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转变”让园所自然环境成为支持幼儿深度探索的有力资源
——以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中心幼儿园为例
2024-01-19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中心幼儿园李云
文/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中心幼儿园 李云
一、挖掘自然环境教育价值,引导教师从“散点状”到“系统性”的转变
1.通过观察,增强自然环境的熟悉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通过园本教研引导教师在自然环境之中,打开各种感官,将自己在场所中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记录。例如活动前,根据观察目的,设计一张“观察活动”游戏纸;活动中将自己在场景中观察到的事物记录在“观察活动”游戏纸上;活动后引导教师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并展开讨论。
2.深度体验,感受自然环境的惊奇感
自然环境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教师对自然环境的惊奇感是推动教师积极探索和学习的动力之一,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热情,带动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如树上的鸟窝、爱挖“隧道”的小蚂蚁等,教师通过观察、研究自然环境,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3.关联想象,提升自然环境的关联感
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通过“观察”“探索”“反思”“转化”“提升”,针对自然资源挖掘与利用的专题研修,组织教师进行记录,分析自己的发现,互相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并进行深度的思辨,提炼自然环境蕴含的教育价值,形成初步自然环境资源,树立了教师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意识。
二、重塑自然环境,引导教师从“纸上谈兵”到“问题现场”的转变
自然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场所,不同的自然环境将承担着不同的教育功能。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的价值和特点,分析场景蕴含的学习经验,分析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定期对园内自然环境进行重塑,赋予自然环境新的教育价值,开展自然探索活动,提高幼儿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自然观察智能。
蝴蝶园游戏场内开始只有几株玉带凤蝶寄主——芸香科植物与一个小池。起初,幼儿还是乐此不疲地专注探索,寻寻蝴蝶卵和蝴蝶幼虫,捞捞小蝌蚪等,过了一段时间,单一的活动和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深度探索欲望。于是,在植物上增种了佛肚竹、桂花树、桃树等,以前小小的蝴蝶池也扩大了,还增修了一条小溪。改造后的蝴蝶园焕然一新,硬件环境与先进教育理念相得益彰:践行以儿童为本的环境理念,以儿童为本的课程观。每处自然环境,每棵树都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探究,都能支持幼儿深度探索。
三、打破禁锢,引导教师从“假游戏”到“真游戏”的转变
在自然探究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不受限制地观察和感受、主动获取知识。这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拓宽知识,还培养其观察能力。如有一孩子在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小岸边寻找小蝌蚪时,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水里,因孩子们不知道水的深浅,看到同伴摔倒,表现很惊慌,赶紧向在滩涂对面老师大声呼叫,看到老师快速横跨滩涂,其他孩子发现滩涂的水并不深,于是纷纷步入滩涂与老师一起把摔跤的同伴扶起来,并在滩涂中欢呼地唱呀跳呀!老师看到这情景后,尝试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去玩耍,与级组老师共同商量对此片滩涂的隐性教育价值进行挖掘、分析,开始孩子们的滩涂探索之旅!每一个游戏的背后,都是寻找快乐、探索知识的过程。看似在玩,实质学习;看似游戏,实质自我发展。
四、班本活动,引导教师从“活动行为”到“儿童经验”的转变
活动行为是儿童探索和认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行为,获得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认知,积累对事物的经验和知识。班本活动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基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的活动。利用班本活动,结合班级的文化、环境和幼儿的兴趣,引导教师从“活动行为”到“儿童经验”的转变,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比如孩子们在采摘牵牛花的种子时,对飘来的气味产生了兴趣,围绕“味道”开展了“有气味的植物”“制作味道地图”“采摘有香味的桂花”、用薄荷制作薄荷膏等系列探索活动,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植物都有独特的气味,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