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 古道雄关的嬗变之路

2024-01-17胡永万邓乐乐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1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民

胡永万 邓乐乐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界亭驿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产业空心村到旅游示范村,大力实施“庄园+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让古道雄关焕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先后荣获湖南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党建带头人,焕活新村寨。官庄镇界亭驿,为明清时沅水流域极为繁华的湘黔古驿站,村中现存的的青石板路,就是当时的官道,按一丈左右的标准建成,能保证两匹马相向而行,可以说是最早的“国道”。多年来,因为村子里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多的界亭驿村人涌入城市谋求生路。2014年,界亭驿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1600元,不及全国农村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人去村空成了村中常态,偌大的村子,平时几乎看不到青壮年劳动力,遇上红白喜事,连帮忙的人都要从外村请。

2017年,界亭驿村和牌楼边村合并成立了新的界亭驿村,村党委大多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提出更好的思路来发展产业、建设家乡,因而借此合并村子的契机物色敢打敢拼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通过民主选举,退伍军人张晓峰成为了界亭驿村的新任书记,班子成员中也不乏具有创业精神和经营能力的新鲜力量,与之前的队伍相比,充满了战斗力。张晓峰带领村民先后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评议干部制度,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制度,设立旅游咨询、文明劝导、生态护林等六类服务岗位,解决了过去农村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责任链条,将村党支部打造成带领群众推进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的战斗堡垒。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张晓峰带领村民修缮交通、水利、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固改造房屋、整修小型水库、修建风雨古桥、河堤、路灯等,并新修建占地15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配套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大大提高了村内的绿化和生活条件,农户人居环境由原来脏乱差变为了美丽乡村。现在全村85%以上的居民新修小洋楼,过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彻底不见了,村民日常生活比城里人還舒适。

产业金钥匙,打开致富门。2014年至2020年,全村共102户408人全部脱贫。垄垄茶园竞相吐芽,产业经济形势喜人,各项建设蓬勃发展。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收入从零元已经达到100 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以来,沅陵县政府累计投入特色产业帮扶资金3.2亿元,着力支持茶叶、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助力打造以茶叶、中药材为主的“两大百亿”产业集群。目前,“碣滩茶”产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纳入了湖南省“一县一特”目录,作为全市茶叶公共品牌、全市“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发展,茶农人口年均增收800元,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探索资源合股,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发展保障。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作为领头雁的张晓峰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探索资源合股、农民合作、社会合力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集体增收。2017年,沅陵县委政府成立湖南辰龙关碣滩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界亭驿村党支部将村集体近3000亩茶园、村民闲置土地及庄园内界亭驿村历史、自然资源折价3000万元入股湖南辰龙关碣滩茶科技有限公司,盘活了闲置资产,优化了资源利用,创造“绿色股份”。经投资入股后,界亭驿村股份占10%,成为辰龙关碣滩茶产业园运营的第二大股东,实现了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

探索社会合力,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服务保障。村党支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2017年通过引进干发茶叶、银峰茶叶等公司作为首批入驻辰龙关庄园的企业,以“庄园”为平台,通过“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茶叶种植,延伸茶叶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村党支部通过与干发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供销合同,2017年通过干发茶业有限公司帮助村集体实现茶叶销售万余斤,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余元。2018—2019年几家龙头企业合力带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35万元,为村民发放劳务用工资金及分红100元。村党支部同时聚合各方资金和力量提供多种形式的帮扶形式,建立了健康基金、教育基金用于贫困户大病及教育救助。

文旅深融合,铺开茶画卷。“北有山海关,南有辰龙关。”村内的辰龙关,是湘黔大驿道由洞庭湖平原进入湘西山区的第一关,因长数十米,道路狭窄、地势较高、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独特的峡谷小气候还孕育出千古名茶“碣滩茶”。以辰龙关遗址为基础,以碣滩茶园为特色景观依托,以引领中国茶文化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为目标,界亭驿村立志于打造山清水秀村、茶叶文化村、旅游休闲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发展理念,将茶叶种植、乡村旅游、人居环境三者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的建设思路最大程度保留界亭驿的乡村“本色”,保护当地乡愁“文化内核”,打造了集驿站休闲、碣滩茶养生度假、健康疗养、休闲运动等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旅游综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等致富产业,对全村500 亩茶叶林进行一年四季不间断综合管理,新栽柚子、橘子、杨梅等经济林果180 亩,打造采摘园。

为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界亭驿村引进了沅陵县首列观光旅游小火车,全程长2.1公里,单次列车可承载74人,于2021年5月1日正式营业,开业以来创收已突破15万元,正常营业预计年利润可达40万元。目前,“辰龙号”小火车已经成为了沅陵地区的抖音网红,一到节假日就会出现在全县及周边地区人们的抖音之中,既带来了收入,又无形之中宣传了辰龙关景区,实现了引流效果的几何式增长。

栽下梧桐树,引育金凤凰。人才是产业兴旺的根本。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一条重要途径。2019年初,沅陵县镇政府在辰龙关碣滩茶庄园内投资2300万元,将湖南省老街培训基地迁址于此,新建一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培训基地,作为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授牌认定的“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践行“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培训模式,打造示范基地;坚持精准施教、精致授课、精细研究的教学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借势茶产业遴选特色观摩点,激发课程活力,突出实践性,帮助学员开阔视野、转变思路,提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至今,基地已承办55期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农业农村实用人才5500余人次,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农业农村人才骨干力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致富100余人。大批学员的到来也为辰龙关景区、界亭驿村带来了人流量,提高景区消费收入。作为培训中现场教学的重要一环,界亭驿村的乡村建设及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农业农村人才骨干力量得到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界亭驿村的知名度和人气。

界亭驿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古道雄关的特色发展道路,为边远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启示。

第一,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界亭驿村一路走来的荣誉无不凝聚了村书记张晓峰的汗水,他带领村民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勤走访、学政策、战贫困、走振兴,凭着一股遇到困难不退缩、敢拼搏的精神,拓展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径。推动乡村振兴,要更加注重培养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第二,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界亭驿村大力实施“3+1”发展模式,即“庄园+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有效实现了组织共建、队伍共培、资源共享,产村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既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1600元增至1.6万余元,提升10倍有余。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道路上值得借鉴。

第三,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乡村治理,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界亭驿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极配合迁址后的老街基地开展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和选调生培训,提供可复制推广经验的现场教学点。一方面,学员身处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金州湾美丽团寨建设示范地,通过日常体验,参观周边家庭农场、万亩果木基地等农业教学基地,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让学员在绿水青山里、田间地头中学习;另一方面也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了产业合作的平台,让更多的带头人、选调生了解界亭驿村的治理样板,提升了界亭驿村的社会影响力。结合不同主题学员的需求,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精品线路,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推动了高素质农民和大学生村官能力素养的提升,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乡村人才支撑。

第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想富,产业必先行,产业发展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是强化规划,建立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界亭驿村将茶叶种植、销售、采摘及茶文化融合,打造集驿站休闲、碣滩茶养生度假、健康疗养、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农村经济体,带领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二是产业链赋能,加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以特色茶产品及古法制茶工艺加工业为重点,挖掘茶叶的内涵和多元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文化融合发展,让产业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资金入股、劳动力输出等方式嵌入产业链,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三是培育品牌,提升农产品特色和附加值。界亭驿村以碣滩茶的历史文化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区域企业商标品牌。发展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应加强特色农产品的策划和推广,不断丰富品牌内涵。

(作者单位:中央农广校)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