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构建思路与教学设计

2024-01-19邵辉车云波郭凤

中国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营养学食品思政

邵辉 车云波 郭凤

坚持立德树人在高职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积极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是高职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路径。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育人工作内涵的延伸和发展,有助于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思政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的同向而行,切实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作为高职食品专业的基础性课程,食品营养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推进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食品专业人才。本文将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一、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构建意义

1.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价值上的引领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进而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食品营养学课程主要涉及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相关措施等内容,食品营养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科学素养、道德情操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并且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知识技能和思想品质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2.有助于落实“健康中国”的发展要求。“健康中国”战略意在提升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在此背景下,食品营养与健康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相关食品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这为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具有食品营养丰富知识、专业技能、德育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培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食品营养学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高度融合,并在丰富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渗透,提升人才的培育质量,实现“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贯彻落实。

3.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教育资源,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支撑。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元素、思想元素、道德元素等进行深入挖掘,并将此作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实现对饮食文化中思想文化、道德品质精神的吸收和内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中华饮食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应用,为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二、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构建思路

1.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工作。加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工作,能为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开展提供宏观上的指导和帮助。首先,高职要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教育理念做出统一部署,为后续的具体实施策略落实提供组织与制度上的指导和支持。其次,高职要构建课程思政机制,结合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现状,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的指引下,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切实提升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职各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最后,高职要提供基础设施上的保障,满足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中资金、人才、场地、科研、设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提供充足的保障,畅通课程思政构建之路。

2.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教师作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构建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首先,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以思想为引领,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指导。比如,通过集中会议、文件传达的形式向教师传达国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通过让优秀代表教师发言或让教师们观看课程思政优秀教育影片等,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其次,注重培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比如,以座谈会、研讨会、汇报会等形式,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以及心理教师等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成立教师交流基地,鼓励更多教师设计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对现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补充。最后,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科研工作,创建与本校食品专业匹配度更高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发挥科研反哺的作用与价值。

3.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创建与食品营养学课程高度匹配的思政教学资源体系,能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具体来说,要对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对其中的人文知识、政治知识、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等思政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并将此作为课程教材编撰、线上平台搭建的重要依据,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效资源。为此,一方面要立足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结合本校食品营养课程思政构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重新编撰教学教材,探寻思政要素與食品营养课程之间的契合点,以便将思政要素高效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另一方面要搭建课程思政线上平台,对已有的思政元素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将其上传至线上平台,供广大师生学习和使用。

4.融入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确保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显著提升的关键,但部分高职院校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仅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课外延伸,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因此,高职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实现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并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优化和完善现有知识体系,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方面,强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实现对食品营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的创建,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多开展竞赛、实践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1.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构建是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思政教育工作和专业课程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强化学生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因此,要结合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原理和理念,明晰整体教学目标。一是明晰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营养强化理论、公共营养等知识;二是明晰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分辨和撰写食品营养的标签,解决食品加工制作中的營养问题,具备初步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营养师等专业技术和能力;三是明晰思政教育目标,培育学生关注国民健康、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增强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促使学生的思想价值和道德素养获得显著发展。

2.深入挖掘思政教学元素。深入挖掘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素材,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以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在食品营养领域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一是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教师可以在中国食品营养学的讲解中插入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功勋之臣侯祥川老先生的案例,讲述其为推动我国食品营养事业的发展毅然放弃国外丰厚待遇的故事,培育学生的家国意识。二是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师在讲述食品营养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和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的食疗法,拓宽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范围,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三是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关注和重视。在讲述膳食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引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关心人民健康的良好意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讲解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过程中,可以介绍目前我国主要的食品品种和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和总结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诚信意识、法律素养等思想道德素养。

3.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丰富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开辟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一方面,在第一课堂建设中,教师可以灵活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OBE教学模式等,充分发挥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补充教学的融合优势,并以新时代食品营养人才培育目标为导向,制订课程思政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参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202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ZJB14231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邵辉(197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车云波(1966-),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工程、食品营养与检测。

郭凤(197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

猜你喜欢

营养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营养学评价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