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4-01-17陈毅凤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评价课堂教学

陈毅凤

摘   要:根据2022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基本思路,文章结合SOLO分类理论,确定评价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评价,更好的监测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课堂教学;评价

2022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中关于评价原则提到,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1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与教材,在充分研究学生“已知已会”的基础上,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后组织教学活动。SOLO分类理论是在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由彼格斯等人提出的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该理论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将其思维能力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思维层次,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 ]。以下将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课堂学习评价中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

1  基于SOLO的评价目标

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为例,首先确定本节课的评价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表格呈现SOLO层次不同的思维水平及其对应的评价目标。

将SOLO分类理论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有利于教师理解每一个目标下核心素养应达到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检测学生在学习后是否达到了各目标要求的认知水平。

2  基于前测展开学情分析

昆虫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不同学生对昆虫相关知识的了解处于何种思维层次,在展开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检测收集相關数据,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思想,本节课设计的前测题如下,通过腾讯问卷发布并收集学生答题情况。

例1 下列4种动物,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蜘蛛    B.蜜蜂     C.家蚕     D.蝗虫

统计学生选择的占比,分别是61%,2.4%,29.3%,7.3%,可见学生对昆虫的界定还是模糊的,因此本节课提供多种昆虫标本,拓宽学生对昆虫的感性认识。

例2 下列哪项不是家蚕在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变化(    )

A.有蜕皮现象    B.幼虫有两对翅

C.有形成蛹       D.雌蛾成虫能产卵

统计学生选择的占比,分别是7.3%,75.6%,0%,17.1%。

例3 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很相似,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都能跳跃              B.都能飞行

C.都以植物叶为食     D.都有外骨骼

统计学生选择的占比,分别是2.4%,53.7%,12.2%,31.7%。

通过这3题的答题情况可知学生对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虽有所了解,但是具体到某个阶段的特点,并不是完全清楚,特别是对部分专有名词,例如蜕皮、蛹、外骨骼等,表现出较多混淆。因此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呈现家蚕和蝗虫发育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昆虫发育的连续变化有个整体的认识。设计了观察实物蝉蜕、蚕茧,并用剪刀剪开蚕茧观察蛹这几个活动,以加深对相关专有名词的理解。

例4 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青蛙    B.家蚕    C.蝴蝶     D.家鸡

统计学生选择的占比,分别是0、7.3%、12.2%、80.5%。可见学生对变态发育的含义只是浅层的理解,教学环节中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主完成概念的建构,形成正确的理解。

例5 写出家蚕发育经历的阶段:                         。

对41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完全正确 :13个;写对3个阶段:6个;写对2个阶段:9个;写对1个阶段:3个;写不出来:10个。纵观学生的答题,可知学生对家蚕发育的过程仅有部分阶段的认识,而且对蛹和茧的含义模糊不清。

以上5个前测题的水平层次只涉及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前概念认识,由此来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

3  基于学情和教学要求展开教学环节设计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相应的思维层次都是由低到高逐渐发展并系统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结合评价目标安排教学活动,由易到难[ 3 ]。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基于 SOLO分类理论和评价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环节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多种昆虫的图片、视频。播放前先布置问题思考:资料中展现出来的昆虫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动感的图片与视频展示,学生满怀兴趣;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层次由前结构过渡到单点结构。

【环节2】合作学习

布置两个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蝗虫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的相关内容,并观察分到小组的不同种昆虫生活史标本。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同种昆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差异;不同种昆虫的发育过程差异。

设计意图:准备多种昆虫生活史标本,让学生充分感知事实,主动思考体悟,再通过深度的分析交流,为后续自主建构两种不同发育类型的概念做铺垫。通过本环节也促进学生思维从单点结构向多点结构,再向关联结构层次的推进。

【环节3】总结归纳

以蝗虫和家蚕为例,描述昆虫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描述幼虫和成虫主要的差异。归纳两种不同发育类型的概念。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归纳蝗虫和家蚕各时期的形态结构特点,构建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环节4】知识拓展

交流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关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认同昆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危害,形成对昆虫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达到知识的融汇贯通,促使学生思维从关联结构逐渐向抽象拓展结构发展。

【环节5】教学评价

结合评价目标与 SOLO 思维层次的对照表(表2)设计相关试题,评价学生学习完本节课所达到的思维水平。

本节课的试题如下: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蝗虫之间受到触碰的刺激会释放一种聚集信息素,吸引更多的蝗虫加入形成蝗群,蝗群快速移动使蝗灾蔓延,给世界多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资料2: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丝绸是以“蚕宝宝”吐出的细丝为原料织成的。蚕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蜕皮激素的化学物质(与蚕的蜕皮现象有关)。

图 1  蝗虫的发育过程

图 2  蚕各发育阶段与蜕皮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

(1)图1所示的蝗虫发育过程中,C和D被称为        ,与A相比,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仅有翅芽,而且                                也没有发育成熟。  (单点)(每空2分)

(2)据图2分析:蜕皮激素水平在蚕发育的 (填名称)期达到最大值;写出家蚕发育经历的阶段,用文字和箭号表示:                                      。(多点)(每空2分)

(3)比较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的不同点。(关联)

不同点:                               (写出2点)(每点2分)

(4)要提高蚕丝产量,可通过延长家蚕发育的什么时期?从蚕发育各阶段特点来分析原因。

                                       。(拓展)(4分)

蝗灾的蔓延主要与蝗虫发育阶段的什么时期有关?分析原因。                           。(拓展)(2分)

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用如表2所示的SOLO思维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生的思维水平在4个不同层次所占人数分别为:单点结构0个;多点结构10个,占22%;关联结构31个,占69%;抽象拓展结构4个,占9%。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关联水平,少数可以达到抽象拓展水平。部分答题情况汇总见表3。

图 3  学生答题情况

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分别达到的水平层次。例如第1、2题,学生的准确率达到95%,相比前测时,大部分學生处在单点水平,甚至前结构水平,可见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已基本能识别、辨认蝗虫和家蚕生长发育所经历的时期,能描述幼虫期的基本特征,说明大多数学生已能达成多点的评价目标。例如第3题,要能将蝗虫与家蚕发育过程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完整,但有的学生只能答出蝗虫无蛹期,没有表达完整蝗虫与家蚕发育过程的不同点,而且对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将蝗虫的发育类型写成不完全发育,象这样的回答,水平层次就评为M等级(多点结构),说明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还需要加强。第4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新情境中的概念和原理,在不同情境中建立合理的联系。第1问要提高蚕丝产量,有的学生回答延长家蚕的幼虫期,只分析幼虫时期会吐丝,没有根据题意分析蚕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加以说明;第2问关于蝗灾的蔓延,回答出主要与蝗虫发育阶段的成虫期有关,具体原因没有分析到位,例如有的学生回答“成虫时期需要食物能量来运动”,没有与蝗虫成虫期的形态结构特征建立联系,那么该同学的水平层次评为R等级(关联结构)。第4题有部分同学回答完整,表述正确,水平层次评为E等级(抽象拓展)。通过以上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课堂作业分析,可以清晰地反馈出学生思维层次上的差异,可以帮助教师对学业质量的准确把握,为指导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  小结

基于SOLO的课堂评价课例分析,贯穿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理念,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可以获取学习过程中更为准确的数据,由此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评价数据,在教学时可以更深入的考虑如何帮助学生从“单点水平”走向“多点水平”,并建立“关联”,进而达到“抽象拓展水平”。由此通过“前测-教学-后测-分析-再教学”的路径,达成“教-学-评”一体化,扎实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0.

[2] 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 SOLO 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5.

[3] 李佳霖.SOLO 分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18.

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SOLO的初中生物学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MJYKT2020-07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SOLO分类理论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多用表复习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