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论坛 化工学科竞赛思政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1-18李晶赵祯霞赵钟兴
李晶 赵祯霞 赵钟兴
摘 要:在竞赛思政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的新时代背景下,对化工的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化工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该文旨在探索有效融合竞赛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途径,以培养具备崇高职业精神和政治素养的人才。采用以思政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将竞赛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平台。通过组织化工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培养设计规划和创造思维等能力。同时,竞赛也被视为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出新一代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断改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还体现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背后的思想政治建设价值。
关键词:竞赛思政;人才培养;化工学科竞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024-0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where "competition and politics" are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lay a crucial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based talent train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professionalism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t adopt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inking and politics as the core guiding ideology, utilizing competitions as platforms f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develop skills such as design plann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competitions are also seen as the main battleground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foster a new generation of applied, versatile,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hus achieving the goal of student-center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this training model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val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ehi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Keywords: competition-orient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立德樹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石,开展好学科竞赛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科研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而且明确了中国教育的创新型人才目标。大学生学科竞赛承载了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并逐步提高了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1]。随着各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仅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化工类大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实训能力的需求。学生就业后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实训经验不够而无法适应工作,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并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2]。学生个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化学工业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充满创新性和挑战性。如果行业发展一成不变,将限制其水平的提高,对化工专业建设也不利。竞赛作为新工科的一种特质和方式,在教育理念中结合竞赛手段进行教学是当前较为前沿和适应学生需求的方法[3]。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考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反思问题,并理解和巩固知识,发扬勇于面对和攻克困难的顽强精神[4]。近年来,化工学科竞赛以提升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迅速发展。学科竞赛可以提供动手操作实验、模拟软件运用,以及熟悉化工生产流程等课堂内无法获得的能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全日制本科化工专业学生,由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的比赛。该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并推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比赛涵盖了化工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教育和实践机会,以提升其工程设计能力[5]。广西大学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一 竞赛思政的好处
竞赛思政是将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教育和引导学生参加竞赛的全过程中,以规范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积极性。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校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不断进步,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石油化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并具备基本的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技能。
广西大学推崇发展竞赛思政。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的化工专业科研实力提升。通过参与化工设计大赛,学校能够有效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有助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的机会[6],推动学校化工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竞赛思政也可以用来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学校采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作为切入点,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增强对化工专业的理解。通过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同步推进,学校将实践教育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整合创新实践资源,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7]。此外,竞赛思政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学校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化工学科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学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化工专业知识的应用中增长课外知识并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学生在学科竞赛中会反复思考问题,不仅充实自己的逻辑和创新思维,还增强了实践和创新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学生培养了耐心敬业、勤奋刻苦等优秀品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责任感的新时代技术型人才[8]。
在競赛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家国情怀——竞赛队伍、家庭、国家息息相关,在社会上的团队就是一个小家,家的荣誉等同于学校的荣誉,在交流和备赛中成就大家,培养家国情怀;培养竞争意识——高校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意识就是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具有顽强的意志,达到磨炼意志的作用,整个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备赛表现需要竞争,备赛态度需要竞争,技术培训需要竞争;培养团队精神——文化氛围和队员意识凝聚成一个努力奋斗、力争上游的团队,每位参赛学生要积极为团队确定的目标奋斗而拼搏,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在备赛中传承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优良美德;历练心理素质——通过竞赛前后的心理培训,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在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磨练了心理素质,加强了情绪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更好地展开未来的学习和生活[9];塑造吃苦耐劳的品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涉及的内容广,需要参赛学生掌握化工专业的各个核心科目,熟练操作化工设计软件,这些对于初出茅庐的参赛学生困难重重,成功的路上少不了艰难险阻,吃苦耐劳的品质将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二 如何开展竞赛思政
竞赛思政在理论课程的合理安排下,结合比赛同步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弥补了长期以来仅有专业知识的输送而缺少思政教育灌溉的缺陷。竞赛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通过适时的引导,培养其正确的学习理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包括奋发向前、创新变革、为国奉献和吃苦耐劳。此外,指导老师在比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承担着指导学生完成竞赛和解答问题的责任。为了推行竞赛思政,广西大学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思政元素融入竞赛培训
在竞赛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素养目标纳入竞赛项目内容计划,根据竞赛项目的具体内容,找到和素养目标相关的思政结合点,以下为初步设定的素养目标。
1 增强科技自信,提升国家认同感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学生不仅能够攻克难题,还能够增强他们对科研的信心。针对这一思政结合点,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确保1~2位教师分配给每个竞赛团队,负责各种先进的化工设计软件的教学。专门设置教学团队引导学生使用Aspen-plus软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并通过搜集资料和开拓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时代科技的进步。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还安排学生观看以往参赛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对国家科技水平的认同感,逐步加强其对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
2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提升审美情趣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深入了解了化工行业对环境和人类家园的影响。针对这一思政结合点,包括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手册和绘本,以引导竞赛队伍和师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鼓励竞赛队伍在设计厂区平面布局时,注重考虑生态友好的化工厂排放设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通过合理考虑厂区布局和构型,逐步培养对本专业应用审美的素养,进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3 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深化了对化工领域的自主专业认知和理论理解,并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化工专业知识,建立了有机的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通过比赛了解到了课外的化工相关知识。为了贯彻思政教育与竞赛相结合的理念,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设了多门与化工设计大赛相关的选修课,供对竞赛感兴趣和希望学习相关软件的学生选择修读。这些选修课的内容包括研究和开发化工新产品、新技术,设计新工艺流程和设备,以及新建化工厂的规划等方面。通过学习选修课,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培养设计思维,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10]。
4 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举办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旨在提升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其学习态度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思政教育目标,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视频讲授人文情怀相关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备赛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工艺流程,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从而在学生心理层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5 树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意识,并加强社会责任感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交流互助和共同进步的学习平台,为化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了机会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为了促进思政教育,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定期举办故事分享会,特别邀请校友分享他们在艰苦奋斗中取得的独立自主经验,激励和鼓舞学生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在完成相关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独立学习大量专业化工工程设计软件(如Aspen-plus、Auto-CAD、SW6-2011等),还需要查阅大量关于项目现状、综合路线、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等的数据。通过分析和对比,其能够确定项目产量和工艺路线等重要因素。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學生获得成就感,还能提升其在实际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与团队成员、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共同进步,增强他们对整体社会大局的意识[11]。
6 养成学生具有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
化工设计大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要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化工行业的前沿信息。为了将思政教育与化工设计结合起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举办信息类讲座,旨在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辨别和应用信息。这些讲座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和网络渠道获取专业课程相关信息,并将其分类提取供大赛使用。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信息鉴别和应用能力得到考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引入机器人执行危险操作岗位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种引入机器人的做法有助于发展和增强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六个素养目标,以确保实现更全面的培养效果。
(二) 挖掘竞赛德育因素
一是需要在关注当前热点事件和竞赛项目时,确保其与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相关。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运用所学的化工原理、化工安全环保、化工热力学、化工技术经济和现代化工分离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处理具体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新问题,还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吸收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12]。
该竞赛与当前主要热点事件联系紧密。一方面,绿色化工建设是一个重要议题。传统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副产品,导致严重污染、高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对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化工行业正朝着绿色和智能化转型。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以追随时代潮流,不断改变和突破,致力于设计最经济、合理、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方法[13]。
另一方面,智慧化工的发展也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化工领域正积极探索创造更安全和高效的工作模式。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工厂建设在我国得到了加强,这将大大提升工厂的发展能力和效率,推动化工行业步入智能化时代。当前,化工厂发生危险事故的频率较高,部分原因是由设备控制不当引起的。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是一种显著的解决方案。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鼓励学生对竞赛进行智能化初步探索,以帮助他们构建实现智慧化工的理论框架,并深化对智慧化工的理解[14]。
二是要注重将当即热点事件与往前的事例更好地融合。化工设计大赛不仅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软件使用和学习能力、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以及演讲表达能力的考验,同时也需要竞赛培训师资团队积极主动地采用“知识思政、技能思政”的教学方法。在化工项目介绍中,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师运用实例和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实例案例主要总结了国家发展和成就等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内容,而故事案例则侧重于校园安全案例和中国工匠精神的分享。通过分享这些案例和故事,学生们可以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这种自然而然的转向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15]。
(三) 完善效果评价方法
将核心能力与竞赛训练相结合往往难以量化对素养目标的评估。因此,素养目标的评估较为主观,并需要尝试采用多种评估方法。
1 评价的目标多元
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注重于竞赛的结果。每个参赛队伍的备赛成果和临场发挥都可以被作为评价的目标,同时也关注学习过程。该大赛的目标是对设计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工艺研发和设备应用进行创新。在大赛的主办方指定竞赛项目的条件下,参赛队伍的工艺路线没有限制。队伍需要通过查找和浏览大量相关文献确定参赛产品的工艺路线,设计新的化工厂厂址与选择化工设备等。在备赛过程中,参赛学生运用课内外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不断改进选题和设计,在摒弃老旧传统和排放有害污染物的工艺路线方面大胆尝试。备赛的过程充分锻炼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提升了其工程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评价的主体多元
在选择评价方式时,本文建议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其中,重点关注学生的自评,包括对团队合作情况、个人参赛态度和积极性,以及备赛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学生互评则作为辅助手段,用于了解团队协作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创新表现以及是否配合协作等方面。此外,教师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的指导者,教师需要认真细致地提供正确引导,调节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3 评价的内容多元
本研究强调学生技能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而非只注重知识获取。为此,我们针对项目的素养目标进行评估,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评估结果可分为达到、基本达到或未达到等级,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针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的素养目标,我们设计了四个方面的评价问题。首先,在工艺流程方面,关注排污物是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工厂设计是否符合规定及人文情怀等方面。其次,针对个人沟通能力,考察参赛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并是否认真倾听团队伙伴的问题和反馈。再次,对于个人成长,我们评价学生在参赛和备赛过程中是否展现人文精神,承担责任和创新任务等。最后,对于解决问题能力,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适当渠道收集正确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备赛见解,共同提升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需关注每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了满足以上评价要求,制定了如图1所示的评价表。
三 结束语
广西大学倡导将竞赛作为核心,以思政育人为指导思想,并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教育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用实际案例和故事进行培训,将思政教育与竞赛相结合,同时构建了竞赛项目的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真正体现竞赛背后的思想政治建设价值。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加快了培养我国化工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进程,成为广西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在实践和教学训练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化工设计竞赛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入日常教学。通过建设竞赛思政,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积极完善教学体制,推动课程改革优化,促进广西大学化工专业的发展,并提升每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侯建华,陈少平,陈锟,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9-22.
[2] 王香婷.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19-21.
[3] 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4]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王明,雷洪,马学兵.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为契机探索“化工原理”课程的实践化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11):170-173.
[6] 彭春華,漆华妹,林立新.以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3):5-8.
[7] 陈华胜.协同创新视角下学科竞赛发展探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4):70-72.
[8] 严洁,余晓霞.依托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J].教育与职业,2014(6):166-167.
[9] 肖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205-209.
[10] 姚运金,陈浩,魏凤玉,等.依托化工设计竞赛平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6):10-13,22.
[11] 张凤宝,夏淑倩,李寿生.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4-17.
[12] 薛丽君.大学生化工竞赛对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7(8):62-63.
[13] 王超群.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J].化工管理,2014(2):173
[14] 刘作华,刘鑫婷,魏顺安,等.化工设计竞赛对课程的改革意义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广东化工,2020,47(9):198-199.
[15] 王亚娜,金丽馥,毛罕平.学科竞赛中大学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5):1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