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机理与路径研究
2024-01-17鲁罗兰LULuolan
鲁罗兰 LU Luo-lan
(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000)
0 引言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1 年7 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把制造业作为数实融合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佛山以制造立市,在2015 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城市评选中,佛山是唯一入选的城市。2023 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即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55%,同时引领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由此可见,数实深度融合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点关注领域,而佛山以制造立市,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是佛山市数实融合的主攻方向。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机理进行研究能为政府和制造企业判断当前的融合状态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明晰今后的数制融合政策的发力点。
1 研究现状
现阶段,学术界已有一些与数实深度融合模式与机制的研究成果。从数制融合的范围来看,学者李晓华[1]认为数制融合的范围涵盖供应链全生态、企业内部全领域和价值链全周期;具体的表现形态包括五个方面:要素融合、技术融合、设施融合、流程融合和产品融合。从深度融合的概念界定上来看,学者洪银兴,任保平[2]认为“深度融合”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渗透实体经济的全过程,数字经济改造制造业的主要切入点为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学者叶颉,邓惺炜[3]分析了福建省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现状与融合模式,其认为数制深度融合的本质是使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价值进行重塑,主要通过产业数字化、生产重构化、全产业链畅通化等机制来实现。崔祥民,张子煜[4]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典型制造企业进行数字经济融合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选取的实证研究对象为:贵州茅台、中国商飞和三一重能,从价值生成过程角度对其数制融合的动因进行深入研究。王定祥[5]认为数字技术和数智产品是数字经济部门提供的数据要素,通过这两种要素来对实体企业要素投入与生产经营模式进行重组更新,进而推动其数智化转型升级。韩文龙[6]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分为四部分内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认为实现数实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突破、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和数字经济贸易规则治理五大路径。王晓红[7]构建了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理论模型,对融合的目标、要素和路径进行了研究。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佛山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模式与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对佛山市数制融合所处的阶段进行了界定,再基于对佛山市数制融合模式和机制的分析,对佛山市数制融合发展给出建议。
2 理论基础
2.1 产业融合驱动因素
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包括技术、政府、企业、市场等层面。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融合的首要因素,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以及自身对产出效率的追求也能促进企业融合,此外市场需求的推动、政府的激励政策等也是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因素。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实现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8]
2.2 产业融合类型
从理论上来看,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属于产业融合的一种。根据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从技术的融合到产品和业务的融合,再到市场的融合,经历三个完整的阶段,产业融合才能实现。这三个阶段既可以是同步进行的,也可是前后相互衔接的,但不管是哪种形式,三个阶段都不可或缺。通过产业融合的三个阶段,原有两个产业之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逐渐形成新的融合产品和新的产业,相较于原先的产品和产业,新的产业或新的融合产品具有新的特点、新的功能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能力。从两个融合产业间相互影响程度来划分,可以将产业融合分为渗透融合、交叉融合和重组融合,这三种融合也是一个层次递进的过程,渗透融合一般是两个产业间单方面的影响,交叉融合是产业间的互相影响,重组融合是伴随着两个产业不断互相渗透,产生出新产业的过程。
3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演化机理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和各学者的研究,笔者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演化模型图,如图1 所示。早期,数字经济和传统制造业在产业边界处发生渗透,主要体现在制造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来进行生产流程和业务的管理,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和管理的成本,从产业融合的理论来看,这一过程是数字经济向制造产业渗透融合的过程。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产业内部企业竞争加剧,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制造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需求增加,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丰富,数字经济产业和制造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一过程是两个产业交叉融合的过程。技术创新与政府放松规制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融合,在数字经济产业和制造产业的不断互相渗透下,数字经济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原有的成本和效率提升上,还体现在原有的服务和产品通过重新组合后形成了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数字经济产业逐渐发展出了多个细分行业,数字产品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产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诞生了,同时,智能制造设备业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和制造业重组融合后的新业态,扩大了数字经济产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市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了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图1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演化模型图
4 佛山市数制融合发展阶段阶段
近年来,佛山市政府主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项目以及鼓励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几个方面入手来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对我国150 个城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进行了评价,根据指标评价中呈现的数据,2020 年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评分为80.2,高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平均得分54.1 分,位列全国第9 名,可见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跻身于国内一线水平。由于政府近年来的政策支持,佛山市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在加快,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目前,佛山市有1 家美的集团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 家灯塔工厂,48 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46 个示范车间和111 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截至2023 年4 月,4398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已有44.7%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生产。现阶段,佛山市现已有国家工信部认定的9 家跨行业和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佛山市的智能家电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汽车都在行业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结合本文第四部分的数制融合演化模型图,可以总结出佛山市部分行业的数制融合已经进入了产品和业务融合的层面。表1 为2019 年-2022 年间,佛山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成果统计。
表1 2019-2022 佛山市数字化转型主要成果统计
从表1 中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近年来的政策支持,佛山市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在加快,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在2022 年实现了突破式的增长。
笔者对佛山市近十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起和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进行了统计,图2 为统计的结果。
图2 佛山近十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亿元)
从图1 可以看出,2012-2018 年,佛山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有小幅度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2019-2021 年,佛山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出现了较大幅度增加,2021 年出现了短暂下滑,但整体依然高于2012 -2018 年水平。这与国内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分不开。可见,近十年来,佛山市数字技术在佛山市制造业中的渗透程度在不断加深。
经笔者统计,佛山市智能化示范车间、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的涉及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家电、陶瓷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行业,也有一些是新型行业,例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的“一方制药5G+中药颗粒的生产全流程管控平台项目就入选了佛山市2022 年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但大部分新型产业,例如: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软件、医药健康、机器人、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节能环保、生物制造的数制融合发展较慢,可见佛山市的数制融合进程在行业层面存在差异。在同一个行业内部,企业的数制融合进程也存在区别,已经步入市场融合阶段的都是佛山市制造业百强企业,部分企业甚至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例如美的、蒙娜丽莎集团和广东溢达纺织等企业,而佛山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名单中大部分为小微企业,可以看出佛山市小微企业的数制融合大部分依然还停留在技术融合层面,由此可见,佛山市的数制融合发展水平在企业层面存在差异。整体而言,现阶段佛山市数制融合的现状为:三种融合方式共存,融合发展不均衡。
5 结论
本文首先基于产业融合发展阶段理论对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演化模型。接着基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演化模型对佛山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佛山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存在差异,传统优势制造业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融合水平高,已经步入了市场融合阶段;同一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的数制融合进入了市场融合阶段,但小微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技术融合阶段。对此,佛山市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数制融合政策支持,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着手推进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数制融合进程,帮助其顺利渡过从技术融合到市场融合的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