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艺人刘伟学:一把纸伞也能成“潮牌”

2023-06-06韩雨婷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3年4期
关键词:纸伞余杭刘伟

韩雨婷

本文主人公

从西湖断桥到江南雨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都曾描绘过油纸伞。撑一把油纸伞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听微风细雨在耳边呢喃,想象自己是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娉婷袅袅,风姿绰约……在余杭区瓶窑镇瓶窑老街,这样的绮丽幻梦就能实现。来自余杭的90后“非遗技艺守护人”刘伟学,和一群年近花甲的老师傅们,正在一个小山坳里琢磨着他们的“纸伞王国”。

匠心守护,90后传承百年工艺

据说,余杭纸伞已经有230年的历史。但这辉煌,随着20世纪70年代钢骨伞的上市,油纸伞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原本在江南地区很受欢迎的余杭纸伞也难逃命运,其制作技艺甚至一度中断。然而,总有一些传统手艺的守护者还在坚持着,刘伟学的爷爷刘有泉便是其中之一。

刘有泉是余杭纸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1年前,他徒步几十里山路,挑回来100多把伞骨。2006年底,他召集了四位制伞老师傅成功恢复了复杂的纸伞制作技艺,并在村内传授。2007年6月,余杭纸伞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有泉常年与油纸伞为伴,刘伟学便从小看着爷爷制作纸伞:山中刚毅挺拔的毛竹,变成了铮铮伞骨;一张张桃花纸,化成了模样清丽的伞面……一把伞至少要经过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70多道工序。以桃花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再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熟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整个过程急不得,一定要有耐心。

余杭纸伞技法精良,制作复杂,周期长、利润低,这些都是导致其难以传承的重要因素。刘伟学看着爷爷和老师傅们悉心传承着纸伞技艺,不仅充满了好奇,“纸伞情结”也在心中生根发芽。

2014年,刘伟学从杭州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工作一年后,他辞去了设计公司的工作,回到老宅和爷爷一起学习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成了瓶窑镇塘埠村余杭纸伞的第三代传承人。

学设计出身的刘伟学觉得传统手工艺既要保留也要传承,但在伞面颜色和用材上可以做创新,让纸伞更符合当代人的喜好和需求。在颜色设计上,他会花费大量时间调色。在用材上,为使油纸伞更经得起风雨,他将传统的桃花纸改为软硬适中、韧度十足的手工皮纸,并采用叠糊工艺提高油纸伞的品质。为了减轻油纸伞的重量,多方对比后,他选用压缩竹代替稍显沉重的实心木头,让年轻女孩拎起来也不费劲。

他还在保留老宅原貌的基础上,将山林中的祖屋改造成了一家“余杭纸伞展示馆”,希望用多样化的方式展示余杭纸伞的魅力,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来了解和学习这项传统手工艺。

注入生命力,让“老行当”变“新潮流”

对刘伟学来说,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不让油纸伞成为止步于“仅供观赏”的工艺品,而是要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老行当”变成一种“新潮流”,“非遗技艺更需要生命力”。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自己的这坛“好酒”飘出“幽深长巷”,刘伟学发挥出90后的创新优势。2017年,刘伟学开出网店“纸伞之家”,上架了第一件“宝贝”——純白色古典工艺油纸伞。他的网店坚持保留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刘伟学和老师傅们一年最多只能做1000把纸伞,“一把纸伞,从制作到交付,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产量是普通造伞厂的万分之一,纸伞的定价在300~600元。

虽然一年只能卖1000把纸伞,但是网店现在已经吸引了8万多粉丝关注。同时,刘伟学还将纸伞结构融入衍生品的设计之中,制作出灯、桌椅等诸多实用的产品,让余杭纸伞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一个IP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年轻人日常中拥有的“一个既传统又时髦的仪式感”。

“我不想只做一个卖伞的人。”用传统工艺点亮中国设计,以良好的美学基础和设计思维,刘伟学让余杭纸伞“活”了起来,不断实现破圈破层。

2015年,刘伟学制作了一把直径长达3米的户外伞,惊艳亮相巴黎M&O时尚家居设计展,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2016年,刘伟学以余杭纸伞工艺为基础,设计了一把名为“米蓝”的油纸伞在米兰设计周展出;2022年年初,《国家宝藏·展演季》衍生联展在北京故宫开展,余杭纸伞惊艳亮相……今年的央视春晚上,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围绕五种中国传统颜色,以对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演绎,呈现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美学追求。其中的“缃叶”篇里,舞者撑着的蓝色纸伞,便出自余杭纸伞馆。

“余杭纸伞能到故宫展示、能登上春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鞭策,我们要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带动就业,让乡亲们一起富起来

余杭纸伞“走出去”,经济效益“引进来”。走出国际范的余杭纸伞给瓶窑镇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乡亲们一起经营,共同富裕。

“从厂里退休后就一直闲在家里没事干,现在我每天都来工作室糊伞,走路也就5分钟。跟同村的老朋友们一起聊着天,小日子别提多自在了。”年过六旬的刘奶奶一边做着纸伞,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刘伟学介绍,余杭纸伞馆的老师傅大多是退休在家或是没有工作的。“村里的这些阿姨们,糊伞面、排伞骨、穿花线、修边等,从基础工艺开始,一样样都能学起来。”有了余杭纸伞馆,这些“无业村民”每天聚在一起专心做纸伞,“忙”得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刘伟学还招募年轻人加入,吸引他们返乡回村。“月初我们刚招了一位1998年的小女孩,之前她在某服装贸易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现在她回到塘埠村,负责余杭纸伞传统工艺的线上宣传推广。”

“我希望能有更多村民加入纸伞的制作工序中来,将这项传统工艺一直延续、传承下去,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刘伟学的纸伞馆已有7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傅、4位年轻的设计师和运营者,他们大部分是本村村民,一起在这个小山坳里专心经营着属于他们的“纸伞王国”。

守护余杭纸伞,是爷爷的初心。如今,刘伟学将这份初心传递,利用自身所长,秉持“藏设于野,人间品味”的宗旨,为余杭纸伞注入新的活力,让油纸伞面向大众、走向国际,为传统技艺开辟出一条不传统之路。

摘自《现代青年》

猜你喜欢

纸伞余杭刘伟
由“链”到“圈”,余杭全力竞逐未来产业
余杭“守”艺人刘伟学:传承百年的余杭纸伞也能成为潮流
细雨山塘
谁都要看到的一幅画
细雨山塘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巧用函数最值法,妙证不等式
For the fish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刘伟误交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