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简《越公其事》“”字补说*

2024-01-18谭生力

出土文献 2023年4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古文字器皿

谭生力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相关古文字材料来看,秦、楚存在明显的用字差异。季旭昇认为“”“”是六国文字中{爨}较早的写法,它是个形声字;秦系“爨”字则是会意兼象形的写法。(17)季旭昇: 《说文新证》,第185—186页。结合秦文字中的“爨”字构形,我们认为楚文字中的“爨”(、),“允”表声,剩下部分由“火”和“日”“田”组成表意。楚文字中“爨”(、)所从“火”可以看作意符,“日”“田”可以看作器皿的主体部分,和秦文字中“爨”的构字理据“持甑置竈上”类似。古文字中器皿主体部分可以写作“日”或“田”,例如楚文字中“鼎”写作(包265)、(包D1A)、(包129);(18)李守奎、贾连翔、马楠编著: 《包山楚墓文字全编》,第306页。字形后之著录号来源于引书。“曾”写作(清华简《祷辞》简7)。楚文字的“爨”(、)偶见加“艸”,这应该与烧草有关。楚文字中有“炊()”(安大一简55),整理者认为从欠火声,与“爨炊”之“炊”是同形字。(19)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黄德宽、徐在国主编: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上海: 中西书局,2019年,第112页。我们认为、就是楚文字中的“爨炊”之“炊”。

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刘光、李春桃、何家兴、侯瑞华、刘波、张峰、贾连翔等先生提出了不少建议。此外,匿名审稿专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谨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古文字器皿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彝族器皿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秦晓玥作品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