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支架:提升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路径
2024-01-17董雪姣
董雪姣
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支架式教学法无疑是促进学生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它通过提供适时、适当的线索或提示,引领学生凭借支架,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螺旋式上升。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应讲究方法、策略,通过多样化策略支架,引领学生逐步地成长为一个学习独立体,快乐自主地拥抱阅读。
一、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阅读教学离不开大脑的高速运转,只有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引领他们积极思考、学会思考,阅读教学才能持续走向深入。学生思考需要合适的载体,而问题是最常见而有效的载体之一。教师应基于低年级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思考能力发展需要,搭建问题支架,创建启发式新课堂,让学生在支架的引领下逐渐学会思考。
1.找一个切入点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经验不足,阅读教学中,若学生自主提问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会出现低效或无效提问的现象。教师应基于低年级学生学情特点,合理地运用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提出有效的问题,深入文本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以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为例,本文叙事性很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围绕文本内容搭建问题支架。问题支架形成于文章题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挖井人”是谁?“吃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忘挖井人?接着,教师进行引导,通过预习已经能解决的问题是哪些,找出本课的关键问题——吃水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这个环节借助文章的题目作为切入点,自然地形成问题支架。教师先以问题作为提示和引领,给学生建立起直观的问题支架,进而给学生创造自主提问的机会。学生凭借教师搭建的支架,完成了三次思考:我有什么疑问?在预习中我解決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通过课堂学习来解决。一个好的问题支架可以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思考,所以找准切入点对阅读思考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2.设一个主问题
语文阅读课堂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向深入,如何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设计主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在搭建问题支架时应强化主问题意识,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设计主问题,发挥关键词句提纲挈领的作用,让碎片化的问题形成一个有机的问题链条。
如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一课,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小故事,大道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容易将故事和道理割裂开来,在教完故事内容后,直接让学生说一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是低年级学生阅读量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要想从故事中提炼归纳并总结表达有很大难度。鉴于这方面的思考,我在教学时以“亡羊补牢是为时已晚还是为时未晚”的主问题贯穿课堂,让学生在反复思辨中认识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学生在教师搭建的问题支架引领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文本,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自我学习。
二、搭建情境支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则相对薄弱。教师搭建阅读支架应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重视搭建情境支架。情境支架应强化素材选择意识,从学生生活中选材,选择他们熟悉、喜欢的素材,以增强情境支架作用效果。同时,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境素材,赋予教学情境以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1.搭建生活化情境支架
低年级学生学习经历相对缺乏,需要教师借助生活化情境支架调动学生生活经验。通过生活经验弥补学生学习经历的不足,使生活经验转变为阅读教学的动力。生活化情境支架搭建离不开生活化情境素材,教师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阅历,让情境素材源自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情境支架作用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热情。
2.形成智慧化情境立意
情境支架效应不仅与情境素材有关,而且也与情境创设的立意有关。教师既要重视情境素材选择,又应对情境素材进行合理加工。素材加工需要融入教师匠意,使情境更好地发挥支架作用。同时,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势,让教学情境更加具有审美效果,更好地符合学生阅读认知特点。
三、搭建语言支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活动,教师应基于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发展需要,重视搭建语言支架。通过搭建语言支架,引领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学会表达,进行深度思考。
1.搭建语言欣赏支架
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活动从语言输入起步。学生只有理解语言,感悟到语言运用的妙处,才能对语言产生浓厚兴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语言。因此,教师应基于低年级学生语言欣赏需要,重视搭建语言欣赏支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语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儿童语言欣赏能力,为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如《怎么都快乐》一课,出现了大量组合运用动词,是强化学生动词意识的有效资源。为了强化学生对动词性的精准认识,我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活动,通过表演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游戏活动的基本玩法和体验感受,在对比一个人跳绳和三个人跳绳的不同,一个人读书和三个人读书的不同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人越多,玩起来更有劲。
语言欣赏支架的搭建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改变传统讲解式做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学生亲身参与表演活动,获得直观的体验。在直观体验的支持下,学生对动词获得直观认识,了解动词的真实意义。最后再结合语境和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动词组合产生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2.搭建语言表达支架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言表达经验不足,语言储备也相对有限。教师应基于学生语言认知水平,重视搭建语言表达支架,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表达范式,或教师提供的语言范式进行表达。通过语言支架引领,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表达高手。
《怎么都快乐》在写两个人、三个人和多个人玩时,也运用了大量动词,形成动宾短语结构。基于文本提供的语言范式,借鉴文本语言结构思路和用词,给学生提供熟悉的语言表达场景。表达活动以《运动真快乐》为题,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范例作为支架。
这个环节基于文本结构和语言样式作为支架,重构语言表达情境。由于表达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运用场景,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语言表达的兴趣。同时,教师也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借助文本支架和教师搭建的支架,语言表达的难度得到有效的降低,有助于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也从语言输入向输出升级,阅读教学因此得以走向深入,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为学生后续习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四、搭建工具支架,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教师应因势利导,善于运用其形象思维的优势弥补抽象思维的不足。发挥学生形象思维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教学的可视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工具支架,借助可视化的工具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1.提供多样工具
搭建工具支架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掌握简单、可操作的工具,使学生具备运用工具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在提供工具支架时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讲解做法,采用具体的案例搭建教学支架。通过具体、直观的工具案例,让学生感受可视化工具的基本特征和运用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学习的可视化工具有情节鱼骨图、曲线图、人物关系图和结构框架图等。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掌握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系统化思维发展。
2.自主运用工具
语文阅读教学中,搭建工具支架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更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工具支架,自主运用支架。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可视化工具基础上,应及时给学生创造运用可视化工具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和思维进阶。
如基于文本框架图,我结合“语文园地五”教学板块“和大人一起读”文本《狐狸和乌鸦》,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主要内容或文本段落,设计一个文本框架图。再根据设计的文本框架图,试着讲述这个故事。学生设计框架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讲故事过程中,文本框架图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抓手,引导学生成功、流畅地将故事讲述出来。
五、搭建延伸支架,激发学生思维创造
课堂教学空间具有相对的有限性,需要教师基于学生阅读素养生长需要,搭建延伸支架,通过搭建延伸支架,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让学生思维能够发散开来。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养成課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1.选择合适的延伸点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搭建延伸支架时根据阅读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延伸点。通过精选延伸点,拓展阅读课堂空间,也给支架教学提供适宜的生长空间。延伸点选择可以抓住文本主题,也可以结合文本特点。通过搭建延伸支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搭建可操作性支架
基于选择的延伸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搭建宜于操作的支架。支架教学既要符合学生兴趣,还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因此,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支架,引导学生在支架引领下自主开展阅读学习。
围绕“寓言故事”这一文学体裁,我引导学生基于“求同”比较视角开展阅读学习。搭建支架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抓住“故事”和“道理”搭建阅读支架。最后,再从教材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和“道理”自主阅读寓言故事。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基于学生学段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应讲究策略,通过多样化策略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性,将教师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引领学生自主拥抱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