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建设的时代元素

2024-01-17马海群周丽牛晓宏

马海群 周丽 牛晓宏

摘    要: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政策科学、法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的交叉学科,对提升创新精神具有推动作用。文章详细论述“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展现时代需求,促进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的普及。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1-0014-03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一项永恒研究课题,需要时刻关注如何既适应时代发展和因社会、政治、经济、技术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与需求,又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神及“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需求,探讨其中面向创新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的时代元素。

一、“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建设背景及建设思路

早在2020年11月3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就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1]。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统筹好知识产权质与量的发展,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求。

(一)“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建设背景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法学学科门类下正式设立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这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迎来新的转折点,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外,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和其他新兴技术方兴未艾,数字环境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据知识产权、“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正在展现新的模式和路径;在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时代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行之举。《专利法(2020修正)》《商标法(2019修正)》《著作权法(2020修正)》等知识产权法律的不断更新,以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为知识产权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现实明确的政策法律引导,知识产权管理的教育与研究亟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国知发人字〔2021〕38号)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满足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推动央地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研究院,探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路径[2]。

(二)“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建设思路

从功能上看,知识产权管理是一种对知识产权的各方面从宏观调控、微观操作两个维度进行协调的系统性、全面性的活动,政府、企业、社会的各方力量都肩负着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历史使命[3]。从学科与专业建设上看,知识产权管理是结合法学、经济学、政策科学、工程技术、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的交叉学科。因此,从知识传授与人才培养上看,知识产权管理必然是一门面向创新人才培养并符合交叉学科特征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2022年5月18日至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聚焦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塑造全球高等教育未来,提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六大基本原则之一是要培养探究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提出高等教育六大变革方向之一是要推动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与交流[4]。

基于上述定位,“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思想包括以下六方面。第一,上课不仅要教授知识点,还要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潜心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第三,了解学生学习行为,探索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导向学习方式和模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掌控好学习进程,并且利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保证学习效果。第五 ,拓宽学生学习的情境,把对知识产权博弈、知识产权规划、知识产权法律变迁、知识产权统计数据、知识产权纠纷案例等真实场景的学习纳入教学改革范围内。第六,实现科教融合,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现专业前沿、动态的知识,引导学生的科研意识。

从2015年开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设为全校通识选修课,覆盖全校学生群体,来自法学、哲学、农资、机械、电气、水电等几十个专业的数百名学生学习课程,受益于知识产权的丰富知识内涵。作为本课程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方案,2011年以来又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层面开设“信息资

源知识产权研究”“网络知识产权”课程,将基础理论与科学发现、实践探索相结合,与学生一起尝试大型案例编写,收效甚佳。

二、“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进

(一)“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特征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集聚社会力量的资源;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助力强国建设的基础条件;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成果的专有保护机制,更是一种释放创新创造活力的催化剂,以此彰显和引导在國家发展中知识产权的力量。本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探寻、主动钻研创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原则,了解并继续推进开源知识产权及法律体系的完善,查究发展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则[5]。

其次,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明确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将价值观形成、知识教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彼此依存、不可分割。通过全面配套课程思政建设,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中贯彻好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熟、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体悟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深邃思想,积极探求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知识产权元素,积极领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

(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及其系列规划的战略部署,理解知识产权优势是国家前端实力的表现,知识产权竞争是全球竞争的未来之势,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能力培养的高阶性,专利代表着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版权代表着文化软实力,商标代表着品牌影响力的宏大定位,知识产权与国家发展紧密关联。以知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案例,尤其是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出海航行中的知识产权战略重要性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并以现实关键问题牵引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国际化视野的知识产权关联人才。

(二)“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材体系建设

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发现,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论著颇多,但能够作为教材系统全面阐述知识产权知识的并不多。通过国家图书馆文献搜索可见,近年来国内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著述研究主题大多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只有同济大学朱雪忠教授著述的《知识产权管理》(第二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相对全面。该书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价值评估、人力资源管理、产权保险、合同管理、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池与技术标准、品牌战略与商标管理、软件著作权管理和商业秘密管理等诸多内容,但总体来看仍然比較偏重法律且覆盖管理视角有限。另外,栾春娟、刘琳琳的《知识产权管理学科建设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探讨了知识产权管理学科的建设方案、研究方向、学科未来,但核心是学科建设问题,不适合作为授课教材。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材需要更新,结合国家强国战略与诸多知识产权政策规划的引导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6],抢占领域制高点,彰显话语权。2009年出版的《现代知识产权管理》(马海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获得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有相关书评对该书进行了相应评述[7-8]。其主要特色及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系统完整性强。在原有教材九大管理领域基础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依据大力发展国家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战略布局,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增设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与智库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管理两章内容,每一章另附案例,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包括学科学术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等。

第二,内容新颖丰富。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算力、区块链等新技术革命与数字经济发展,提出知识产权制度应对新技术进步、新经济形势、新社会需要的发展策略,分析其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适用性与影响力,面向现实问题与情境,呈现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经济贸易发展中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第三,紧跟时代步伐。密切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法律的最新修正与实施及知识产权领域的国家战略与各项规划的运行,面向国家知识产权各类管理人才迫切需要,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式、世界级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注入人才力量。

(三)“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结合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教学法,重点引导学生从更大的范围理解知识产权知识体系,即除了科学技术界的“技术说”、经济界的“财产说”、法学界的“权利说”之外,知识产权具有更广泛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产权是一种有效的商业经营方式,知识产权是一种强有力的国际经济竞争手段,知识产权是一种宏观中观微观战略管理工具,知识产权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社会政策工具,知识产权是一种新文化表现方式,知识产权是一种复合化的内涵丰富的社会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是一种个人财富的象征和标志。要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知识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战略价值。因此,法学教学方法、管理学教学方法、政策科学教学方法、信息管理教学方法、战略分析教学方法,应当有机地融合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讲解式教学、学生宣讲法、网络教学法等。尤其是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讲授过程中特别突出讲案例提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互动,给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可能。培育学生形成诚信自善的思想素养、知识结构过硬的职业素养。

三、“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机制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考核维度与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针对教师的考核。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生动性深度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加强学习者的自立自觉意识,促进学习者知识和能力的内化,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外,大学教师一定要有思想,有自己的观点、认识,谈自己的东西,课堂中讲思想、方法、观点、思路,应该讲书上没有的东西,体现授课者的旁征博引、渊博知识及学术魅力。

二是针对学生的考核。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建立多维度评价反馈机制,注重过程与结果、科学与人文、能力与素养齐头并进,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协作、自主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形成多元化视角的评价体系。例如,介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曲折历程和当前广阔的应用前景,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和准备埋头苦干的决心。再如,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介绍各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激烈竞争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现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使命感,树立远大理想;尤其基于华为公司知识产权成就示例,强化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本文以“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建设背景及建设思路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强调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从教学定位中谋划“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要义。然后针对“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建设多维度详细开展具体内容论述,具体包括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及教学方式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全面的教学内容体系、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当前时代元素对“知識产权管理”课程的内化体现,更是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从教材建设到课程内容体系,均体现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即创新及深度学习,通过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让技术与科学健康、平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并

讲话.[EB/OL].(2020-12-01)[2022-12-16].http://www.

gov.cn/xinwen/2020-12/01/content_5566183.htm.

[2]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EB/OL].

(2022-01-07)[2022-12-16].https://www.cnipa.gov.cn/

art/2022/1/7/art_65_172685.html.

[3]  马海群,文丽,周丽霞.现代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78.

[4]  吴岩.国际共识 中国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

育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

2022(8).

[5]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

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EB/OL].(2021-09-22)[2022-12-16].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21/content_5643253.htm.

[6]  张大良.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

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J].中国高教

研究,2022(9).

[7]  洪伟达.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的全

新定位——《现代知识产权管理》书

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5).

[8]  王英,董永飞.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领域的新成果——评《现代知识

产权管理》[J].现代情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