间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资源体系。二是对两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构。教师应当秉承创新性原则,通过网络平台借鉴、自主开发等途径,致力于开发新型课程资源,为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提供可靠的教学资源支持。

4.推进实验教学一体化。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还应当对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梳理,针对不同实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整合手段,如针对植物细胞部分,可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制作外表片、横切片、粉末片等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基本结构、营养物质及晶体形态、类别等。在实验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还可结合实际需求编制实验教学校本教材,让实验教学同时实现适应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服务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

综上所述,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实验教学等各个视角,将两门课程有机结合开展教学,能够有效解决中药原植物和药材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中药。不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中药鉴定能力提升——基于‘原植物识别’与‘中药鉴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GZY-JG(2018)40号)。

作者简介:王波(1988-),男,布依族,贵州石阡县人,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及民族药的分类鉴定。

陈敬忠(1994-),男,汉族,贵州正安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生态学。

孙庆文(1978-),男,汉族,贵州普安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教学资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