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构建路径研究

2024-01-17毛振福李亚光李华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路径

毛振福 李亚光 李华

摘    要:专业集群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分析专业集群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遴选专业集群内专业、设置集群内部机构、构建专业集群建设的协同发展机制、推进专业集群构成要素建设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构建路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好地进行专业集群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1-0075-03

收稿日期:2023-01-12

作者简介:毛振福,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与评估研究”(2021JKZD15)

专业集群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1]。通过专业集群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链的能力,巩固自身的优势,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能力,也可以推动学校深化改革的力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2]。专业集群的建设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部和教师等多个利益群体,多利益主体的协作需要有明确的建设途径,才能充分发挥专业集群内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沟通、互补功能,达到整体协同、同向而行的效果。

一、专业集群的建设目标

(一)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专业集群建设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技术和知识的互通性要求更高,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更多,只有多种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才能更好适应岗位需求[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专业集群建设,促进专业与地方产业链相互合作、产教融合,专业与专业之间交叉培养、共享共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就成为一条必要的途径。因此,专业集群的首要目标在于通过校企合作、专业互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建设高质量的专业

专业建设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重点工作,关系着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着高校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建设专业集群就是通过专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专业的建设质量。专业集群的建设可以通过课程、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等的共享,推动专业集群内的专业实现互融互通、优势互补,有利于学校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专业和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同时,面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在岗位需求、技术知识体系、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存在共同点,集合发展优于单个发展。

(三)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专业集群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全产业链的服务提升专业集群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集群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致力于密切契合社会产业行业链的发展趋势,为产业集群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尤其当专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专业集群和产业链深度对接,专业集群培养的人才就是产业链需求的人才,专业集群中教师团队的科研项目就是解决产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专业集群服务社会的针对性更强,技术服务水平更高,推动社会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更强。

二、专业集群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角色

专业集群建设的主体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因此专业集群的建设涉及到学校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专业集群的外部主体主要是政府和行业企业,政府关注于社会发展,企业行业关注自身的发展,两者的发展均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和相关技术基础。在学校内部涉及到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部和教师等利益群体,也涉及到专业结构、课程资源、教师团队、社会服务等组成的行动主体。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融合才能具体推动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一)政府的引导作用

对高校专业集群建设进行宏观引导、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产生高水平的技术成果、高素质的人才支撑社会和产业发展是政府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政府应规划好地方产业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布局,并及时发布相应信息。战略新型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各高校在统筹自己专业发展和专业集群建设时的重要参考,明确了产业的结构和布局及其相应规模,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就有了着力点。二是建立专业集群和产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引导机制,引导高校加强专业服务面向的意识,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新专业的谋划、人才培养的复合化,构建能够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

(二)企业行业的牵引作用

专业集群的建设和管理,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更需要企业不断以人才和技术需求牵引高校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集群,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转化市场需求的技术。具体来讲,企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发布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发挥人才需求的牵引作用;二是积极参与高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合适的实习实训场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发掘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四是与高校共建教材、共建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为高校教师提供合适的实践锻炼岗位,共育双师双能型教师。

(三)学校的主体作用

学校是专业集群建设主体,是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集群各种制度建设的关键。一是应用型高校要转變办学理念,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度为战略目标,打破校企之间、学院之间和专业之间的障碍与壁垒,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产业链发展需求,建立适合本校实际和市场需求的专业集群。二是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工作,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整合和共享企业、学校资源,形成以就业和工作能力为中心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三是通过专业集群的建设,发掘企业行业产业链的现实问题需求,充分发挥专业聚集的协同作用,产生一批推动产业发展的应用科研。

三、专业集群的构建路径

(一)遴选专业集群内专业

1.核心专业。核心专业具有明确专业集群发展方向,确定专业集群发展定位的作用,是整个专业集群建设的关键所在,其选择的好坏关系着整个专业集群运行的成败,一般应该选择应用性强、建设基础好、辐射面广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辐射带动,可以促进专业集群中各专业全面、高质量的发展。对于核心专业的选定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契合度,包含与建设目标的契合度、与建群方式的契合度、与学校战略契合度。核心专业应该面向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与服务产业链目标高度契合。同时,不同的建群方式选择的核心专业也不同,只有与构建逻辑高度契合,才能发挥出核心专业的力量,才能保证专业集群健康发展。另外,还需要考虑学校未来战略定位,选择成长性、发展潜力好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以支撑学校战略的顺利实施[4]。

二是影响力,包含校内的辐射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力。核心专业是专业集群建设的“龙头”,要能够带动整个专业集群内其他专业的发展。同时,专业集群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更能使区域企业行业信服,更能聚集较多的外部主体参与建设,更能使校政行企合作的作用得到发挥。

2.骨干专业。骨干专业是面向产业链上其他较为重要的岗位群设置的专业,是对核心专业的一个互补和支撑。骨干专业的建设可以使单一专业办学分散、资源分散、辐射度小、联动效果差的传统办学缺点得到改进,促进资源集约化利用,也使专业集群的服务面更广、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大,实现办学的规模化效益。骨干专业的选择可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互补度。一方面,骨干专业要能与核心专业知识互补。骨干专业与核心专业互为补充、协同创新,能够增强专业集群发展的组织竞争力。不同专业之间进行思想碰撞、知识交流、共生融合,可以产生新的思想与技术,共同推进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扩散。同时,不同专业之间交叉发展、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可以诞生更多的优势学科,产生新的专业构思。另一方面,与产业链条(主导产业发展)的互补。一个专业的服务面是狭窄的,不能很好地面向产业全链条。因此,当核心专业服务于产业核心环节时,骨干专业可以服务于重点环节,达到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凝聚竞争优势的目的。同时,不同专业在专业集群中的发展也会形成竞争压力,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将这些压力传递给各个专业,也能够使专业自我改造、自我升级的动力加强。

二是协同度。一方面,骨干专业应该能与核心专业协同,共同提升专业集群建设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多种技术支撑,而只依靠核心专业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这就需要骨干专业为核心专业提供技术协同,共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度。现代产业链的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是应用型和复合型的,要求人员“一岗多职”或“一职多岗”,这些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专业的协同才能实现。骨干专业应能够通过课程结构体系、师资团队和实训过程等资源与核心专业进行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通用和关联能力,从而满足产业链岗位群的能力需求。

3.辐射专业。辐射专业在专业集群中处于被带动地位,相对“弱势”。但是根据学校战略规划的实施,一些辐射专业可能会成为未来核心或者骨干专业。对于辐射专业的选择要从融合度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辐射专业能否与专业集群中核心专业、骨干专业进行融合。主要考虑课程资源、教师团队、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融合难度和融合效果。

另一方面,辐射专业是否是建群的必要专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如果专业集群在服务地方和培养人才方面缺少某个知识点或者技术点使培养过程和服务能力不够完整,需要某些专业进入补充,这些专业可设置为辐射专业。或者这些专业能够增强核心专业和骨干专业育人或者服务效果也可以成为辐射专业。另外,根据学校的战略和对外部环境的预期,一些行业会发生变化,而目前的一些专业是适应未来产业变化需求的,但现在还在成长期,需要慢慢培育成长,也可以进入专业集群,通过核心和骨干专业的带动,促进这些专业茁壮成长,发展成为未来学校的“明星专业”、核心专业。

(二)设置集群内部机构

专业集群中包含多个专业,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必须注重群内专业结构的调整、各种资源的协调以及协同效率的提升等。因此,为了达到专业集群建设的目的,充分保证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需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赋予相应的职责权利,推动专业集群的发展[5]。一般而言,传统高校的校院组织模式不能很好发挥整体协同、同向而行的作用,也就不能支撑专业集群内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沟通、互补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在处理好学院之间、专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创新专业集群组织形式,建立起符合专业集群要求的组织机构。在众多管理组织模式中,委员会制是专业集群管理和运行最常用的组织模式。

(三)构建专业集群建设的协同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校地协同发展的模式。一方面,专业集群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地方发展的战略新兴行业和支柱行业,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理念,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集群和企业行业要通过设立订单班、资金设备支持、共建理事会和建设委员会、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与高校进行协同,共同提升专业集群建设的管理水平和建设成效[6]。

二是建立全周期、全环节的协同发展机制。专业集群建设从动议、初建到发展提升经历多个阶段、多个环节,不同阶段和环节的高质量协同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专业集群。专业集群动议阶段需要考虑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调研机制、专业集

群建设中专业的构成与协调机制,专业集群的发展规

划,等等。专业集群初建阶段需要考虑专业集群中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师资团队组建与培育机制、专业课程的共享与建设机制、实习实训基地协同建设机制等,这些均需要校内各个学院、系部、專业以及校地、校企、校政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提升专业集群建设的成效。在发展提升阶段,专业集群需要建立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为主导,师生以及校政行业代表为成员的专业集群建设效果评价机制,以及以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推动高校合理、科学评价专业集群建设成果,调整专业集群的组成专业和结构,调整核心专业、骨干专业、辐射专业等的设置,推动专业集群面向产业、自我调整、自我优化、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7]。

(四)推进专业集群构成要素建设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以学校、行业、企业等代表组成的专业群集群建设组织,共同研讨推进专业集群建设中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产教融合相关内容,共同打造符合企业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8]。

二是构建应用型课程群。引导各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征,选择合作企业,吸引企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专家共同开发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应用型课程。同时,构建专业之间的课程共享平台,建立便捷高效的选课机制,引导学生在专业集群中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或者跨专业组成学生团队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训练,提升学生团队意识,扩宽学生知识面。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整合校内实训平台资源,推进平台升级提格,构建从教学、实训、科研到产业的一体化平台,提升平台的综合实训能力[9]。改革专业集群中的教学体系,鼓励更多的专业合作,通过專业协作对接企业行业实际运营,并设立符合企业行业实际运用的综合实践项目,引导专业集群内学生通过跨专业协作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同时,可根据外部环境的机会,通过跨专业合作进行实际的创业项目孕育,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发展同向而行。

四是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柔性引进等制度,吸引行业企业专家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发挥作用。开辟行业人才通道,吸引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完备知识体系的企业专家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通过职称评定、物质激励等政策鼓励在岗教师利用假期,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进行挂职和顶岗锻炼。

参考文献:

[1]  张日希,顾永安.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布局与建设的探

索与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8(11).

[2]  顾永安,范笑仙.应用本科专业集群的逻辑机理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21(7).

[3]  杜娟,杜君楠,赵晓兵.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现

状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4).

[4]  周小勇.专业集群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

[5]  孙丽娜,杨晖.产学互嵌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集

群建设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6]  张秋菊,王洪杰,任金杰.应用型师范院校推进专业集群

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J].通化师范

学院学报,2022(11).

[7]  顾永安,范笑仙.应用型院校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机制创

新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8).

[8]  刘楠,郝毓业,王植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

设的路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20(5).

[9]  牟延林,李克军,李俊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产教融

合引领专业集群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20(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路径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