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期而遇见”油画作品展后再思考

2024-01-18龚增斌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文化馆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12期
关键词:老街油画创作

◆龚增斌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文化馆)

2023年6月,“不期而遇见”龚增斌油画作品展在吴永良美术馆成功举办,展出了我的油画作品近40幅。现在我再来看这些作品,回顾创作历程,以与读者作共同探讨交流。

作品《远方·路上的风景》,画面来自俯瞰全景视角,内容偏田园抒情风光,少见的左、右、下留白构图和随意的甩笔使画面更显空灵、诗意。这幅作品前后创作数月之久,修改次数也很多,好几次都是改头换面动大手术。它似乎是一幅可以不断成长的作品,从提笔起就好像可以一直画下去,画它的心情也总是很愉快,每次的动笔都带来不同的感受,直到将它装框呈现在展厅才算作“完成”。

远方·路上的风景 油画 龚增斌

这幅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甬台高速路上两边的风景。我每一次驾车回老家,总喜欢左顾右看,或许是心情特别美好吧,眼里就没有一处是不美的。我认为画熟悉的、有情感、有故事的题材,有助于激活创作细胞,提高画面笔触的灵动性,能让自己的情绪在画面中释放,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秋韵遐想图》是我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小白岭走古道时有感而发所创作的。画面是我对山腰登高处的小白岭的印象。和表现现实的小白山景致不同的是,我用主观的色彩来表达情境。主要色调红黄,在秋天的山头蔓延,只有小白塔还依稀在。秋日的景,是一种萧飒,更是一种包容的大气,远看画面有气势,细看牛羊、人家、炊烟俱全。在画中,我采用宋画中惯见的山水构图,将中式的审美情趣和西方油画的语言较为细腻地融为一体,大块色调的运用让江南的秋景有了那种北方的气势。

此前,吴永良美术馆举办过一次“鄞风雅宋美术创作精品展”,《韩岭·周五》就是为这次展览所创作,于此次展览一并展出。作品描绘了韩岭老街风情。韩岭老街属东钱湖景区,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老街所在的韩岭村历史悠久,宋朝时期曾繁盛一时,这里的房屋至今仍保留一些原始的宋朝建筑风格。一个惬意的周五,我在熟悉的烟火味里走街串巷,寻一处静谧居所,点上一壶好茶,消费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

画面采用俯瞰的角度,仿佛是历史的回眸。繁华的夜色被淹没在树影里,也淹没在历史中。经过做“减法”,通过整体简化和暗化,在温柔的暗示和内部秩序之间,画面达到某种动人的和谐。水边一角的亭子里,众多的人在交流,也许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也许是贵族的夜宴,也许是普通人的夜游……历史和当下在这个空间过渡并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

韩岭·周五 油画 龚增斌

同样是画家们热衷于描绘的老街题材,《一日游》这幅作品,水色相间的两岸里,排布密密麻麻的游人,足有几百人之多。这种印象是我游江南古镇时所遇情景。作品寄寓了我对于文旅融合盛景的美好愿景,构图富有意蕴,热闹的人群各有秩序,老街在时空交错中充满了时代气息。

“它是什么物象与我无关”,或许就是这幅画创作的起点和终点。《墙里乐章无限》在此次展览中的众多作品中可以算是异类。异在它的夸张的色系和抽离的物象结构。当然,它还是具有明显的辨识性,让观众一眼能确定它是一幅写意园林的组画。但是,当你盯着它细看几分钟后,你会发现昔日的“园林”印象变得不真实了,它的形象也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似乎剩下的就只有一些色块、笔触和肌理。它像是在陈述我是在如何做画面分割、物象排布和素材整理。这样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迷离的画面,让观者有了现实抽离感,与其说是在诠释自然物象,不如说是我的情绪表达。

一日游 油画 龚增斌

谈回技法的呈现。我在画面底层铺了一层泥沙,厚重的肌理让画面显得斑驳而有历史感。用笔上,我借鉴了国画中的皴法,反复地擦、摆、揉,笔触像极了跳动的音符,园林题材通过这样特殊处理表现得恰如其分。或许独具特色的色彩主张和考究的画面构成,总会让画面呈现意料之外的惊喜。精神方向大到遥不可及,画面尺幅小到触手可得。《向往远方》就是这样一幅小而精的作品,它是一组远眺视角的三联风景组画。它让我们看到更远的远方,仿佛就在眼前。而诗意的向往,已经留在心中,就像生活当中那些难忘的“小确幸”,愿望可以很大,理想可以很远。

向往远方 油画 龚增斌

家乡的美景和童年的记忆是每个艺术家创作的母题。《月是故乡明》来自我童年时的老家记忆,它位于浙江台州某个半山腰山村,这些老房子跟台阶一样一层一层错落地叠上去。题目叫“月是故乡明”,可是画面中却没有月亮,因为故乡的明月一直在我心中。画面的背景是盖满整个山头的夕阳,有个别房子小小的窗里亮起了灯,更多的人也许还在地里劳作或者外出务工了。

和展览中其他画作不同的是,这幅作品采用了综合绘画的处理手法,运用了泥土、纸张等材料的粘贴手法,它们就像一缕缕浓浓的乡愁,是有温度的。作品近看富有肌理,色块处理手法现代,中间大块的灰黑用来表达鳞次栉比的屋顶,很有分量,显得苍拙而有节奏感。

记得在展厅中有位观众看《那黄色的云》这幅作品时,带着疑惑地问我:这幅画画的是哪里,好蓝?其实我本人也是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那是我心中的大山。

现实中应该是没有这样深邃蓝色的山体。我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山体时,纯粹肯定地认为在某个时间和空间里应该存在这样的颜色,虽然现实中它仅仅存在于我的画面中。在整个画面中,当“不合理”的色彩、结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时,它便在这个时空中诞生了:黄色的云、蓝色的山、灰色的岩石,一切都那么恰当。

太湖石系列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绘画题材。我认为太湖石自有它独特的品质,内敛、刚硬又不乏绚丽。自古文人的居所爱竹爱石,石头便一直是绘画中的主角。如何用油画颜料这个西来的材料来表现太湖石,如何将东方审美情趣和西方材料统一调和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看《石意·语》《石意·水清》两幅作品,乍一看都有写意精神,但色彩、构图、结构又棱角分明,素描关系也交代得比较清楚。我一直认为自己所画的石头系列,是有温度有灵性的,所画的石头也是不同颜色的,而不是灰灰的色调;他们就像某种有生命的东西,在画面中呈现时就会说话。

那黄色的云 油画 龚增斌

诚如此次个展展题:不期而遇见。我遇见了熟悉的山林、田野、石头、老街,这些形象在我的画布上模糊起来,但最后都成了精准的色块。遇见自然,遇见心中的自己,我遇见了绘画和美好。

月是故乡明 油画 龚增斌

最后,附宁波大学美育名师工作室、美术学博士马善程先生观展后作题为《雨中遇见》的短评作为本文结尾:

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创作,虽然强调观念的模型而无意讨论纯粹形式的“美”,但“美”作为一种无法拥有终极定义的视觉体验和心理现象,数千年来从哲人文本走向画家笔端,从权力认知走向大众意识,它已如基因一般顽固,又如同一种规训,刻在人类无穷无尽的言行中。

雨天观龚增斌的个展“不期而遇见”,并不因氛围而有殊异,见“美”依然突显。久违的“绘画性”和“沉积感”,在巧与拙的对弈之中,把形的结构、色的交互和笔的层叠收拾得恰如其分,不禁使人反观那些与艺术交浅言深的艺术家,着实有别。在增斌的写生和创作里,有意为之的形色演绎,兼具构成张力和文化意象,通过“经营位置”而横竖得宜,颇有传统山水的图式气韵,吞吐吸纳,跌宕有律。作者对画中天地色相的延展拓变,无意中灭失了“时间感”,却恰然创造了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基于形式又超越形式的审美结构——混沌、固实和恒定的视觉时空。

石意·语 油画 龚增斌

猜你喜欢

老街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老街谣
油画《塬下》
油画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一墙之隔》创作谈
老街(外二首)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