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医科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以临床检验仪器原理课程劳动教育实践为例

2024-01-18陈明慧张英英张骏林李菁菁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医科双创劳动

陈明慧,张英英,张骏林,李菁菁

(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该文件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旨在增强学生的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全晓洁等[1]指出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可以深化劳动教育的价值,实现劳动精神的滋养、实践品格的锻造、劳动素养的积累等目标,而劳动教育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双创”教育的实现。高校“双创”教育和劳动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重合的依托载体和共同的社会意义[2],二者深度融合对于增强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意愿、提升劳动获得感等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双创”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1 医科院校开展“双创”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医科院校通常设有多门学科,以我校为例,拥有14 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涵盖医、理、工、管4 个学科门类。在新医科、新工科建设中,引入“双创”教育元素并探索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可为医科院校“双创”背景下劳动育人提供可行的路径[3-4]。新医科和新工科建设本质在于以传承和创新、跨界和融合、协同和共享为主要路径,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杰出人才为目标[5]。其中新医科的核心是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不仅侧重治疗,还重视预防、康复等,同时发展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专业[6]。实践证明,重大医学创新必然需要跨学科协作和交流,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一学科已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7-9]。因此,在医科院校积极探索基于“双创”的劳动育人新模式,可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医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0-11]。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提供一个学科融合的平台,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现有研究集中在诠释高校劳动教育和“双创”的关系上,并未提出推进两者融合的具体可行的路径。

2 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新时代必然劳动需求向自由劳动需求转变的征兆已然显现,进行劳动育人恰逢其时。“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分离,导致医科院校学生实际创业率和成功率较低[12]。因此,在医科院校开设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尤为重要[13]。

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1)创新教学内容。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双创”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将“双创”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价值导向和目标方向。(2)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验创新创业过程,从而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医科院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劳动实践课程协议书,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链的结合,开展教学、实训、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3)导师指导与学科竞赛相融合。邀请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作为学生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和劳动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组织各种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活动,如创新创业比赛、职业发展讲座等,以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组成参赛小组设计参赛产品,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熟练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劳动兴趣。

笔者所讲授的临床检验仪器原理课程已与江苏省徐州市淮海医药产业园开展劳动基地共建,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劳动实践课程协议。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专业认知+企业认知的理论教学基础。除校内教师进行专业授课外,还邀请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劳动模范、技术骨干、工匠等先进个人作为校外讲师进课堂传道授业。(2)组建“新医科+新工科”实践研究小组。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主线,科研子项目为分支,产业及学业教师共同引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双创”育人实践活动。(3)开展实训、创新创业融合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对接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企业,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相关学科竞赛为契机,开展各种以创新创业和创造性劳动为主题的学科设计竞赛或志愿服务活动等,将课外活动变成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第二课堂。

3 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实施路径(见图1)

图1 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实施路径Figure 1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准备阶段:医科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初始阶段,与相关企业或基地签订课程共建协议,根据合作企业或基地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前期我们以临床检验仪器原理课程为契机,与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签订校企共建劳动实践课程协议书,推行教学、实训、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邀请园区优秀工作人员作为校外教师为学生授课。此外,校内教师要掌握学生专业课学习认知情况,并观察学生的特点,以自愿为原则,进行实践小组的分配。

(2)实施阶段:劳动教育实践选题以符合企业需求的命题为主,以教师综合考虑企业及校内资源提出的命题为辅,学生自选题需经过校企导师确认可行性后方可选择。项目开发及验证初始阶段需要小组成员绘制思维导图,再进行具体开发,在产业园医疗器械平台进行医工结合项目实训实践,在技术创新平台进行项目开发实践及专业知识拓展,在特色服务平台以及检验检测中心进行项目验证。项目运营实践需在产业园金融服务平台进行,以了解医疗项目的营销管理方法。

(3)总结考核阶段:所有劳动实践选题均由学生团队在校企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实施及评价,学生通过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积累职业经验,提升“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获奖率。

4 医科院校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效果

笔者前期已针对我校2020—2022 级本科生开设了临床检验仪器原理课程劳动教育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劳动实践,在劳动中增阅历、长才干。通过该课程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了“乳癌无忧”“环影医疗”“捷筛医疗科技”“益足”等项目,获得第八届(2022)、第九届(2023)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高教主赛道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2)金奖及铜奖等。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效果具体如下。

(1)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①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知识资源。医科院校可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授课,同时提供实验室、工作室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医学生接触更多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医科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合作开展项目,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不同班级学生可以合作完成1 个项目,共享课程材料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可以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资源,为医科院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同时,医科院校学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总之,医科院校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2)人才培养成效显著。①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医科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真实的生产劳动来完成任务,这能使其深入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同时,通过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②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要求他们必须协调各自的工作,达到共同的目标,有利于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③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促进医科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完成课题任务,还要了解产品的市场和销售情况,有助于其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3)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①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不断发现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产生许多创新灵感。这些灵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思路,有助于培养具备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医科人才。②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有助于学生论文和专利发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还要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这些都是论文和专利发表的前提。通过探索和研究,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数据和经验,为撰写论文和申请专利奠定基础。③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与同学、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合作,分享实践经验和成果,这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学术共同体的建立,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总之,医科院校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获得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还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学生,可以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5 医科院校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反思

医科院校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检验仪器原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医学生能够在交叉合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业就业做好准备。然而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具体如下。

(1)教学方法:要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将实践案例和个人经历相结合,开展案例分析和团队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我们应明确教育目标,并与学生充分沟通,确保学生对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的目标有正确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2)实践项目设计:实践项目设计要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和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引入真实的医疗场景和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现状和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设计的任务要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创新性,确保该项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培养其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

(3)跨学科合作: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应鼓励跨学科合作,将医学与工程技术、商业管理等学科相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包括设备、实验室、师资等资源,并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

(4)评估与反馈机制: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准确评价。评估标准应综合考虑医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确保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通过总结和分享,推广优秀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示,促进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6 改进措施

医科院校开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具有广阔前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医科院校可以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医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挖掘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创业潜力。(2)拓宽实践领域:除传统医疗领域外,医科院校还可以将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医疗技术创新、医疗管理等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跨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3)加强产学研合作:医科院校可以与医疗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医学科研和技术创新。(4)加强创业支持和孵化平台建设:医科院校可以建立创业支持和孵化平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包括创业培训、导师指导、创业资源等,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商业项目,推动医疗创业的发展。(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医科院校可以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医学研究院和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创新创业环境,具备国际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医科院校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这些人才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医学科研、技术创新和医疗服务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医科院校可以打造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医科院校应继续拓展基于“双创”的劳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和实践方式,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医科双创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热爱劳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双新双创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