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架空层与社区邻里中心的融合探究
2024-01-18李播阳
摘 要:社区邻里中心和住宅架空层的多元融合,对改善邻里关系及推动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各大城市都在大力推动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的当下,江西南昌也在全市范围开展“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与此同时,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住宅架空模式己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将社区邻里中心融合进住宅架空层空间,打造“邻里型架空层模式”成为时下架空层设计的一种新方向。“邻里型架空层模式”的首要依据与前提是为和谐融洽的居住区邻里人际关系提供物质环境,并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促进邻里中心的建设,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情感化的精神需求。通过研究邻里关系对架空层空间的需求,结合住宅内部交往探讨邻里型架空层空间构建,既能改善居民的邻里交往,解决社区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又能为缔造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化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助力。
关键词:邻里中心;架空层;空间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1+5+X理念的住宅架空层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研究”(YS22228)研究成果。
高层住宅区是城市的细胞,邻里交往是社会生活的组成元素,为住宅区中的居民提供更加完备、安全、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是设计师需要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基于此,设计师尝试通过将社区邻里中心融入住宅架空层空间,打造邻里型高层住宅建筑架空层空间,力求改善架空层空间的单一价值,进而从邻里关系的角度赋予架空层空间情感化的价值。
一、“1+5+X”理念的由来
为了让城市居民更便捷地享受生活、教育、健康、娱乐等服务,按照“党建引领、社区主体、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示范先行、统筹推进”的原则,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探索建设“1+5+X”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是当前江西南昌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所谓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的“1+5+X”,是指社区邻里中心依托社区单元,建立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置社区邻里中心配套幼儿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社区便利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类便民服务功能,拓展集X個其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集聚区。在“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中,要求按照市场化、半市场化、公益性等不同模式分类引进业态,保障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等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此外,还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居民需求,按需增加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丰富业态内容。支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保障和提升政府购买服务质量和水平。社区邻里中心不仅是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和便民服务平台,也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平台。“1+5+X”理念以社区邻里中心为核心,通过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网,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居民获得了更贴心、更便捷的社区配套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的生活需求。
二、住宅架空层设计的发展情况
(一)住宅架空层设计的发展历史
架空层并不是近现代的新事物,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普遍应用于住宅建筑上。古典园林中的水榭,江南民居中的高脚楼、吊脚楼、竹楼等,这些建筑无不含有架空层。只是架空层多用于古时建筑,近代少见。沉寂多年后,架空层又开始常见于现代高层住宅之中,所以对于架空层的界定和理论研究始于现代。在理论概念中,架空层为建筑用词,是指建筑物深基础或坡地建筑吊脚架空部位不回填土石方形成的建筑空间。古时架空层所用材料多为木材,也有用石料和砖块的。随着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逐步发展,除了一些仿古建筑还使用上述材料外,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现代建筑的架空层。
架空层起初常用于沿海地区的高层建筑,设置架空层的目的是防止墙体因地质条件较差导致地基沉降而开裂。而后越来越多南方地区的住宅建筑开始设置架空层并开始影响到北方住宅建筑的设计。正因为一楼架空,二楼的住宅与地面没有直接接触,减少了地面湿气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使二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潮湿。另外,一楼楼层较矮,室内采光容易受到周边绿化及建筑的遮挡,导致居住环境差。将一楼设置成架空层,有利于整个住宅区的空气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架空层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基础优势是明显的:安全、隔潮、降噪、通风。回顾架空层的发展,可以总结出三个阶段:一是最原始的建筑附件阶段,架空层仅为建筑结构需要,没有任何功能性和审美性;二是最简化的景观设计阶段,以简单绿化为主;三是具有功能区域划分,但主要是以安置休闲座椅的形式来区分的“伪”功能空间。未来还将进入第四阶段,这一阶段是架空层空间具有系统性功能区块划分,在场景互动、功能体验上全面升级,这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住宅架空层设计的现存问题分析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得架空层又重归大众视野,在高层住宅底部设置架空结构成为常态。由于对架空层一直不够重视,架空层的设计也就一直较为落后和混乱,并长期处于原始的建筑附件阶段。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架空层空间的设计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功能性不强
以往高层住宅小区的架空层在设计上都比较简单,只是结构落地,功能上多用作室外单车停放、健身用具布置、杂物堆放等,没有进行功能划分,更谈不上合理的空间设计。当供需双方都意识到架空层空间被忽视后,近些年开始出现最简化的架空层空间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些将架空层空间仅仅用作停车场和杂物间的做法显然已不合时宜。部分行业头部房企将功能区域划分融入架空层空间设计中,但其所打造的主要还是以安置休闲座椅的形式来进行差异区分的“伪”功能空间,功能性并不强。
2.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审美性不强
在高层住宅底部架空层出现的早期,架空层首要功能是保障空气流动,以满足住宅区的通风需求,其次是作为步行过道和用于停放车辆等。虽然这样可以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但是牺牲了小区的审美性,导致小区的品质也得不到提升。作为公共空间的架空层受到不少客观环境因素限制,一些设计师对其不做设计或只是简单设计,故架空层空间缺少丰富的景观元素。其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大多只是铺好地砖墙面,在空间内部简单地布置几条小路,外加几扇景门、景窗了事;在软质景观设计方面,多是在外墙垂直面的边缘简单地栽一些植物,之后也常常会因为植物选择不当或后期养护不到位,导致乔木类等软质景观的观赏效果不佳。硬质景观“简单粗暴”,软质景观少之又少,这样缺乏审美性的架空层最终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
三、住宅架空层与社区邻里中心的融合
(一)住宅架空层设计的功能拓展与划分
现如今的城市居民对自身的居住环境要求已经从单一的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希望获得更多元的体验、更宜居的环境。与此同时,国内外的许多房企开发商开始在商品房建设中打造功能多元的公共共享空间,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住宅架空层空间进行功能拓展设计。架空层不仅是连接室内与户外的景观过渡空间,还是一个开发性很强的空白空间。怎样使园林景观和功能多元二者兼顾,让小区内架空层空间在功能拓展和景观设计上更好融合和互补,是体现住宅品质、提升居住体验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般设计中,对住宅架空层这一公共空间功能的规划是将每个住宅楼栋的架空层进行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常见的功能分区有儿童区、健身区、棋牌区、休闲区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区域多利用不同材质、颜色的铺装来划分,并结合儿童游乐装置及健身器械的摆设,形成多元化的功能空间。还有一部分房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关注到时下老年人和儿童是小区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更多地从人文关怀角度着手来提升住宅架空层设计。例如,由于国内抚幼设施的不足,多数的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都需要老年人代为照顾,但老人生理机能衰退,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相对处于弱势。架空层的空间设计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将老年活动空间与儿童空间相结合,增进代际情感融合,方便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照顾儿童。除老幼外,中青年人群在社会与家庭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公共会客厅、公共厨艺平台、书茶交流空间、儿童玩具交换空间的出现,体现了设计者对中青年住户的日常需求和审美偏好的关注。
(二)住宅架空层与社区邻里中心的融合实践
2010年以来,国家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印发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文件,指导各地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打破了城乡分离的观念,强调了城乡社区良性运行机制建构的重要性。因此,社区打造邻里服务中心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邻里中心需要配套教育、医疗、助老、商业、文体5类服务形态及若干衍生业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随着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的推进,邻里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暴露出社区管理不完善、业态和需求不对称、发展建设资金欠缺、设施使用率不高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有专家学者提出空间共享理念,设计师将社区邻里中心与住宅架空层空间融合,打造“邻里型架空层模式”,便是基于此理念的有益尝试。针对建设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住宅架空层与社区邻里中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空间的融合。以往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需要政府划拨财政支出和解决用地问题,现在将住宅架空层与社区邻里中心相融合,在不额外占用建筑用地的前提下很好地解决了社区中心的用地问题,也相应减少了因建设而产生的经费支出。二是规划的融合。将社区邻里中心与架空层空间相结合,可以实现社区中心功能与架空层空间的统筹规划与设计。三是功能的融合。架空层进行功能分区可以很好地将中心配套的5类服务形态及若干衍生业态相结合,解决社区邻里中心业态和需求不对称、设施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在社区邻里中心儿童区的设计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寓教于乐的理念,设置的24小时便利店可以实现商业的融入,健身及休闲活动区融入文体项目规划,医疗和养老也可以有同样的体现。打造“邻里型架空层模式”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社区邻里服务中心的实用性、便捷性与适应性,营造和谐文明的邻里关系,丰富居民的社交生活,使社区邻里中心能真正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架空层空间使用效率,從而实现双赢。
四、结语
架空层空间让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室内,社区邻里中心的融入,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及用地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为架空层空间的规划和利用提供了合理的方向。“邻里型架空层模式”的提出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态宜居和美好生活的愿景,让左邻右舍和睦相处有了近在咫尺的空间载体。其让亲近自然成为日常,让居民疲惫的身心得以舒展,更让城市的水泥钢筋不再成为人情往来的壁垒。以往小区内的架空层中规中矩的儿童游乐设施、单调冰冷的健身器材,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观感上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从而沦为被架空的闲散空间。而当下以全龄化体系构建的架空层空间,不仅满足了老幼、中青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还将社区邻里中心融入其中,使得架空层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玉明,高文静,程立安.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J].中华民居,2012(3):29-30.
[2]孔维寅.浅谈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利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13-14.
[3]徐磊青.为高层住宅辩护:两个高层住宅实例的居住满意度与邻里关系分析[J].新建筑,2000(2):45-47.
[4]陆伟,周博,安丽,等.居住区老年人日常出行行为基本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15(增刊1):176-179.
[5]魏明汉,张东辉.居住建筑底层架空空间应用探究[J].中外建筑,2015(4):81-83.
作者简介:
李播阳,硕士,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