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写意油画的意境探析

2024-01-18吴泽如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境传统文化

摘 要: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超越了具体的形象,达到了引发观者深层情感共鸣的审美境界。写意油画代表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与革新,不仅蕴含中国传统绘画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融入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随着全球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文化融合的日益增进,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的写意观念相融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写意油画。写意油画在继承西方油画技法的基础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观念的影响,形成既有现实感又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意境;写意油画;传统文化;跨文化

写意油画的发展历程可与中国近现代史联系起来。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油画家尝试将中国传统的写意表达方式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为寫意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写意油画成为可能,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交汇,还是不同文化理念的融合。中国的写意观念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西方油画强调形象的精准和色彩的表现。而写意油画正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以形写意”的艺术追求,还以西方油画为媒介,展现了中国文人画的意境和情感。写意油画通过具象与抽象、表面与深层的艺术处理,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意境,使观者在感受画面美感的同时,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联想。通过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等主题的探讨,写意油画展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不仅为观者提供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能触动观者的心灵和思想。在文化交融的审美视角中,中国写意油画家致力于将中国画的核心审美意境和美学理念融入油画创作中,促进了西方绘画语言与东方绘画意境的有机结合,使绘画作品更具时代超越性和创造性。

一、写意油画中意境的艺术表现

在中国油画的多元艺术形态中,写意风格的油画独树一帜,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油画艺术大规模初传入我国,当时我国的画家并没有简单地复制或模仿西方的绘画风格,而是在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对话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特色[1]。写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核心观念,强调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主观感受,而非对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这种观念在写意油画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纵观中国数代的油画家,无论是留学欧洲的先驱者,还是后来的新时代艺术家,他们都在绘画创作中深入挖掘写意观念,试图将其与油画的绘画技法和形式语言有机结合。

王悦之、关良、林风眠和吴大羽等留洋画家在外国学习的过程中,深受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但在回国后没有完全摒弃中国的绘画传统,而是试图找到融合中西绘画艺术的新路径。他们的油画作品中,既有西方绘画的构图、色彩和笔触,也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情感和哲思,都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在林风眠的油画作品中,意境的呈现不单是对传统题材的模仿,还在于将绘画技法传递情感深层地展现出来。林风眠油画作品中的情感传达饱含内敛和含蓄,具有强烈感染力。无论是他创作中的芦苇、仕女还是鹭鸶,其艺术表现均深刻蕴含诗意般的文学抒情特质[2]。他在创作《绿衣仕女》时,使用深沉而饱满的色彩来展现温情淑女的沉思,人物绿色衣裳下隐约透出白纱,轻盈飘逸,彰显了独特的气韵。在画面背景设计上,配以素雅的黑色幕帘,使整个画面散发出高雅与清新的美感。这幅作品还融合了我国文人画的诗情画意,巧妙地在技法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平衡,让画面中的墨色与彩色、理性与情感的对比和谐地展现出来,使观者与绘画主题产生深刻的共鸣。

我国进入新时期后,吴冠中、席德进、赵无极和苏天赐等艺术家在继续探索中西绘画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挖掘。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在形式上的融合,还是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吴冠中继承了林风眠的油画艺术风格,专注于画面的形式结构,追求诗性的抒情与表达。他以平面化和符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巧妙地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和色彩的关系,实现了油画材质与文人水墨画语言的有机结合[3]。此外,他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学,实现了中西美学理念的有机结合,并在其作品中,清晰地展现了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审美特点。例如他在“巴黎蒙马特”系列作品中,主要采用了黑、白、灰色调,雅致而通透的灰色为空间结构提供了精妙的布局,黑色线条用于精准地刻画树干,在以灰色为主要色调的基础上,巧妙运用了多种色彩,赋予画面极强的丰富性。在广泛应用中国水墨技法的同时,其作品也充分体现了油画媒介本身的色彩表现力[4]。这反映了吴冠中在创新油画表达方式和提升“中国式诗情画意”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尤其在意境的传达上,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本土写意精神,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当代写意油画中,形象构图和内容符号均展现出明确的中国特色表达方式。闫平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油画家,作品深受传统文人画中丰富的文化符号和笔墨技法的影响,展现了浓厚的写意情趣。尽管她的绘画题材看似日常普通,但其独特的色彩选择、充满个性的笔触却赋予了作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例如在《2020之春——居家令》这幅绘画中,闫平生动描绘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场景,树木舞动着极强的生命力,线条的穿插传达出树枝的走向,它们生机勃勃,蔓延生长。这种表现方式与文人画中追求书写意趣和展现个性化笔触的传统相呼应,使笔触本身超越了单纯的形体结构,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元素。闫平用写意油画创作的方式,将外界的惶恐与忧思淡然地拂拢于背后,鼓舞观者的心灵。她的作品展现的诗性精神,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场景被赋予诗意[5]。

在写意油画领域,艺术家们深受中华传统写意精神的熏陶,更加专注于捕捉描绘对象的气韵,并以此为载体直观地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这些横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凭借持续不断的个人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意境及情感的有机融合,形成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态——写意油画。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实践,写意油画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在艺术家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过程中,中国写意油画有了更坚定的践行方向。

二、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意境呈现

意境是文学与艺术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描述所展现的情感境界与氛围,而写意绘画对意境的呈现尤为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深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诞生了一系列的美学命题。这些思想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当时的艺术理论体系,更为后来的中国写意绘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强调艺术创作中对主体“神韵”的深刻把握和精准表达的重要性;谢赫的“六法论”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艺术创作和评价的标准,为艺术家们指明了创作方向;王弼的“得意忘象”提倡在绘画创作中超越具象的表现,追求更高层次的意境表达;宗炳的“澄怀味象”强调在创作中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对“味”的追求。这些观念都强调了隐藏在外形之中的“神”“韵”“意”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艺术手法来营造深刻的意境[6]。

唐代张彦远提出“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强调艺术作品应超越物质形象,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自然的妙悟。荆浩的“绘画六要”将“气”和“韵”列为首要因素,这与谢赫的“六法论”形成呼应,都强调了绘画艺术中氛围和韵律的重要性。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强调内心的感悟和自然的启示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进入宋代,苏轼的“成竹于胸”是对张璪美学命题的延续和发展,强调艺术家在创作前应有完整的构想和深刻的理解。黄休复则将“逸”视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对张彦远美学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标准。到了明代,祝允明强调“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指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深刻体验,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深度的艺术意境。郑板桥提出“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强调创作的自由和灵活,以及艺术家的创新和突破。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深入探讨了中国艺术的意境观念,指出通过将实景转化为虚境,以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体现人类最高的心灵追求,是达到艺术最高境界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中对于意境的表达,在传承与发展的历程中,展现了连绵不绝的历史脉络,并延续至今[7]。

三、跨文化视域下写意油画与传统文化意境的交融

中国传统文化映射了独特的东方哲学观念,尤其在“澄怀味象”“天人合一”“超然象外”的精神境界上有着明确的展现,阐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追求内心清净和超脱物象的心志态度。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相较于对作品社会功用的考量,艺术家们更傾向追求形式语言的美学价值和意境的深层内涵,强调绘画的抒情性、书写性和诗意性,不过分追求绘画的主题性和叙事性内容[8]。

中国写意油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发展与演变过程深刻地体现了文人情怀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紧密结合。写意油画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艺术形式中的延续和发展,它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创新,还是文化和传统哲学的现代表达。在写意油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自由、流畅的笔触,结合对色彩和光影的精湛处理,构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这种意境常常是隐晦而含蓄的,需要观者深入体会和感悟。同时,写意油画中的意境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书、画三者的相互影响与熏陶。中国传统文人画不完全追求与物象的相似,而注重表达作者的内在情感,以期构建一种宁静致远的审美意境[9]。写意油画与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艺术家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感悟上。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之不可分割。这种观念在写意油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写意描绘,展现了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的绘画理论体系中,“气韵生动”受到高度推崇,写意油画就有力展现了对艺术趣味和意境的深刻追求。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强调书写性,区别于通常依据形体结构进行的绘画,作品也更多地是从作者的主观情感出发,强调将诗意元素融入画中,同时注重笔墨的精神表达[10]。写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促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写意油画的诞生。写意油画在形式表达上通常注重神韵胜于形似,强调笔触的作用,通过洒脱且富有层次的笔法,创造出细腻而感性的情感氛围。这种追求在画作中传达意境的理念,与传统文人画对书写性笔意的崇尚相似[11]。写意油画融合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写意观念的独特艺术形态,自诞生之初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观念形成紧密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指的是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审美境界,它能够触动观者的内心,引发深层的情感共鸣,这不仅是对自然或人物的具体描述,更是对内在情感、哲学思考和文化传统的综合体现[12]。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观念在核心上是一致的,都追求情感、情境和哲理的完美融合,旨在创造超越语言和形式的审美体验。

四、结语

写意油画是中西绘画艺术理念和技法的成功融合,它借鉴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文人画意境美的熏陶,努力探寻能够与传统文人意境相契合的现代视觉艺术语言。写意油画不仅在形式上开创了新的境界,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意境通常被理解为绘画作品中蕴含的超越具象表现的精神境界或哲学思考。而写意油画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美理念,注重通过绘画作品构建超越现实、引人深思的美学境界。这种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继承为写意油画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写意油画家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塑造了写意油画的独特表现形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写意油画不仅展现了中国油画将传统绘画艺术观念和语言手法进行转化和应用而付出的努力,而且体现了当代中国油画家基于本土文化推进油画艺术发展的愿景。在跨文化视域下,写意油画不仅是中国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与外来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多维联系。

参考文献:

[1]戴士和.写意油画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1.

[2]何谦.论写意油画的诗性精神[J].美术大观,2018(8):76-77.

[3]刘九洲.艺术意境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4.

[4]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9(7):6-7.

[5]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2003(7):55-58.

[6]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235.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75.

[8]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6.

[9]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2.

[10]孙献华.澄怀观道 意在象外[J].民族艺术,2013(3):167-168.

[11]尚辉.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6):40-47.

[12]蓝华增.意境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19.

作者简介:

吴泽如,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境传统文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