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4-01-19刘林韩佳钰

中国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创创意设计食品

刘林 韩佳钰

目前,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培养教育高度重视,在2015年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相融合。在此背景下,重知识灌输、轻建构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为例,探索了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立了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体系,以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目的。

一、课程建设思路

当前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无法将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相关联,创新创业的意向也不高。如何突破传统的文科教育思维模式,实现专业知识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工业大学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以专创融合为特色,采用“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总体思路进行课程创新建设,以产学研资源为依托,以培养特色鲜明、高质量、高素质的设计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贯通培养,强化专创融合。在课程建设方面,包括全方位的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意识培养和社会责任树立,将创新创业理念、经验、知识、技能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不断发掘和充实课程中的创新创业产学研教育资源,探索多主体、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学习成果向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转化,以“产教、专创”双融合的系统观推进专业建设与双创教育协同发展。

二、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作为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产品设计专业“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路径,重点让学生学习掌握食品创意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创意方法,树立食品创新理念,并能独立完成一款食品的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的目标如下:知识层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创意方法;清楚食品加工的手工及自动化流程,将对食品的认知上升到现代产业层面;掌握现代食品的设计管理和营销模式,重点理解“食物”到“食品”的商业化转变过程。能力层面,能够设计开发植根于东西饮食文化且符合国人当下饮食习惯的创新食品,并通过品牌营销与包装设计实现商业化。素质层面,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良好的个人道德,健康向上、包容开放、务实进取的个人价值观。

2.教学内容。食品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食品创意设计的概念梳理;中外饮食文化及各地传统特色食品;食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和创意方法、食品的包装设计及商业化路径;现代生活方式与食品设计的关系等。

本课程强调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育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意识和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精神的培养,将创新创业理念、知识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融合。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创意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并能根據现代生产的需求,将食品创意设计清晰、准确地表现和表达出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概念梳理、方法提炼与设计案例分析等来完成;实践环节中,学生将根据产学研实践课题需要进行专题性的食品创新设计,并对开发产品进行模拟路演。

3.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本课程分为理论吸收、体验参与和实践转化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其中理论吸收阶段主要通过线下课堂讲授和线上资源学习来完成;体验参与阶段以实验教学与实习考察为主要形式;最终的实践转化由设计调研与设计实践两个部分组成。

(1)理论吸收环节。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设计概述、中外食品文化、食品设计要素、食品设计创意与食品包装设计五个部分。

(2)体验参与环节。该环节分为实验教学环节和考察环节两个环节。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亲身示范宋代传统茶果子的古法制作,包括塑形、压膜与上色工艺,并带领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在考察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食品加工车间及食品加工实验室,使学生对食品设计的认知上升到产业层面。

(3)实践转化环节。在最终的设计实践中,本课程依托设计艺术学院独有的导师工作室实践教学优势,同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将实际的食品开发项目引入课堂,对特定食品进行“市场调研-概念提出-商业化呈现”的全流程创新设计。

4.创新实践。本课程将“产教、专创”双融合理念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培养学生对前沿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能力和在真实产业课题要求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将校企协同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1)课程考核着重考察学生将知识理论融入设计实践中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考察、资料搜集、课堂讨论等形式,加深对食文化、食品工业、食品产业需求的内在理解,并将其最终融入创新实践成果中。

(2)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多元教学主体的介入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产业的深度思考,将更多兼具前瞻性与落地性的想法融入设计实践中。

(3)课程内容讲授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创新同步展开,引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国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向学生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5.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本课程始终贯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策略,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专业发展”,将当前研究热点、设计趋势与相关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设计研究热情;注重“产业思维”培养,打破传统产品设计以造型突破为中心的思维认知局限,尝试从产业需求和生活方式角度重新审视产品开发问题。

同时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将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对接,通过作品展、校园义卖活动、自主创业等形式体验产品售卖过程,对设计作品的商业价值进行实时检验;还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从业者进行授课,传授创业实践经验。

6.教学考核方法。考核方式以专题设计形式的结课作业为主,包括理论调研和设计实践两部分,由跨学科的教师团队与企业导师共同打分。其中,理论调研部分需要对同类食品进行分析调研,明确所要做的食品设计的产品定位及创意来源等;实践部分需要体现食品的选材、造型、色彩、食用方式设计,食品包装的结构、色彩、图形、字体、版式及工艺设计,以及食品展示设计三方面内容。

三、课程建设成果

1.成功打造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开课以来,课程团队成功挖掘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融合方式,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长了专业见识,拓宽了本专业的就业范围。同时,本课程获得2022年第五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2022年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河南省三等奖,被认定为第五批河南工业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2.成功探索“产教、专创”双融合理念的特色课程建设体系。本课程成功推动专业学习成果向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转化,以“产教、专创”双融合的系统观推进专业建设与双创教育协同发展。2021年10月举办的食品创意设计课程成果展获得高度评价。其中,校园文创食品系列获得洛阳全福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品项目立项,作品展的相关新闻被国内知名设计网站“设计竞赛网”全文转载,获得极高的社会关注度。

3.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学生团队依托课程内容自发成立创新创业团队,运营包括“校园文创冰淇淋”“憨小孩文创饼干”等多个创业项目,收益已超10万元。其中,“工大系列”文创冰激凌由学生团队自主分工合作,该创业团队获得2022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三等奖、2023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并成为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项目。

四、结论与展望

本课程依托“工作室教学模式”“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内外联动教学平台”三位一体的金字塔专创融合教学体系,用“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四创教育理念深植创新基因,“实习、实践、实题、实战” 四实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实践,最终实现产学研多主体的“共创、共建、共享”。

虽然基于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课程体系仍需不断完善与深化。在课程体系中,可以打造产品设计领域的创新创业资源库,包括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政策、市场发展信息等,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填补信息资源空缺。在系统评价管理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基于专创融合的教学评价与管理系统,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设计学类专业‘344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实践”重点项目(2021SJGLX146);2023年度河南工业大学专创融合特色课程“食品创意设计”(2023ZCRH-20)。

作者简介:刘林(1984-),男,汉族,天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创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韩佳钰(1998-),女,汉族,河南濮阳人,202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专创创意设计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甜甜圈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食品造假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