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灵动 沉稳大气 彰显语文魅力
2024-01-17黎丽
黎丽
从参加工作起,对我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的教育专家有很多,从老一辈来说,有陶行知、冰心等,现代有贾志敏、于永正、靳家彦,中生代影响最大的是王崧舟、薛法根、窦桂梅三位。其中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于永正老师多个课例的教学实录,对我的语文教学观影响极大。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在执教20多年间,我从一个稚嫩青涩的教坛新手,不断在观摩体悟中学习前进。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我反复观摩或研究前辈的教学课例、教学实录,体察其每一份教学设计的精妙,寻找其每一个教学环节背后教学理念的支撑力度,揣摩其每一句教学语言组织的精当,适时运用电教设备或辅助媒体的巧妙;我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评价、研究教学管理;在尝试中运用,在运用中参悟,在参悟中学习,在学习中汲取,在汲取中丰盈。通过不断的“观察—学习—思考”“运用—比较—总结”,循环往复,乐此不疲。通过一节又一节的磨课执教,我的教育教学风格也日渐形成,日渐成熟。
一、智慧灵动,彰显语言文字魅力
智慧缘于知识,灵动缘于创造。知识本身就具备智慧之美、思维之美。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智慧灵动的课堂追求缘于我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坚守与实践,缘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准确把握,缘于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透彻理解与重构。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抓住教材中文本独特的表达形式,灵活处理,引导学生进行言语的模仿迁移,通过听说读写的充分训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情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如在一次低年级绘本阅读课的试教磨课中,执教老师想借助绘本中的插图和句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为此,她精心设计了两个梯度的句式训练,以准备由易入难,第一次说话训练是“小螃蟹的朋友可真多啊,有( ),有( ),还有( )”。第二次说话训练是“小螃蟹的朋友可真多啊,有(外形像蘑菇的水母),有( )的海龟,还有( )的章鱼。”第一次侧重在说出故事中有什么,第二次侧重在说出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从教学的出发点来说非常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第一个句式练说不难,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轻易解决。但到第二次练说的时候困难就来了,即使优秀的学生也说不出,就算老师大胆鼓励、提醒点拨,学生也只能说出只言片语,这与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差距甚大。在评课交流中,我鲜明地指出:一节好课,老师光有美好意愿不足以支撑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备课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等能力。今天课例试教的是一年级学生,他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才刚刚两个月,虽然课堂规范初步形成,也有学习表达的意愿,但语文学习还处在一个比较懵懂的启蒙阶段。第二次练说训练设计的难度在于总分句式既抽象,概括性又强,而且要求学生一下子连续说出三种动物的外形特点,还要用上打比方的方法,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确实太大了,他们相当一部分连绘本中的字都还不认识,理解故事主要是靠看配图和听老师说。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又谈何表达?
故此,我建议她保留第一个句式练说,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的句式表达魅力。删除第二个句式训练,将此环节调整为想象训练,将重点放在想象练说,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章鱼、水母、乌龟的外形特点即可。经此调整,在第二次试教中,她欣喜地告诉我学生的说话不难了,有的说水母的身体软软的,像一团棉花;有的说章鱼的触须长长的,像一根飘带;有的说乌龟背着个硬硬的壳,像一艘潜水艇在海里威风地划来划去。同时,学生对动物外形特点的理解深入,有助对故事后续情节发展的阅读理解和绘本故事本身所传达主旨的感知,言语习得和情感思维碰撞,正好一举两得。
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相关内容的编排,不是生硬地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而是从学生语文学习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语文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要点,以具有实效的形式加以呈现,以此巩固学生的语言认知和言语运用,强化言语的习得。
叶澜教授在《讓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说:“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我渴望带领学生一起在语文课堂中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语言的美、智慧的美。让五彩缤纷的教学,闪烁着奇异的灵光,在共同探索中寻找智慧之光,在平等对话中感受理趣之美。
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才能闪烁出一种流动生成的美,这也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习的知识是生活中的内容,生成的是“自己的知识”。教学只有与生活接轨才富有活力与灵性,这是执教语文课《五彩池》中的一个片断:
师:五彩池仿佛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去那里游览一定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打算什么季节去游览呢?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情境呢?先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想一想,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冬天去五彩池。下雪了,雪娃娃像一个个小伞兵落到地上,藏龙山成了一块洁白的大地毯,上面还有闪烁着各种颜色的宝石,就像一个童话的世界。
生:我喜欢秋天到五彩池去。金色的落叶在空中飞舞,一不小心投进了水池的怀抱,变成了一只只小船。我也变成了“拇指姑娘”,坐在小船上到各个池子去玩。
生:我也选秋天去,枫叶红了,松树还是绿的,五彩池更美了。
生:我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一定等春天去,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我不管季节,只要天气好,我就要去。
师:你的回答与众不同,能谈谈原因吗?
生:因为课文第四段讲了五彩池颜色形成的原因是石笋反射了太阳光。阴天没有阳光,五彩池也就没有颜色了,所以我要选晴天去。
师:你们的想象太神奇了,可以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五彩池都是美丽的。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来欣赏欣赏。
从此片段教学可以看出,传统型教师想的是如何把问题讲清楚,创造型教师想的却是如何使课本知识“活”起来。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在闪现,学生可以充分地想象、尽情地表达。
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背景,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想象联通、思维再现,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并根据课堂生成加以适当点拨。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不能以书为上、以文为上,而要以人为上。要善于大胆地发现不足,丰富、拓展教材内容,弥补不足,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达到学习素养的全面提高,使课堂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室、校内,而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大舞台、大课堂。
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满足于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教师只有勇于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大舞台,才能真正使“课堂”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成。豁然开朗的课堂教学积蓄着一份智慧的美。把心灵唤醒,让学生在共同探索中感悟智慧的灵光。当谜底揭开时,学生茅塞顿开的眼中,将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智慧灵动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点燃智慧之火,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因为,美的种子从这里萌芽,又再从这里生发。教师只要适时播种、合理灌溉,就能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于无声,让学生以儿童的眼,从一粒沙子、一朵野花里看出整个世界,及至整个宇宙。
二、沉稳大气,凸显语文课堂魅力
我是一个心胸豁达,性情平和但又细腻敏感的人,喜欢简单工作、简单生活。我喜欢的一句话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工作中我像兔子一样全力以赴,追求完美;生活中,我又能静下心来,一本书,一杯茶伴我度过闲暇时光。我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喜欢旅游。读书,让我眼界开阔,腹有诗书气自华;思考,让我哲学思辨,条分缕析严谨端正;旅游,让我亲近自然,体察社会百态。除了经典名著,我还喜欢读闲书、阅杂文,天文地理、山川物志、风土人情、财经时事、政治军事总是略知一二,所以很多时候结合课文或教学中的一些适切点,我会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而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全国小语会前会长崔峦先生在全国小语会上所提倡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学语文”对我的教育教学观影响深远。性格上的沉稳形成了我课堂教学风格沉稳老练,处变不惊的能力。课堂上展现的大气缘于我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精准把握;缘于我对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高屋建瓴的熟读在心;缘于我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育、思维特点的了然于心;缘于我多年教学实践积累下来的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缘于我因着对方块字的热爱,通读经典美文积累下来的深厚文学素养。
在我的课堂里,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民主对话、平等交流的首席。
任何有效的读写,都必须要有针对性,都要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起点。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在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上要多走几个来回,寻找文本特色,精心甄选恰当的教学内容,提取最能凸显教学价值的读写教学资源,巧妙地为学生搭建立体而丰富的读写平台,引领学生学习表达,厚积而薄发,实现语文学习意至而言达,言意兼得的佳境。
还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布置作业要学生把一段美文熟读成诵积累下来,一个思维灵活的小男生在座位上不高兴地叫起来:“老师,语文就是死记硬背,一点意思都没有。”全班同学们听了顿时哄然起笑。其实乍一听,我也愣住了,但深层次一想,童言无忌,这也是真实反映出学生心中的想法和他们的语文学科观。也许这其中还夹杂了社会上不少人对语文学习的一些误解和错误认知,因为在很多人心中有固定思维,认为理科学习的思维含金量才高,文科学习都是靠死记硬背下苦功夫而已。于是,我与这位学生展開了一番有意思的对话。
师(不紧不慢地):哦,真是这样的吗?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抄生字词、背古诗文是死记硬背。其实,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进行积极的思考,他无论学哪门知识,都是学不好的。你看,记生字词也好,背古诗文也好,其实都是有方法的,写字时我们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背诵时我们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时我们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很快就能写会背;反之,如果语文学习不得法,估计他就是多抄几次、多读几遍,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不知味,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学生(摸摸头):嗯,老师你说的似乎也有道理。
师:而且,语文学习再上升一个层次,就不是识记那么简单了。古人说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其实,博闻强记是建立在阅读速度和知识面广的基础上的,我们在阅读、学习中联系中外,沟通古今,分析比较,欣赏鉴别,创作表达,那要求就更高了,没有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脑袋,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
学生:老师,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也得是“最强大脑”。
……
课堂中的这一个小插曲,表面上看与语文学习无关,其实反映的也是老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学科观以及课堂的调控把握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灵滋润,习惯养成。只要心中有学生,我们就知道教师的天职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在2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用厚实的人文底蕴、扎实的教学涵养、纯粹的生命敬畏、高远的职业理想、深厚的语文情怀,锻造出一个智慧灵动、沉稳大气的我,我用这样的形象告诉学生:“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