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赋能淮河文化创新传播前瞻

2024-01-16吴丹

新楚文化 2023年28期
关键词:元宇宙文化传播游戏化

【摘要】元宇宙是未来数字技术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集合现在与未来、现实与虚拟的终极数字媒介,在基础设施、虚拟经济、社会交往等层面激发了人类无限的想象和探索。文章以元宇宙在淮河文化创新传播领域的可能性为前瞻,重点探讨虚拟文化场景搭建与游戏化传播、虚拟数字文化藏品产业赋能、文化传播形态革新的共创共享,探索在元宇宙中升级淮河文化传播范式、优化淮河文化传播效能的可能性。

【关键词】元宇宙;淮河文化;游戏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8-007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28.023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傳播专业人才培养和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1JYXM0005);2021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文化符号、阈限与跨媒介叙事:淮河文化创新传播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21D97)。

元宇宙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Snow Crash,书中人物通过VR设备与虚拟人在虚拟空间共存。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以想象力打造的虚拟游戏宇宙“绿洲”,可视为元宇宙的具象化呈现。2021年,Facebook更名Meta,布局元宇宙(Metaverse)生态构建,希冀在社交、游戏、工作、教育等各个领域构建一个数字虚拟新世界。整体而言,元宇宙以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区块链等作为支撑技术,以虚拟交互界面和交互设备为承托,包含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样性、随地、经济、文明等关键要素[1],是“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产业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数字孪生等互联网要素的未来融合形态”[2]。

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业界与学界在科技(王文喜等,2022)、经济(袁曾,2022)、教育(郭亚军等,2022;胡辰洋、于昌利,2022)、社会治理(高奇琦、隋晓周,2022)、社交等多种应用场景,积极探索什么是元宇宙,以及为什么要重视元宇宙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的元宇宙之路。新闻传播领域重点关注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运用(陈昌凤、黄家圣,2022;郑满宁,2022)和作为“媒介”的元宇宙在连接、转化、生成、通达不同世界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人与人、人与媒介、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性存在。而在文化传播领域,则着重元宇宙文化内容的制作、元宇宙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实践等。而在淮河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中,一是纵深挖掘淮河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建构淮河文化的知识体系;二是重点耙梳淮河文化在不同类型媒体中的传播策略与困境,探索新的传播渠道。本文以元宇宙这一下一代情景式场域为前瞻,从文化游戏、文创产业、文化传播等视角探索如何在元宇宙中升级已有的淮河文化传播范式,在全新的元宇宙维度中开拓淮河文化传播新的可能性。

一、元宇宙+游戏:

场景搭建与游戏化文化体验

《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3]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64亿人。移动游戏收入排名前100的产品中,“角色扮演+自创”IP类占比最多,玄幻/魔幻类、文化融合类和现代题材是最受欢迎的题材类型。游戏不仅可以用于娱乐和休闲,更可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功能性游戏的设置和“游戏化”实践[4],通过提取游戏中的特征与机制、设置特殊游戏场景或在非游戏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以游戏的娱乐性、沉浸性激发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以古风模拟经营类手游《江南百景图》为例,该游戏将明朝江南地区的城市应天府(今南京)、苏州府、杭州府、松江府(今上海)等为背景,玩家化身不同等次、不同身份的居民兴造建筑、规划布局、经营赚钱、安排起居。游戏中的历史人物、场景布设都以历史为依据,深度融入书画、乐器、园林、非遗等文化元素,并通过传统节日、生活习俗的巧妙延展,文化旅游景观的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推广,打造了兼具虚拟沉浸感和现实文化影响力的“江南百景世界”。

游戏作为最接近元宇宙的一种形态,可延伸出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多重场景,玩家可随时随地以虚拟身份接入虚拟世界,在兼具沉浸感和多样性的空间内完成自我身份和社交关系的确立。以此为参照,在淮河文化的创新传播领域,一方面可以设计策划多时空模拟体验类手机游戏,以古代、近代、现代、未来的安徽各地区场景为时空划分,玩家可根据兴趣偏好和身份选择接入任一虚拟场景。如在古徽州场景布设上,以“徽墨山水+历史盛景+现实遗存”的方式完成搭建(如巢湖的水下古城与水上世界,阜阳文峰塔的古与今),在建筑格局、自然生态上与现实充分对应。历史人物与相应历史分期对应设立,巧妙融入诗词歌赋、民间技艺、地方戏曲、生活习俗、美食特产等要素,使玩家能够实现“人物入境”和“实时跟随”,获得第一视角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现代场景则着重场景还原与记忆唤起,如农村虚拟集市、农业生产活动体验等,通过游戏式的活动参与、规划布局和仿真社交,打通玩家在场与非在场的互动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以微信小程序、手机端交互产品、嵌入式游戏、VR/AR/MR实景体验等趣味性设计为接入口,拓展用户的多元游戏化体验。同时,“将用户的游戏行为转化为用户的游戏社交资本以及具有价值的内容讯息”[5],探讨游戏场景中社交传播特征和推广策略,以此连接更广阔的元宇宙生态。

二、元宇宙+经济:

虚拟数字文化藏品的蓝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共融共生的重要平台,正成为驱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产业创新的重要赛道,为新经济领域、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职业新岗位等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基于NFT(Non-Fungible Token)概念的虚拟数字文化藏品也受到关注。NFT这一概念由全球首款区块链游戏Crypto Kitties(加密猫)的创始人Dieter Shirley在2017年提出,NFT为区块链数位账本上的基础数据单位,每个NFT都标识着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如画作、声音、影片、游戏中的项目或其他形式的创意作品,在消费者的手中则表现为一个数字模型、一张图片和一串代码,具有可验证、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2022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古韵新春》节目组联合湖北省博物馆、腾讯集团共同推出的限量版编钟数字藏品获得拥趸无数。安徽博物院通过对馆藏文物的3D建模、匹配数字技术,发行龙虎纹鼓座、张成造云纹漆盒和鄂君启金节等三款数字藏品,一上线就被“秒抢”,在弥补线下销售短板、刺激文旅消费,提升文创产品线上传播推广能力上取得实效。

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数字文化藏品打造,将文创作品的权属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让普通公众更便捷地实现作品确权,对进一步激发数字文创市场活力、规范数字文创版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地域价值彰显和传统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地方文化创意经济领域,一方面要革新观念,形成元宇宙以虚强实的发展导向;另一方面,应在虚拟数字文化产品的打造、传统文化类IP价值衍生变现、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推广、元视觉场景共享、数字藏品交易规范等方面积极施策,实现“线下-线上”“现实-虚拟”文化创意产业的共融共生。此外,地方企业可依托关键技术研发,建设丰富高质的内容体系和完善的创作者生态,通过数字藏品产业、项目和发行平台的规范化运营,实现原有文旅、文博、非遗类产业的有效延伸。

三、元宇宙+传播:

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多种可能性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带来舆論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如何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发掘创意空间、深耕内容制作是新时期工作的重点。2021年,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成功出圈,随后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传播节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充分融合的专题短片。借助XR、全息摄影和数字图像等合成技术等将传统文化升级成为跨代际、跨时空、跨话语体系的视觉化呈现,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元宇宙的一切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的基础都来源于其核心的媒介属性”[6],元宇宙时代将使人类从数字传播时代跨越至多维跨维传播时代,形成“由现实世界、人类交互、媒体生产以及智能算法共同建构的新型多维跨维信息传播格局”[7],其虚拟临场感、数字交互性和多态性将集中展现文化成果的创意水平、艺术水准、历史积淀、思维闪光等,塑造更加立体、真实、全面的文化景观[8]。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信息联动,使得文化共振在虚拟场景中成为可能,而元宇宙的体验传播形态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元宇宙带来的媒介技术迭代和传播形态革新,也让主流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等重回同一起跑线,在能力挖掘和优势互补上存在更多空间。

在淮河文化传播领域,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可凭借其在资源、政策上的优势,借助虚拟人物、虚拟直播间、虚拟IP运营的优先布局,深耕元宇宙在文化类综艺节目、IP影视剧等更广泛场景的应用,优化内容供给和价值引领。新兴媒体则可以在思维模式、运营策略、技术革新、平台发展作为“先验者”和“引领者”,激活和整合各类文化要素,拓展文化传播空间,鼓励更多普通个体参与到文化传播实践中,与其他媒体共同构成有机互补的元传播格局。

四、元宇宙+知识:

虚拟文化资源的共创、共享、共治

元宇宙视域下,线上虚拟学术交流等新兴手段为文化传播领域带来重大观念和实践变革。XR、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组知识的存在形式,重构学习场景和空间,“知识的传播、吸收和共享方式也实现了革新”[9]。在文博展览和知识科普领域,通过巨幅投影、全景漫游、体感互动等数字展示与系统集成技术,以可触、可感、可视的方式还原场景、优化叙事,帮助观者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操作。

为实现元宇宙在文化资源共享领域的诸多可能性,还需要从平台搭建、知识传授、知识共享与存储、知识创新等领域综合施力。在平台搭建上,需要在5G网络、算法、虚拟现实沉浸式设备、相关软件及应用的基础上,在虚拟世界中开拓正式与非正式的沉浸式教学互动场域[10]。在文化传播中,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字、音视频资料、文献书籍等显性知识映射到虚拟空间,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场景化难以用书面表达的抽象隐性知识,增加学习者的体验感和积极性。例如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禽戏”的文化传播活动中,可以将知识资源构建者全息投影到虚拟空间,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展现五禽戏练习过程中身心机能的实际改善,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五禽戏的内涵和价值所在。在知识共享和存储领域,可以在同一虚拟空间里,组织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群体性学习,并对这些特定虚拟场景的过程进行全记录,同时分享和存储到不同的私人元宇宙中,疏通即时性、圈层化、裂变式、跨时空的知识传播路径,构建知识分享型的元宇宙。最后,在文化知识创新领域,需要协调多元虚拟知识资源建设人员进行元宇宙知识资源重建,鼓励知识创造群体共创、共享、共治,使文化共享资源能够在虚拟社群中高效流转。例如,面对各地区文化共享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地方特色文化可在元宇宙中整合跨区域的文化资源,鼓励不同的知识群体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献计献策,实时完成信息的流通、共享和愿景搭建。

五、结语

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在基础设施搭建、虚拟经济、游戏范式、社交场景、文化传播和人的传播主体性回归等层面激发了无限遐想。虽然探索阶段仍存在数据信息安全、适用度和文化幻象等问题,但将元宇宙作为一种视角探索有影响力的淮河文化传播新路径,在虚实融合、以虚强实之间“培能”与“赋能”,实现淮河文化经典从二维平面到多维空间的“复活”与“再现”,在不同艺术和技术形式、不同平台之间的“破壁”与“跨界”,对全面提升淮河文化的影响力和集聚能力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元宇宙: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J].新闻界,2022(01):76-84.

[2]喻国明,耿晓梦.何以“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37-45.

[3]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EB/OL].(2023-02-16)[2023-7-2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DQ1NTMyNw==&mid=2247691734&idx=2&sn=2061a8f048460ce73a3f5141d3f2fe84&chksm=ec338226db440b30d5dcc5c87e98ee3457f5deb54be57937961e12d9781ed5c4032acc2e1a11&scene=27.

[4]何威,李玥.2020年中国数字游戏研究述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03):135-145.

[5]喻国明.传播的游戏化机理:操作逻辑、尺度与方向——对于未来传播范式的一种全新探讨[J].媒介综合观察,2021(05):12-17.

[6]戴元初.元宇宙:媒介属性、进化路径与治理逻辑[J].国家治理,2022(01):21-26.

[7]匡野.主流媒体视域下元宇宙多维跨维信息传播格局建构[J].中国编辑,2022(02):17-22.

[8]范红,何佳雨.元宇宙在国家形象传播领域的应用前瞻——“元宇宙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研讨会综述[J].对外传播,2021(12):60-63.

[9]郭亚军,袁一鸣,郭一若,等.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22(01):3-9.

[10]华子荀,黄慕雄.教育元宇宙的教学场域架构、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06):23-31.

作者简介:

吴丹(199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大学讲师,韩国又松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元宇宙文化传播游戏化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