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班本实践探索
2024-01-17陈利梅
陈利梅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劳动素养的表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第一学段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班级作为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劳动教育班本实践的最佳载体。立足班级主阵地,通过建立“班级劳动岗位图谱”、丰富日常生活劳动内容、创新劳动评价机制等劳动教育班本实践探索,助力第一学段的学生提升劳动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建立“班级岗位图谱”,树立劳动观念
“班级劳动岗位图谱”是指在班级中建立服务性劳动岗位,让每一位学生在对应的劳动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达到服务班级、服务他人的目的。其岗位囊括班级中所有需要服务的地方。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级服务性劳动岗位图谱,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1.操作要领一:岗位设置,尊重个性
不是每一位学生都热爱劳动,如何通过劳动岗位的设置带动学生对劳动职责的全面认识,并且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主动参与到对应的劳动岗位中来呢?班主任不仅要重视正、副班长等常规岗位,更要重视班级服务性劳动岗位的设置,如管理讲台、窗帘、黑板、卫生、电教等等一系列具体事务的岗位,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来承担。对于班级劳动服务性岗位,先组织学生讨论班级需要设立的劳动服务岗位,并根据自身情况申报相应的服务岗位,发挥所长。“班级劳动岗位图谱”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以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为核心,实现一种劳动教育的氛围,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有效载体。如下就是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经过讨论后形成的班级劳动岗位图谱(表1)。
2.操作要领二:岗位聘任,过程引导
劳动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一步步习得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坚持做好劳动岗位练兵,让班级劳动岗位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首先,要调动劳动岗位实践的积极性。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必须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劳动岗位的聘任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劳动活动中,并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
其次,指导所有学生要能胜任现任劳动岗位工作。对于像劳动班长、劳动委员等刚性管理岗位的职责,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完成哪些职责。经过讨论,形成核心岗位职责说明并确定下来,班主任甚至可以把岗位职责打印出来张贴于教室或下发给学生。除了通过岗位职责引领其履职之外,还要形成小组成员例会等常规,引导学生养成在岗位实践中自我反思、提高的习惯。与此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密切关注每位同学的劳动履职情况,尽量正向引导每个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试错与成长。
最后,实行轮岗前述职制度。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劳动岗位竞争述职,继而通过投票方式来将确定岗位人员。部分刚性管理岗位可以采用多人轮值制,提高学生岗位实践的积极性。有些服务性岗位可以采用轮换方式,可以一月轮换一次,使学生在不同岗位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轮岗前的岗位确定之后,依然要重视岗前培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这个阶段的培训转交给学生,即选择一个特定日期,进行“交接仪式”,让前任和现任劳动岗位干部办理交接手续,这也是督促学生反思、相互学习、群体交往的绝好时机。
二、丰富日常生活劳动班本内容,提升劳动素养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而琐碎,可选的任务多而亲近,其起点是围绕学生的起居、饮食、家务勞动和校园生活,为他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劳动实践从学习整理每天都要用到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入手,是切实有效的。例如:在家时,每天晚上将第二天的学习用品带齐,整整齐齐地放入书包里;在学校,放学时能自己收拾好书包,不落下书本、文具或餐包,清理干净抽屉里的杂物等。就安全性来说,这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极小,适合低年级学生开展;就对学生的素养要求看,零起点的孩子也能学得起来。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班级开展过的劳动实践活动,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梳理了一份第一学段“日常生活劳动”班本内容(表2)。
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可逐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在劳动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及在劳动过程中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精神。
三、创新劳动评价机制,助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
相对完善、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从过程的角度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进行全方面的把握,从不同层面进行多元评价、多渠道展示,进而达到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目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1.班级劳动岗位评价——自评+他评
促进班级劳动岗位实践活动良性运转,科学评价是保障。所谓科学评价,是指以评价促进发展,促进成长,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得失。
第一,自评。每周固定时间,轮流召开劳动岗位小组成员例会,让每位成员对自己一周的劳动工作进行回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评可以选择口头自评或书面自评。因我们班学生年龄较小,一般采用口头自评。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一周内劳动所得及困惑,如此可以对劳动价值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劳动技能大幅提升,尤其是能够感受到劳动具有的魅力,其责任感会逐渐提升,劳动习惯也能够切实养成。
第二,他评。他评从发现优点和提出建议两方面进行评价,以肯定同学的劳动付出为主。为了便于多人评价,笔者制订出对应的评价表格,定期评价,还在班级设置“悄悄话”信箱,鼓励每个同学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使用温暖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欣赏,感谢他人为班级付出的劳动,从面懂得尊重他的人的劳动成果。
2.班级常规性劳动评价——我是值日小能手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班级每天卫生值日的效率和效果,每学期都在班级中开展“我是值日小能手”的比赛,培养班级值日生的责任感、自豪感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劳动技能展示评价——生活技能大比拼
为了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良性竞赛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价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四、结语
劳动教育对培育完整的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价值意义,对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具有建设性意义,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刻不容缓。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班级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