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强化学习和城市感知的碳排评价方法
——以都江堰为例

2024-01-18张雨舟邓颖睿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值都江堰像素

张雨舟, 邓颖睿

(1.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1 研究现状

城市感知相关:居民对街景图像的感知则是这种动态关联的具体体现,该类感知称为场景感知,场景感知是指居民对城市场景的心理感受和认知[1]。城市因为独有的形状、氛围、规模等会带给观察者不同的感受。居民对街景图像的感知是一种对场景感知动态关联的具体体现,该类感知称为场景感知,场景感知是指居民对城市场景的心理感受和认知[2]。Lynch[3]进一步从理论上解释调查问卷可行的原因。Jane Jacobs[4]在“街道眼”理论中提出,可能因职业背景等不同,而导致视觉场景感受不同。Naik[5]Dubey[6]分别创建了和完善了视觉感知数据集Place Pulse。

碳排放相关:“低碳”理念由英国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中国在2006年颁布了碳排放相关文件:《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提出“低碳城市”的概念,并在该理念下,形成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如“空间规划”与碳排放强相关等结论[7-9],进而发现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形成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要是利用总体规划[10]、城乡总体规划[11]、控制性详细规划[12]等传统方法与“低碳”理念相结合。

计算机相关:随着如百度地图API 的开放以及GIS 的普及,为从视觉感知角度研究城市相关课题提供基础。2014年,Quercia[13]通过众包采集街道图像以及对应标签。同年,由Arietta[14]使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回归模型,实现基于图像预测非视觉属性。2017年,Cheng[15]提出了表征街道视觉感知的四种指标:显著区域饱和度、视觉熵、绿色视图指数和天空开放指数。2018年开始,Zhang 率先提出场景元素由街景本体和街景视觉组成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表示框架,而后Porzi、Naik和Liu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SS-CNN 与RSS-CNN 等模型用于城市感知研究[16-18]。

2 模型过程

本文是基于城市感知对碳排放评价问题的研究,其过程类似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本文构建强化学习模型,设计Reward 函数等,使用深度学习解决相关策略问题,以视觉特征等作为模型输入,通过众包完成数据标注,构建一个碳排放评价方法。其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模型示意图

2.1 专家参与

根据“街道眼”理论[5],需领域专家根据自身领域知识对数据选取、特征选取等进行选择和优化,以减少可能存在的影响主观偏差的因素影响。为此,本研究与城市规划、计算机、风景园林等相关领域11名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完成工作:一是初始数据筛选;二是功能区域划分;三是对有争议数据进行处理;四是根据领域知识修正强化学习所需Q值。

2.2 输入及描述

本文选取的特征分为四类,具体见表1。

表1 特征类别和描述

3 模型

3.1 基于图像特征建模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碳排放评价模型,其中使用强化学习的部分其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State和Action交互过程

为获得较好性能,本文使用特征的线性组合作为奖励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按照[19][20]研究结论进行了特征ϕ(s,a)选取和权重ω设计,完成了MDP 所需Reward 函数设计,而后本文确定使用DRL的方法寻找最优策略,用以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决策问题。本文模型中的Action是离散行为,因此本文确定使用在离散动作空间有较好效果的D3QN算法。

3.2 输出描述

本文模型是对图片低碳 “是与否”的分类问题。模型输出:图片低碳“是与否”的分类;在确保准确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Kullback-Leibler散度(KLD),使得能够模拟人类感知的水平。研究结论获取:在上述基础上,首先统计影响判断的因素,分为与低碳判断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类,而后拟合低碳相关影响因素的数值(像素占比或数量),然后利用KLD为数值设置阈值(对于正相关的值取并集得到,而负相关的则取交集得到),以此得到理想状态下,兼顾生活舒适度和低碳的理论值。

4 实验

4.1 评价指标

选取分类准确率(AUC)和KL 散度(KLD)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旨在衡量模型的分类准确度以及视觉感知水平。分别使用了SAC、PPO 和D3QN 进行对比实验,最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SAC、PPO和D3QN对比数据表

4.2 对像素占比的碳排感知

为了了解像素占比对空间碳排的感知影响程度,对同时被专家和受调查人员同时标注的数据进行统计,对天空、墙体、道路、建筑、城市家具、绿化拟合的像素占比如图3所示,低碳环境与绿化、天空和城市家具正相关,与建筑、道路和墙体负相关。建筑、天空和绿化对碳排感知有明显的影响,而墙体、道路、城市家具对碳排感知有明显次一级影响。

图3 像素占比图

结合KLD值对拟合数据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基于城市感知下的低碳环境的理论值,以此作为优化城市界面参考依据。理论值如图4所示。

图4 优化城市界面参考依据

4.3 对数量类的碳排感知

为了解数量类对空间碳排的感知影响程度,本文对车辆、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等数量进行换算后分析,车辆、电杆、路灯、裸露电线与低碳负相关,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与低碳正相关,理论值如图5所示。

图5 理论值对比图

5 都江堰碳排城市感知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都江堰理论值如上述,属于较高水平,但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1)老城区绿化覆盖率较低

都江堰是生态旅游城市,又处在成都西控方向,城市开发为限制性发展,故都江堰绿化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实验中可以看出局部问题:老城区绿化较少,造成主要原因:一是老城区在建设过程中缺少统一规划,绿化树池本身就少,且大部分绿化带被违规占用,居民自种农蔬;二是近两年的都江堰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在小区内部,街道的绿化改造明显不足。绿化是对低碳感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低绿化率的老城区让人们无法感知低碳。

2)商业区大型车辆疏导未进行交通管制

通过对交通路网、热力图、不同时期的街景图分析,都江堰商业区,对车辆类型没有交通管制,人流车流混杂,大型车辆,如卡车也是进出人口密集的商业街区中。对行人造成了不友好的通行体验,也间接造成区域排碳量高的感知。

3)景区可视能耗设备较多

都江堰景区的光彩工程设备较多时,设备设施大多采用明线、外露安装,导致人群感知该区域的能耗较大。

6 结语

本文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碳排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较高的准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碳排主观感受问题仅进行了简单转化,即主观居住舒适度;二是忽略了参与调查者的相关知识背景、年龄、是否长期居住于当地等影响;三是参与调查者人数较少导致的数据集较小;四是预测准确度仍有提高空间,对城市管理工作针对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下一步工作则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值都江堰像素
赵运哲作品
拜水都江堰
像素前线之“幻影”2000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像素”仙人掌
扩招百万背景下各省区高职院校新增招生规模测度研究
组合变形实验中主应力方位角理论值的确定
千古奇观——都江堰
ASME规范与JB/T4730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