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4-01-17韩云

新校园 2023年8期
关键词:刷子要素习作

韩云

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向组元编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最核心的一些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方面。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程的评价,也需要紧扣核心素养。

那如何才能做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融通发展,将蕴含的知识、思维、审美、文化揭示出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本文从育人功能、语文要素、教学措施三个方面,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领,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紧扣人文主题,突出育人功能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这段话为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要素是读写的方法,习惯、态度、能力很重要。但是一旦缺失了人文的导向,这些读写的策略方法形成的能力,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把握好每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把德育导向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让主题来统领学习。让学生形成的语文能力,在情景之中产生作用,对其未来的成长发生助力。

在全面性听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所讲授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主题是习作。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紧扣习作这个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堂教学直奔语文要素,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文中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落实本课语文要素。整堂课既巩固学生的阅读所得,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却忽略了写作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眼光聚焦在人文主题,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导我们应学会表达生活中发现的美,设计单元的主题——“分享身边的美”,用这个主题来统领课堂教学。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去感知身边的美,发现身边的美,记录身边的美,表达身边的美,不会只是为了最后让学生完成一篇作文。所以,在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就会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发现、表达他身边的美的。在这样一个主题统领下去展开教学,既可以掌握阅读表达方法,又指向人的发展,让学生明白我们应当如何去关注生活,关注美的事物,以及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在主题的引领下展开教学,从而体现育人的功能。

二、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能力

1.明晰單元要素结构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明晰的单元结构。同一个语文要素安排在不同的年级,语文能力的高低,达成的路径是有区别的,年级越高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越高。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一年级只要求会读、会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二年级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到高年级还需要朗读、默读,会边读边思考。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要素前后关联,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单元语文要素出现在单元导语、课文、课后习题、园地中交流平台等部分,每一部分承担的任务不同。明确单元结构特点之后,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所侧重。

2.明晰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

(1)语文要素之间的纵向联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该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人文主题,安排了《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还有《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三篇写景的课文。本组课文语言生动,所描述的景色优美,可让学生抓重点词语感受景物特点。《黄山奇石》的“陡峭”和《葡萄沟》的“五光十色”,可以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又以“隐蔽”“烦恼”“流连忘返”为例,对这种理解词句的方法加以运用,强化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将学习重点渗透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二年级落实“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语文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旨在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并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见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低年级的重要能力训练点。这一训练要素在低年级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到了中高年级段,其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长难句和文章,体会作者情感。从学习和积累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优美的词句等,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和写作表达中,是由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的过程。

(2)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借助提示讲故事”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讲故事。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大象的耳朵》一课借助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蜘蛛开店》用课文中的关键词组成示意图,让学生借助示意图讲述蜘蛛开店的故事。《小毛虫》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词句和图片讲述小毛虫三次蜕变的故事。《青蛙卖泥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青蛙卖泥塘的故事。同样是落实“借助提示讲故事”,但是四篇课文借助的提示不同,讲故事的方式也不同。学生通过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路径进行训练。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单元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确定课时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

三、依托课后习题,优化教学措施

统编教材写人习作语文要素的几个特点:第一,题材生活化。要求学生写生活中接触到的人,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平时的观察取材,选择范围由小逐渐变大。第二,能力序列化。结合“用事例写出人物特点”。三年级下要求学生尝试用事例写出人物特点,四年级要求学生用事例把特点写清楚,到五年级则要求学生用典型事例具体写出人物特点。那么,课堂教学怎样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下面以五年级上册《刷子李》一文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刷子李》两道课后题,或可抓住其重点。第一道课后题: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从题干内容看,此题指向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学生完成起来并不难,如果能结合本题引导学生理解“用好典型事例方能体现‘这一个人物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将会有所裨益。第二道课后题: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通篇课文正是通过曹小三的视角来见证刷子李的独门刷墙绝技的,相信经过教师的稍加引导,让学生理解正、侧面描写相融合帶来的表达效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并内化多角度细节描写的方法,从而促动他们产生也要在练笔习作中仿一仿、试一试的心理。为达成这一目标,可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整体把握,选择典型事例

引导学生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初谈主人公印象,之后请学生快速浏览,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辨别哪个事例更能体现刷子李的特点,从而巧妙聚焦写人习作第一招的学习——典型事例的选择。

2.分类整理,揣摩细节描写

(1)出示课后题。

(2)一读二标三谈体会。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这两个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借助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再根据学习单分类整理信息,试着填一填。

3.比较阅读,批量印证烘托

《刷子李》堪称写人短篇小说的典范,其实在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名篇,教师下发阅读篇目《苏七块》《张大力》《一阵风》,让学生阅读。如果学生对“人物描写角度有变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这一写人的方法只停留在意识表层,将难以在之后的“初试身手”环节尝试运用,因此在这一板块引入冯骥才其他三篇作品,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批量印证的方法,在阅读体悟中内化写法,体认变幻人物描写角度所产生的效果。

4.初试身手,互动评改启思

结合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将“初试身手”板块与精读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这里的尝试有两点:一是通过两个习作小片段的分享和评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内化这一课所学到的写人习作“三招”;二是借助“初试身手”第一题引导构思、练笔、评改,为学生之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聚焦以上教学设计中出示课后习题,抓住“典型事例的选择”“多样化细节描写的运用”“描写角度的变化”这三招,一定可以引领学生在读与写的巧妙联动中打开思维空间,提升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有效进行课堂教学,需要明晰单元结构,合理设计单元主题,在单元主题统领下,聚焦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优化教学措施,从而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附属小学校本部)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刷子要素习作
“新潮”的旧刷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大刷子洗澡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