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算法下淮河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2024-01-19陈雨璇代晓利

关键词:智能算法淮河受众

陈雨璇,代晓利

智能算法下淮河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陈雨璇1,代晓利2

(1.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推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被广泛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构建淮河文化传播体系的新生态需要依靠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算法推荐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有关淮河文化传播的实时情报和分析报告;算法推荐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驱动、个性化的推荐等策略,提升淮河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帮助传播者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传播策略,促进淮河文化的传承和开发,推动淮河文化产业的发展。

算法推荐;主流媒体;淮河文化;策略

淮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淮河流域,时间跨度较长,从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以迄现当代。淮河文化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通过口述、书面文献、传统技艺、节日庆典等方式,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得以传承,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淮河文化是中国文化多元融合与交流的产物,展现了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生态价值,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与文化传播的速度大幅提升,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等各种渠道自由传播和获取淮河文化产品,这也给了创作者和消费者更多的参与和选择权,推动了各种文化形态的多元发展,使得淮河文化元素得以积极传播和推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淮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淮河文化的传播范围相对狭窄。淮河文化的传播面临地域不均衡的问题,淮河文化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的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与其他地域相比较为独立,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域,虽然农耕文化在淮河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文化投入、场馆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文化企业的数量和实力有限,文化产品和传播内容也相对较少,这使得淮河文化在一些重要的文化传媒平台上曝光度较低,影响力无法扩展到更广泛的区域,文化传播范围相对较小。另外,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方言和语言习惯的差异较大,淮河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其习俗、艺术形式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远离淮河流域的地区面临宣传渠道有限的问题,缺乏对淮河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可能会遇到与当地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引起误解或争议,失去其原始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到淮河文化的接受和传播,限制了传播的规模和效果,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其次,淮河文化的传播形式相对单一。淮河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物,这些文化遗产主要通过考古发现、博物馆陈列、学术研究等形式传播;也被一些文化艺术团体和学者通过学术讲座、文化展览、文化节庆等形式进行推广。从当前看,淮河文化的主要宣传模式依旧停留在图画、学术研究、展览和旅游等层面,传统的渠道无法与大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充分契合,且现有传播内容同质化,未能充分挖掘淮河文化的优质资源,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将限制淮河文化的推广,使其无法获得广泛认同和共识,难以形成淮河文化在其他地方的互动和共享,难以吸引年轻人和外国人的关注,传播效果受限。另外,淮河地区涵盖的历史时期非常广泛,从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迄近现代,淮河地区的历史又经历了许多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比如战争、灾害、迁徙等,由于持续的文化断裂和演变,相关信息可能丧失或变得模糊不清;再加上各地区、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共享平台,导致淮河文化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系统化,缺少系统化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得许多淮河流域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如民俗活动、传统乐器演奏等,正在逐渐失传。

再次,传播效果缺乏评估反馈。淮河文化传播的实践虽已广泛展开,但是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比如淮河文化缺乏明确的针对传播覆盖率、影响力、传播效益等的量化指标,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会导致评估结果主观性较强,难以进行科学论证和比较;缺乏全面、有效的调查研究,无法获取真实准确的反馈信息和数据支持,这会使得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渠道和反馈机制,难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会导致传播活动与受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缺乏对长期效果的追踪评估,难以评估其对受众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的持久影响,只是针对特定时期或特定活动的短期评估,这样会使传播活动的效果评估停留在表面层面,难以深入了解传播活动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评估手段不全面,缺乏多维度评估,常常只是依靠个别观察或媒体报道,难以全面了解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会使评估结果缺乏综合性,无法准确反映传播活动的整体效果;部分传播内容也未作充分的现代化解释和现代化表达,使得其传播过程往往呈现出零碎化的特点,这将使传播者难以改进传播策略和方法,易造成文化传播的肤浅化,久而久之,造成大众无法在总体上理解淮河文化的发展脉络。

最后,淮河文化的传播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娱乐性、实用性和消费体验,对于传统文化的消费不再只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更多地追求个人的享受和情感共鸣。淮河文化的特点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大众对淮河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淮河文化的观察和体验方式也面临着压缩,缺乏持续的支持和保护机制。同时,商业化对于淮河文化传播的影响也较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商业机构开始投资和制作淮河文化相关的产品或节目。商业公司往往重视利润和商业价值,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可能会对淮河文化产品进行简化或者浅化处理,而忽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一些原本专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机构和个人转向迎合市场需求,或者将淮河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改为商业化的标准,在内容上炒作和夸大淮河文化的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滥用淮河文化形象和符号的情况,偏离了文化本身的核心价值和精髓,这可能会导致淮河文化形象的商业化和平面化,并在传播中丧失一部分独特性和纯粹性。

针对以上问题,依托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机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淮河文化元素、符号、标识的当代表达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淮河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和数字化发展势在必行。

在信息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时代,算法推荐作为新的传播形态载体,因其独特的原理机制、传播机制以及完善的价值落点,在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被广泛运用,成为众多资讯分发媒体文化传播、思想价值观念塑造的技术优势[1]。即是说,在算法推荐技术的主导下,可以促使淮河文化信息内容与公众需求的精准识别,优化淮河文化信息资源的配置,以此来拓宽淮河文化的传播宽度,构建淮河文化传播的全新舆论场域,提升淮河文化的传播效率。

二、智能算法技术与淮河文化传播的契合机制

(一)传播技术支持:智能算法塑型淮河文化传播新生态

传统的淮河文化传播范式局限在相对封闭社会关系圈层中,以点对面的单向线性垄断手段进行传播,缺少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数字媒体时代,平台成为信息聚合和分发的主要载体,智能算法技术一方面通过记忆、修改、认同、表达、传播等,对淮河文化的创作形态、典型内容、传输范式以及消费模式吸收、整合;另一方面通过文本分类算法将淮河文化相关的新闻、文章等进行整理和归类,以适合新媒体表达的方式来提炼和创新淮河文化的精髓,从而达成高效的信息记叙和信息传达[2],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外溢的动力,塑造新的淮河文化传播生态。

智能算法技术为淮河文化传播提供了多元化、创新化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淮河文化目标受众的个体属性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兴趣等),实现网络空间中淮河文化信息内容与多元需求的智能化匹配,以提高淮河文化的阅读体验与参与度,有针对性地提供淮河文化地内容和服务,提升信息分发效果;提供广泛、快速、实时的淮河文化传播渠道,促使数字科技手段与淮河文化结合,强调互动、参与和创造,受众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对淮河文化的壁画、瓷器等进行自动识别和解读,在线课程学习淮河文化地历史、传统工艺,也可以通过VR/AR技术身临其境地参观体验淮河文化地景点、历史事件,感受其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二)传播目标契合:智能算法催生淮河文化传播新表达

淮河文化在历史传承中保留的模糊、直觉式体悟的思维方式,在信息多元交叉、且传输速度极快的现实条件下,如若缺少必要的新媒体思维对淮河文化形态进行重新建构,而只是将其原封不动地移接到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则无法实现新媒体声像聚合优势以及强大的超文本和跨时空传播的功能。

在智能算法下,淮河文化传播并非单纯的重现,而是以淮河文化元素为载体,淮河文化内核中具有回溯价值的内容通过新兴媒体进行立体式呈现与表达,拓展淮河文化创意外延,开辟成为有广泛社会认同的新的文化形态,以完成淮河文化现代化语境的建构。具体来说,构建淮河文化的线上平台,推出有关淮河文化的文章、音频、视频等内容,使更多人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淮河文化;组织淮河文化的旅游推广或者文化交流活动,如淮河文化节、淮河文化主题活动日、淮河文化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或者弘扬宣传淮河文化专题的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展览、音乐戏曲晚会等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推出以淮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服装、饰品等,通过商业化的方式将淮河文化带入更多人的生活。这些新表达形式既为淮河文化的时代化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和可能,又提升了淮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判断,成为淮河文化发展的新生态、新业态。

(三)传播效能提升:智能算法推动淮河文化大传播

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市场蓬勃生机,传播媒介和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带来了新的传播模式。传媒不再是单向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信息承载、传递和共享的平台。网络传播可实时传递信息,内容的流行性将成为吸引用户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人们不仅是消费者,而且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根据个人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

智能算法技术促使数字科技手段与淮河文化结合,将现代化表达模式注入传播策略中,主动实现淮河文化的网络化、数字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淮河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进行整合和提炼,提供文化知识,拓展全新场景体验,提高淮河文化的可见度;通过与境内外的主流媒体合作,以多种媒体形式(新闻、标识、图片、纪录片、抖音短片、社交网站)积极推介淮河文化,增强淮河文化的跨文化宣传力度;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与其他领域的企业、组织合作进行跨界合作,将淮河文化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中,生产成新的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淮河文化品牌形象,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推动淮河文化的大传播。

三、智能算法下淮河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数据采集,建立淮河文化内容标签

数据采集是淮河文化传播的起点,为淮河文化输入必要的信息源头。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算法推荐,在移动网络空间可以快速捕捉与淮河文化相关的内容标题、来源、关键词、类别等各个维度的特征属性,整理当前内容关注热点并预测内容生产走向,进而对其认为符合受众兴趣和需求的内容进行推送,这可以理解为建立淮河文化内容标签体系的逻辑基础[3]。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成为流量主导,要想提升数据在生产、分发和反馈之间的运转流程,让数据形成有效数据链,建立专题化、矩阵式的淮河文化内容标签,首先要找到可信赖的数据源,如政府官方网站、博物馆、研究机构等,这是确认数据能否提供事实性参数的依据。然后,借助数据关联技术,描述内容生产过程中流量生产和需求出现的频率模式,确认需要采集的淮河文化的内容和信息,包括淮河文化的建筑、历史、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方面,根据采集目标和可用资源,收集与淮河文化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历史文献、地方志书籍、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资料;智能操作系统将数据的统计结果整合起来,将其按照不同的主题或内容进行分类、描述、关键字标签。标签可以包括淮河文化的地点、历史时期、艺术形式、主题等方面的描述,将整理和标注好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智能技术对大体量的数据进行全时性储存,为精准推送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材料;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特征和受众需求,提取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文化数据,从而进行设计和实现推荐;持续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根据受众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推荐算法和数据库结构,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场景营造,提高淮河文化传播的亲和力

智能化时代,淮河文化的叙事是开放的,淮河文化的传播不是单向的、线性的传播模式,是在不断地传播、对话中开启意义交互的新进路。淮河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受众会有不同的反应,那么如何构建淮河文化传播的“共通性”,则需要“构建共同的场景、寻求情感共鸣、分享共同的意义”[4]。智能算法构建的共同场景实现在特定情境下不同受众语境的适配,同时对不同人群产生集聚的效果。

一方面,智能算法能促使“场景”有效抵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并在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加持下,使淮河文化跨越地域、阶层,语言精准地触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并且基于受众的需求形成不同的内容服务。地址算法使淮河文化的推荐传播更加本地化,协同过滤技术创建淮河文化的场景,弱化空间的差异性,身处任何地方都能与家人朋友共享淮河文化的观感,那么淮河文化就成为了家人朋友相互联系的“话题纽带”。另一方面,“场景”成为淮河文化创建的空间。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淮河文化有不同的认知和互动,进而会驱动淮河文化形成新的“意义共同体”。这些数据借由算法重新反馈,形成新一轮淮河文化的书写与记忆。在互动过程中,不同场景重复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淮河文化的亲和力,促使淮河文化在不同场景传播中的落地。

(三)精准推送,提高淮河文化议题的到达率

大数据时代,淮河文化的资源从物质形态转换成为数字形态,改变了淮河文化的传播实践。算法推荐通过创新议题设置,动态更新关键词信息,打造多层次、接地气、有人情味的淮河文化内容体系,助力优质信息内容生产和传播,并通过算法平台不断提高曝光度,从而获取网络群体的围观打量。智能算法中的内容标签作为一种符码,组成关于人和物的大数据。算法推荐通过分析个体属性数据、内容消费数据及社交关系数据的信息关联,找出关键的文化传播节点和信息传播路径,把即时的淮河文化信息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使信息发布变得更加智能、高效、精准[5]。简单来说,算法推荐技术根据淮河流域的人口分布、文化背景等数据,选择合适的传媒渠道、时间点,通过分析受众的浏览习惯和兴趣偏好,向其推荐相关的淮河文化内容,包括地图导览、文化故事分享、文化体验活动、博物馆展览、古镇、文物等,用以充实与均衡受众对淮河文化信息的感知与认知能力,提升淮河文化议题的到达率。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成为议程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算法技术执行过程中,受众个体的推荐模型会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偏好、场景变换、数据反馈等因素动态更新,因此需要不断地优化传播内容的供给机制,对淮河文化信息进行权重赋值。基于信息的价值性、关注度等赋予不同的推荐值,将优质的淮河文化信息优先推送,最后通过反馈更新推荐列表,实现及时修正与调控[6],以持续提升淮河文化高质量信息分发效果。比如,构建淮河文化的知识图谱,将淮河文化的传播信息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出来,相关的实体、属性和关系进行结构化标识。通过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淮河文化的内涵和关联,帮助研究人员和公众更好地理解淮河文化的传播情况和影响力,丰富淮河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四)交互共享,增强淮河文化传播供给结构

算法推荐技术与生俱来的双向沟通互动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认知图式和接收模式,单向的信息输出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传媒环境,“内容-需求-场景”三重维度的智能化匹配和多模态交互,使得人际共享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性化、分众化、层次性特质明显,符合现代话语体系和表达范式[7]。

在算法推荐技术的支持下,淮河文化传播形成开放的资源共享媒介平台,发挥在线互动功能,有效地拓展内容生产的信息源。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设置淮河文化讨论区,定期上传优质资源,增强淮河文化资源可获取性和曝光率;通过对社交网络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找到与淮河文化相关的意见领袖和影响者,以预测淮河文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主流媒体中的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媒体数据,来评估淮河文化传播的效果,以及针对不同媒体渠道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淮河文化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度;追踪受众的反馈和行为数据,关注所发起话题的阅读量、讨论参与度和趋势热度等信息,即实时反馈哪些传统文化产品内容能够使青年群体产生兴趣、哪些可以被接受认可、哪些容易引发共识、哪些传统文化的相关话题讨论参与度高实时阅读量大,通过这些实效数据和反馈,捕捉受众的兴趣点,更新议题内容、调整发布方式、构建舆论场域,提高淮河文化的流量热度。多角度、多层次信息的交叉及持续呈现,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引发他们的互动体验和情感共鸣,激活受众从事淮河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动力。受众也可以发挥创造性优势,通过社交平台生产、发布、传播各种与淮河文化相关的图文、音频、视频、动漫等信息产品,并在参与、转发、评论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淮河文化,以符合现代技术特征的智能化表达方式展示淮河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在此推动下,淮河文化以最快速度批量生产,成为淮河文化信息分发的最大增量。这也成为淮河文化数字资源内容被不断推送的数据逻辑。

(五)创意生成,构建淮河文化传播话语场域

算法推荐技术使信息发布变得更加高效、智能、精准,依据特定的判断标准、内容筛选方式和价值依据改变了到达受众的内容,实现信息能见和信息趋同的自动延展,将更多契合淮河文化的信息注入网络空间,强化了人们浏览信息的拟态环境[8]。与此同时,转变了淮河文化原有宏大叙事的话语传播方式,将故事与叙述相结合,使淮河文化产品富有记忆点、具象化、时代性和亲和力,易于引发人们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9]。

智能算法与淮河文化传播结合在一起,构建淮河文化传播的话语场域,实现淮河文化的智能化传播和保护。在算法推荐技术的驱动下,淮河文化在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电视直播、线下活动等平台实现多媒体、多渠道的传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淮河文化体验,受众通过智能设备参观淮河流域的古迹、民俗活动,感受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淮河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智能算法还可以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生成新的淮河文化内容和传播方式。例如,通过智能算法的图像识别和自动生成技术,可以自动生成淮河文化的艺术品、电影、游戏等内容,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通过算法分析淮河古绘画作品中图案和色彩规律,进而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分析淮河古建筑作品中的结构和材料,帮助修复古建筑并保护其原有的风貌等。同时,智能算法还可以通过智能导览系统等方式,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淮河文化的历史和特色。这些导览系统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语言偏好和时空位置等信息,自动推荐适合的淮河文化景点、文物和传统活动等。通过智能算法的优化和改进,可以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淮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结语

媒介技术的发展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文化信息传播到全球各地,让文化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相互碰撞[10]。人们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文化内容,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推动文化传播的扩大和多样化。算法技术创新了淮河文化传播方式,赋予淮河文化新的生命力,在淮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帮助淮河文化内容进行个性化、精准化推送,能够提供多媒体和互动化的展示方式,还可以在淮河文化传播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持和评估,提高其传播效果和参与度,从而促进淮河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使围绕淮河文化的创新性成果能够便捷地为世界所共享。

但是,智能算法具有双向价值,它在为淮河文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如若将传播权力完全转给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便可以掌控话语权,操控舆论,可能会削弱媒体的价值理性。算法技术在智能化的遮蔽下,以信息本身对受众所产生的吸引力为标准决定其是否被关注并广泛传播,而非从信息本身的内容与价值出发,会导致文化信息、文化内容陷入低俗化、边缘化的风险[11]。此外,随着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在信息渠道丰富性的全媒体环境下,各大平台竞相抢占市场流量,包括视听要素在内的“碎片化”内容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第5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2639亿人,网民使用率达到95.2%,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12],短视频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基于算法推荐技术,可知用户信息接收趋于单一化、碎片化。沉迷于接收碎片化信息的用户,对文化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对文化所蕴含历史感的认知,导致部分网络用户望文生义,将碎片化的文化看成是整体文化,无法深入挖掘淮河文化的真正内涵,弱化了人们系统化的文化知识结构,进而阻碍淮河文化的传播与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3]。因此,在淮河文化传播中,应抓住智能算法带来的机遇,加大人工把关辅助算法,净化传播场域,实现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化劣势为优势,因事而谋、顺势而动,推动淮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喻国明,韩婷.算法型信息分发:技术原理,机制创新与未来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8(4):8-13.

[2]陈昌凤,虞鑫.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技术属性,媒介语境与价值范畴[J].编辑之友,2019(6):5-12.

[3]师文,陈昌凤.社交分发与算法分发融合:信息传播新规则及其价值挑战[J].当代传播,2018(6):33-35.

[4]陈昌凤,马越然.重视用户思维:数据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J].对外传播,2018(1):38-40.

[5]喻国明,杨莹莹,闫巧妹.算法即权力: 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J].编辑之友,2018(5):7-14.

[6]彭兰.变革与挑战: 智能化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J].信息安全研究, 2019(11):966-974.

[7]沈正斌.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J].新闻战线,2018(7):37-40.

[8]匡文波,王天娇.社交媒体算法推荐传播逻辑与平台社会责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12+21.

[9]王宇婷.困境与破解:算法推荐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1(5):9-14.

[10]魏晓阳,侯雪彤.黄河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理论月刊,2022(8):86-90.

[11]彭兰,安孟瑶智能时代的媒体与人——2022年智能传播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全球传媒学刊,2023(1):3-18.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8-28)[2023-11-12].https: //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1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3.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Huaihe Riv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nder Intelligent Algorithms

CHEN Yuxuan1, DAI Xiaoli2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driven a new round of global technological change. Algorithm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news dissemination as a new type of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ecosyste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Huaihe River culture relies on th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lgorithm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real-time intelligence and analysis reports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Huaihe River culture by mining and analyzing these data; Algorithm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can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Huaihe River culture dissemination through data-driven and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trategies, help disseminato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and develop more targete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aihe River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aihe River cultural industry.

algorithm recommendation; mainstream media; Huaihe River culture; strategy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02

G206

A

2096-9333(2023)06-0009-06

2023-09-12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文化符号、阈限与跨媒介叙事:淮河文化创新传播研究”(AHSKY2021D97)。

陈雨璇(1981- ),女,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代晓利,(1990- ),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乡村传播、媒介文化。

猜你喜欢

智能算法淮河受众
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在发电机主绝缘状态评估领域的应用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基于超像素的图像智能算法在矿物颗粒分割中的应用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鸡群算法看群体智能算法的发展趋势
改进的多目标快速群搜索算法的应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