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科协组织“三长”人员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为例

2024-01-17吕游

学会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普基层科技

吕游

基层科协组织是打通科学普及、做好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担负着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推广先进技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职责[1]。《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科协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重点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扩大有效覆盖;推动科协组织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要求加大对科协基层组织的指导力度,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拓宽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科协组织、认同科协工作、参与科协活动。

吸收“三长”进基层科协,是推进科协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的有效手段。“三长”是指医务工作者、学校教师和农技人员这三支队伍,是基层分布最广、渠道最畅通、专长最实用、联系群众最紧密的专业队伍,通过吸纳他们的加入,把科协组织打造成“下接、上攀、中联”的枢纽,带动医疗、教育、农业等优势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科协组织真正成为扎根基层、接长手臂、形成链条的支撑力量[2]。

2018 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广西科协)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部署,与中国科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把吸纳“三长”作为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内容,在省级层面加强工作谋划和统筹推进。通过“三级联动”,将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科技型企业董事长等“关键人物”纳入县(市、区)、乡镇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作为推动基层科协改革、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的重要抓手[3],着眼吸纳“三长”,缓解“四缺”,不断增强基层科协组织的科普和科技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一、广西基层科协“三长”工作进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 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县、乡三级科协共有兼职副主席2768 人,其中“三长”2568 人,占比96.4%。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县、乡三级科协“三长”覆盖率均达到100%。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县、乡三级科协领导机构(含委员)合计11542人,兼职(挂职)总人数7317 人,“三长兼职挂职”合计3889 人(其中医院院长1185 人、学校校长1398 人、农技站站长1306 人),占兼职(挂职)人数的53.2%。其中,市级科协“三长兼职挂职”合计182 人、占兼职(挂职)人数的36.7%,县级科协“三长兼职挂职”合计591 人、占兼职(挂职)人数的38.6%,乡镇(街道)科协“三长兼职挂职”合计3116 人、占兼挂职人数的58.9%。

(一)推动形成多层级、多样化的“三长”支持工作机制。广西科协制定了《开展推进“三长”进入县(市、区)、乡镇科协组织工作方案》,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三长”进入县乡镇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发挥作用。引导各级基层科协积极主动争取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强化与组织、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设区市科协积极争取以市委组织部名义印发推进“三长”工作通知、方案,或争取以党委办名义或以深改办名义印发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和“三长”工作方案,或争取将“三长”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的全民科学素质考核,或争取把科协组织建设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评内容。

(二)探索“四长”新模式,拓宽“三长”吸纳面。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科技型企业董事长等“四长”队伍是科协组织中真正扎根基层、接长手臂、形成链条的支撑力量。广西各级科协积极吸纳科技型企业家等各领域能人进入“三长”队伍,有序推进基层组织全覆盖。例如,将科技型企业董事长纳入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或将文广站站长、司法所所长、当地重点企业负责人等“关键人物”纳入乡镇(街道)科协领导机构兼职,使他们成为基层科普工作的领军人物。

(三)形成以“长”带“队”模式,发挥“三长”示范带动作用。把市、县、区及乡镇(街道)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科技企业董事长等吸纳到科协组织,使各级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助推科技创新更加精准、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例如,医院院长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八桂科普大行动“三下乡”活动中带头亮旗帜、亮身份,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教、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活动;学校校长开展“扶贫夜校+”“夜色科普”活动,助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农技站站长开展农技普及推广多元化种植发展模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筹经费,与企业联合研发科普创客大篷车,普及实用技术为贫困户增收;将“三长”科普工作纳入各乡镇村的“空中讲习所”,通过广播宣传党的政策、文化,加大科普知识传播力度。

二、广西基层科协“三长”服务情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广西基层科协“三长”人员服务情况,更好发挥“三长”人员的作用,不断提升“三长”人员能力,课题组面向广西各市、县、城区、乡镇“三长”人员,基层科协人员,以及“三长”人员服务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08 份。其中,向“三长”人员发放问卷220 份,向基层科协人员及服务对象发放问卷688 份。

在“三长”人员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对象是医院院长的占15.45%,学校校长占33.64%,农技站站长(含农技协联合会会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社会服务中心主任等)占26.82%,工厂总工、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等人员占24.09%。被调查人员来自乡镇(街道)的占60.45%、来自县(区)的占32.73%、来自市级的占5.91%。

在针对基层科协人员及“三长”服务对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来自群众的占48.11%、来自科协工作人员的占32.7%、来自社工、村干部、科技工作者等的占19.19%。其中,来自乡镇(街道)的占34.59%、来自县(区)的占31.83%、来自市级的占30.09%、来自省级的占3.49%。

(一)“三长”人员工作职责明确、服务效果受认可

针对“三长”人员的调查显示,反馈“三长”在科协的职务是经过科协组织或者政府部门下文认定的占61.82%,在科协任兼职(挂职)副主席、科协常委、科协委员的“三长”人员占41.36%;对“三长”人员的服务职责和任务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占89.54%。面向基层科协人员及“三长”服务对象调查发现,知道科协“三长”人员的被调查者占83.28%,了解“三长”人员服务职责的占77.03%。曾向“三长”人员咨询过科技问题的被调查者占63.95%,其中,对 “三长”人员的解答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96.6%,认为“三长”人员的服务态度好或非常好的占87.65%,认为“三长”人员的服务效率高或非常高的占85.47%,认为“三长”人员的服务质量好或非常好的占57.7%,对基层科协“三长”人员的工作表现认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87.65%。

(二)“三长”人员对科协满意度较高

对科协组织在提升“三长”人员服务能力方面表示非常满意的“三长”人员占50.91%,表示满意的人员占40.91%,九成被调查人员对科协在提升“三长”人员服务能力方面的工作表示认可。

(三)“三长”人员对培训积极性高,渴望学习提升能力

针对“三长”人员的调查显示,愿意参加科协组织的服务能力培训课程的占93.18%,一年之中参加当地或上级科协1 ~2 次培训的占56.82%、3 ~4 次培训的占16.36%;希望培训内容包括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的占49.55%、希望培训内容包括科技咨询服务的占17.27%,希望培训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服务或科技人才引进服务方面的均占16.36%,希望科协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占87.27%,希望科协组织“三长”人员走出去、开拓视野,提升科普和科技服务能力的占84.09%。

(四)“三长”人员服务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

调查显示,一年中,“三长”人员参与科普活动项目最多,占40.45%、参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次之,占27.27%、参与扶贫相关活动的占20.91%、参与科技活动的占9.55%。曾向“三长”人员咨询过科技成果推广问题的被调查者占49.71%,咨询过科技人才引进问题的占24.71%,咨询过科普活动、教育、农业技术、科技人才管理、养生知识、安全等问题的占14.24%,咨询过科技创新项目申报问题的占11.34%。

三、广西基层科协“三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顶层设计,配套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尚未出台“三长”人员管理办法。基层科协组织特别是县(市、区)科协对“三长”人员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较为被动,基层科协开展工作底气不足,“三长”推进进度和工作成效在不同地区存在差距。

(二)基层科协基础较为薄弱,工作力量有限

在调查中,一年内没有参加过当地科协或上级科协组织培训的“三长”人员占23.64%,主要原因是科协培训相对较少或是科协开展的培训对“三长”人员吸引力不强,其中,没有收到培训通知的占71.15%,没有时间参加的占11.54%;认为科协没有组织过培训的占9.62%,没有经费支持参加的占7.69%。对科协组织在提升“三长”人员服务能力方面的培训表示一般或不满意的“三长”人员,占8.18%。

(三)基层科协组织对“三长”工作重视不够

不少县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础薄弱,少数基层领导或个别部门对基层科协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三长”人员参加科协组织的科普、科技活动、培训不积极。调查发现,“三长”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课程的占6.82%。

(四)“三长”工作缺乏激励机制

针对“三长”人员的调查显示,希望科协对“三长”人员开展评先评优的“三长”人员占59.55%;希望联合卫健委、教育厅、农业农村厅等出台“三长”人员管理办法的占50.91%;认为“三长”人员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服务中存在申报流程繁琐的占44.55%,表示未申报过、不清楚的占43.64%;认为申报周期过长的占40.45%;认为申报材料要求不清的占27.27%。

(五)“三长”人员对科普职责认识不足

针对“三长”人员的调查发现,认为其职责是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的占92.27%,认为是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服务的占76.82%,认为是科技人才引进服务的占71.36%,仅有5%的“三长”人员认为是科学普及、科普活动、科技推广及普及;认为基层科协“三长”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科技服务的占43.64%,认为是科技普及的占38.18%,认为是科技创新的占12.27%,认为是科技管理的占5.91%。

(六)“三长”人员知名度不高,服务效果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不知道科协“三长”人员的被调查者占16.72%,不了解“三长”人员服务职责的占22.97%,没有向“三长”人员咨询过科技问题的占36.05%;认为“三长”人员的解答一般或较差的被调查者占3.41%,认为“三长”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或较差的占12.36%,认为“三长”人员的工作表现一般或表示不太满意的占12.35%。

(七)“三长”人员自身能力欠缺,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三长”人员在科技咨询服务中存在解答不够详细的占50.15%,解答不够及时的占35.17%,专业知识不足的占35.03%,解答不够全面、专业术语难以理解、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等占17.3%。针对“三长”人员的调查显示,认为“三长”人员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存在推广手段不够多样化的占74.55%,认为推广渠道不够广的占68.64%,认为推广效果不够明显的占59.09%。

四、对策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三长”工作对科技工作者吸引力不强。二是“三长”履职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激发“三长”人员工作活力的手段还不够丰富。三是缺少“三长”人员管理机制和工作督查机制。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策支持

1.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高位推动“三长”工作。争取当地政府对“三长”工作加强重视,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推动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采取补贴方式,将基层科协“三长”科普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2.借力群团深化改革,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将“三长”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培训体系建设纳入基层科协组织“三长”制改革的意见中,推动“三长”深度参与科协工作,不断提升“三长”服务基层能力。

(二)完善制度体系

1.规范“三长”入选程序,实现吸纳多元化。建议中国科协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支持,推动县乡科协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加强基层科协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将“三长”进入县乡镇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制定科协系统换届制度规范,明确通过召开代表大会选举、召开委员会或常委会增补等方式吸纳“三长”,规范“三长”进入科协任职的组织考察、选举任职程序,做好主席、副主席选举结果备案工作,为吸纳“三长”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三长”人员长效管理制度。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展“清单式”项目管理、“点单式”资源配置。在中国科协“3+1”试点基础上,提出“三长”领衔示范项目工作模式,推行积分兑换制度,对积分高的“三长”,给予活动项目补助支持,激发“三长”服务热情,巧借“院长”聚合医疗资源,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巧借“校长”充分挖掘和利用科普资源,助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巧借“站长”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区域产业金名片。

3.制定“三长”人员管理办法。从中央到省级层面制定“三长”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基层科协吸纳退出、激励保障、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形成对“三长”人员的有效管理,真正让“三长”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实效”。

4.搭建“三长”人员服务活动体系。调查发现,希望科协集中组织“三长”人员开展服务活动的“三长”占70.45%,基层科协组织对本地区历年组织开展“三长”活动进行梳理,形成“三长”人员服务活动体系,广西各级科协组织在固定时间集中开展“三长”人员服务活动,同时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形成对“三长”人员服务宣传的矩阵,提升“三长”人员知名度和影响力。健全科普活动组织网络,建立镇街科协统筹、“三长”队伍分工合作,学校、村和社区具体组织的实施体系制度,特别要用好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等阵地,发挥好村级宣传文化员的组织职能与“三长”人员协作发力。

(三)形成工作机制

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长”进得来、留得住。一是优化“三长”人员选用培育机制,选用培养专业过硬、服务热情的基层“三长”人员。二是健全“三长”人员组织管理机制,结合“三长”群体特征,设计共性和个性任务清单,明确“三长”职责定位。三是加强“三长”人员考核评价机制。调查发现,认为要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的被调查者占62.21%。量化“三长”人员工作任务和目标,细化服务内容,对“三长”服务情况开展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所在单位。四是建立“三长”履职激励机制。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要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被调查者占68.9%。对推进工作成绩显著或涌现出的先进基层科协组织、“三长”先进个人、创新工作案例进行表彰奖励,以奖代补,科协在课题资助、项目申报、活动开展向“三长”倾斜,放宽“三长”人员在科普传播系列职称申报条件,支持鼓励“三长”人员申报科普传播系列职称。增强“三长”人员身份认同与荣誉感,激发“三长”人员工作积极性。五是构建“三长”信息反馈机制,增强联络服务手段。对“三长”人员加强指导、督促,依托科普、科技等项目进行沟通交流。搭建“三长”人员与党委政府沟通桥梁,鼓励“三长”人员建言献策,参与决策咨询服务[4]。

2.形成交流培训机制,提升“三长”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加大对“三长”人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交流培训。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大对“三长”人员的培训力度。与多部门协同联动整合培训师资,将“三长”纳入科协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在培训内容上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业务知识、科学理论和科学普及、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等业务能力培训,以及组织协调、领导管理等综合能力培训,配合优秀案例、前沿科技知识、数据分析、现代化科学手段等方法,以满足“三长”能力提升需求为着力点进行培训。对重点人群的科普主题进行梳理,借助“三长”队伍的力量使主题内容课程化、教材化,并以效果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调整更新。三是将培训考核纳入“三长”人员年度考核。将参训作为“三长”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解决“三长”人员参训少的问题,不断提升 “三长”人员综合服务能力。

3.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增强科协与“三长”联络服务。建立服务对象对“三长”人员科普、科技服务效果反馈机制, 反馈“三长”人员基层科协组织及所在单位,实行匿名反馈,鞭策“三长”人员提高服务成效。建立“三长”人员信息平台,搭建“三长”人员服务库,对服务对象需求与“三长”人员专业特长进行匹配,深入实际了解科普或科技服务对象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实施精准推送、精准联系服务,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4.完善“三长”推进模式机制,打通基层科协组织“末梢盲点”。根据各地推进“三长”工作实际情况,参照余杭“平台型”、台州“服务型”、宁波“合伙人制”、温州“帮带式”、绍兴“科普领先式”等浙江特色“三长”典型模式[5],丰富广西“三长”推进模式,打造各地“三长”推进模式机制,壮大各地基层科协组织力量、提升基层科协“三长”人员活力。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三长”人员服务成效

在调查中,关于基层科协“三长”人员应该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哪方面,认为是培养年轻科技人才的被调查者占85.47%,认为是建立科技人才库的被调查者占76.16%。在调查基层科协“三长”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时,选项占比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知识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和沟通表达能力好,创新意识强。强化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基层科协“三长”人员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服务意识、领导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提升;加强现代科技手段、信息化手段、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为群众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普及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文化服务、科技教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发挥基层科协“三长”人员在科技普及方面组织科技普及活动、推广科技知识、开展科技文化宣传、培训科技人才等方面作用,通过使用和培养相结合模式不断提升“三长”人员服务成效。

(五)强化平台搭建,促进“三长”人员充分发挥作用

1.搭建共享平台。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要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平台的被调查者占62.65%。希望搭建业务交流平台的被调查“三长”占82.27%。充分发挥“三长”职务优势、资源优势、专业优势,搭建“三长”发挥作用平台。让“三长”人员多渠道享受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赋能服务群众作用,积极调动“三长”的长处,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

2.强化资源整合。上接天线、中接关键、下接地气,利用好上级科协各类资源,发挥好本级科协现有资源,横向争取相关部门项目支持,调动好下级科协组织,将各类资源汇集到基层,为“三长”发挥作用提供资源和保障。

3.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广泛吸纳卫生、教育、农业等领域基层科技工作者,鼓励组建以“三长”为队长的科技志愿者队伍,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楼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和民生诉求,围绕文明生活、健康养生、科学普及、科技服务、技术推广、脱贫致富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科技志愿服务[6],充分发挥“三长”作用。

猜你喜欢

科普基层科技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技在线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