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树新标 改革创新展实效
2024-01-17李鲁涛
李鲁涛
近年来,山东省农广校在省级组织的各类示范性农民培训中,创新设计了“支部建在班上”农民培训组织管理模式,把省农广校过硬党支部建设工作与全省农民培训工作进行有机衔接,坚持“以点带面、以面促片、以片促全、整体推进、提质增效”的原则,以核心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民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了“两手齐抓、双向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显著效果,促进了党建工作与农民培训全过程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新的模式边试行、边调整、边改进、边完善、边总结、边提升,形成了党建引领“十步法”农民培训管理模式,实现了培训模式“输出式”向“融入式”的转变和发展。
一、模式创新的背景
多年来,山东省农民培训工作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融入到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培训工作中,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和效能,为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有着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合理性,这是在长期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梳理、归纳而形成的,其代表了山东广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农民学员和农民培训机构共同的智慧和结晶。
经过对近15年农民培训工作的总结梳理和查摆分析,发现想要提升农民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首先要对传统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通过每年对农民学员的摸底调研,针对近年来21709份调查问卷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结合与省内不同区域和层级的农民学员进行座谈交流情况来看,在传统的农民培训工作实践中,由于管理理念较为固守,整体管理和组织水平相对固化,以及组织模式的限制,造成了很多培训内容无法进行有效的落地、输入和转化。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出现了“思维模式固态化、组织管理口头化、技能传授低效化、考核形式简单化、效果总结美颜化”的现象,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效制宜,无法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农民对教育培训工作教学管理模式的需求。农民学员对教育培训模式的需求和当下固有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了不相匹配的错位局面,创新和改革农民培训组织管理理念和模式迫在眉睫。
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支部建在班上)的内涵与意义
“支部建在班上”可以有效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能迅速把党员学员和群众学员团结起来,实现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实现学员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双促进、双丰收。
三、“支部建在班上”组织管理模式运转情况
自2022年4月至今,山东省农广校利用“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管理模式,共组织班次81个,培训农民学员7931人次,培训效果评价优秀达到了100%,全面推动了从严治党向基层农民培训班延伸,向一线推进的有效举措,实现了理念传导、知识更新、能力提升“潜入夜”和“细无声”作用。
一是担当表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各位党员秉承了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激发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每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带头参与学习實践,带头认真听讲做笔记,带头登台交流亮思想,带动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大家之间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争先创优、活力迸发、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真正使每位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是夯实基础,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为有效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员人数将培训学员以8-12人为单位,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党员,明确党员的日常管理和学习任务,实现让大家自主管理,相互促进,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全面融入到培训的全过程中,发挥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为筑牢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提供坚强保障。2022年受疫情影响,培训任务近一半的学时采用线上学习完成,2023年初5000人的线下教学和培训任务,利用3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
四、党建引领“十步法”流程步骤
步骤一:掌握情况确定人选。做好报名学员的摸底统计,掌握信息情况,早酝酿、早部署、早安排、准确定“临时支部委员会”提名名单。根据各地报名参加培训人员的数量、职业、政治面貌、自身特点和优势等情况,遴选出支部成员候选人,确定人选后,在培训班报到之前征求本人和其他党员意见。培训班党员30名以上的提名7名支部委员,党员30名以下的提名5名支委,临时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省校带班人员担任,副书记原则上由培训基地负责人担任,其他支部委员原则上由学员党员担任。
步骤二: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报到当天,择机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对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进行情况说明,以举手的方式通过临时支部委员提名名单,推选出临时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临时党支部书记说明,“支部建在班上”的作用和意义,对支部委员、党员学员和群众学员提出具体要求。
步骤三:召开第一次支部委员会。全体党员大会之后召开第一次支部委员会,临时党支部书记说明各支部委员的职责与分工,研究通过“支部委员值班制度”,每天由一名支部委员进行带班和值班,发挥自我管理、相互督促的良性机制,研究通过“党员发挥五个带头作用倡议”。
步骤四:规范开展日常管理。发挥层级管理作用,值班委员组织党员做好考勤签到等每日生活和学习制度,每名党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随时掌握每名学员的思想学习动态和身体情况。值班委员组织党员做好外出实训的秩序维护,组织党员每天对各学习小组进行情况了解和走访慰问,了解掌握学员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编制支部值班工作记录簿,值班委员做好自己值班工作情况记录,每晚召开支部碰头会,汇总情况、提炼典型、梳理问题、提出建议,为后期培训和其他培训班次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步骤五:组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参观考察和实训实习期间,择机开展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使每一名党员始终铭记理想、不忘宗旨,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培训的过程中,吃苦在前、学习在前、实践在前,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学员树形象、做表率。
步骤六: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培训班中后期召开一次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提升层次、打造样板”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把以往培训班的“谈体会”变为“找问题”。以往的学员谈体会抹不开面子,表扬多、千篇一律的多、重复的多、谦虚的多,反之批评的少、查摆问题少、挖掘问题原因少,意见建议少,通过组织生活会有效地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分析问题。
步骤七:召开专题支部委员会。对专题组织生活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和原因查摆,制定整改方案,研究确定出整改措施和办法,整改任务分解到每名支部委员。临时党支部将组织生活会情况、查摆出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及时报送省农广校,对后期的培训班进行动态提示和布控,把隐患问题提前进行排除和解决。
步骤八:组织主题讨论。根据培训班专业和学习内容,提前准备好讨论主题。例如,培训班讨论主题是“沼气安全生产”,题目可确定为“党建引领铸匠心、责任担当履职责、安全生产促发展”。讨论会由学员轮流主持,第一个发言人员作为下一轮发言人员的主持人和总结人,依次轮换,交流人数不少于总学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步骤九:形成支部工作报告。培训班结束前,由临时党支部书记牵头,形成培训班支部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培训班基本情况、党员队伍基本情况、临时党支部建设基本情况;培训班开展的基本情况和重点工作,展现亮点、突出难点、提出建议。
步骤十:结业典礼融入党建元素。由临时党支部书记主持培训班结业典礼,培训班党员学员代表和群众学员代表从不同角度分别发言,宣读培训班“临时党支部工作报告”,并进行培训总结。
四、创新管理模式发挥的作用与效果
创新开展把“支部建在班上”,成立培训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既讲政治,又促进了培训效果,确保了思想教育、业务提升和学习效果三推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党建+引领”把牢方向盘。培训班临时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充实而丰富,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让党旗在课堂上飘扬起来、让党徽在学员中闪亮起来,把全体学员的思想凝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唱响一首红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讲授一堂红色党课、开展一次思想交流,让党员学员一次次接受党史教育洗礼,让群众学员一次次感受到了党员先锋的标杆和带头作用。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教学,都是一场特殊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党员锤炼了党性修养,群众学员强化了业务能力,大家相互之间振奋了精神、增进了感情、鼓足了干劲,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培训氛围。
“堡垒+创新”当好领头雁。构建起了“临时党支部—值班党员岗—党员”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党支部委员和党员,形成了“支部委员值班制度”,编制了“支部值班工作记录”,进行了“主题研讨交流活动”,落实了“支委天天碰头会”,打通了“问题查摆和解决的渠道”,拿出了“临时党支部工作报告”。充分发挥了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体现了一切为学员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旗帜+行动”党员做表率。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培训班每名党员人人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勇于走在前、学在前、做在前,充分发挥出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党员学员带头落实培训班各项管理制度不拉后腿,带头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带头认真听讲做笔记,率先登台交流亮思想,带头为困难学员送温暖服务“五带头”局面。通过党员学员亮身份、冲在前,激发了广大学员讲政治、学业务的热情,带动了全体学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培训班同向合拍、履职担当、共促共展,形成争先创优、活力迸发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