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甲路伞
2024-01-17
江西婺源甲路伞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婺源甲路伞制作传承基地,前身为甲路雨伞作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江西省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
据了解,甲路纸伞源于宋代,成淳五年(公元1269年),南宋丞相马延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从此,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且做出名气,成了江南传统名牌产品。清康熙年间,甲路纸伞已列入《婺源县志》。
如今,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宣传普及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各制伞工序传承人,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制伞技艺。为了后继有人,甲路纸伞代表性传承人戴根盛倾心培养村里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也为传统技艺注入活力与希望。目前,共带动就业150余人,甲路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12人。
市级传承人戴开祥不仅熟练掌握油纸伞制作全套工序,成为厂里的技术负责人,还在实践中创新了宽边绕线技术。张淑敏、黄水根、吴秋容等一众弟子,均成为各道工序的骨干。
在甲路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们的努力下,甲路纸伞伞头由过去单一的油布包裹,打造出葫芦形伞顶,“葫芦”谐音“护禄”“福禄”,意喻祈求幸福。2012年12月,甲路伞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得产品创意优秀奖。2016年,甲路伞厂列入江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20年,甲路纸伞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自2015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发展,甲路伞积极开展拍摄制伞工艺、绘画伞面等体验项目,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与婺源县詹天佑小学合作的《探寻甲路纸伞技艺》研学旅行案例,获得2020年上饶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一等奖。
如今的甲路纸伞已经由原来的纯生产型发展为与观光相结合、与研学相促进的文旅合一的新型文旅产业。2020年,集展览、研学为一体的新的基地研学馆投入使用,新的研学馆可以一次性同时容纳研学人数达300人。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