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中国东北文学研究的演进趋势

2024-01-16付兰梅邱二晶

新楚文化 2023年28期

付兰梅 邱二晶

【摘要】基于Cite Space 6.2.4对2000—2023年间中国知网的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中的东北文学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梳理国内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显示: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研究虽略有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多数的学者更加倾向于独立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少;研究机构大多集中在东北,跨区域合作较少,研究视野容易受限。“东北文艺复兴”“新东北作家群”“双雪涛”等有可能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总之,东北文学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很多可以研究的空间,供学界深入探讨和挖掘。

【关键词】东北文学;Cite Space;东北文艺复兴;新东北作家群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8-0025-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28.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的篇章[1]。自1985年金河提出“东北文学”的口号,倡导建構“有特色的东北文学”[2](《鸭绿江》1985年第11期),引发学者的广泛讨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地区文学意识的觉醒,东北文化和文学研究逐渐增多。“东北文学”研究曾一度繁荣,但又因多种原因渐趋寡淡,“东北文艺复兴”“新东北作家群”“东北叙事”的走红,使东北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有利于推动东北文艺振兴。

本文拟对2000-2023年东北文学研究的核心文献展开分析,归纳东北文学研究的历史演进、主要研究力量、主题演化路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以求为将来的东北文学研究提供参照。

一、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主要从研究问题、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展开。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1.新世纪以来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东北文学研究文献整体概况如何?有何特点?

2.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研究的热点是什么?

3.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可能会在何方?

(二)数据采集及处理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中CSSCI(含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 Space 6.2.4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东北文学研究的演进及趋势展开分析。首先,以“东北作家”“东北文学”“新东北”“东北”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设置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9月4日,初步收集到385篇文献。其次,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人工过滤筛选去除重复文章、期刊征稿、主持人语等文献,共得到样本文献322篇。最后,将经过筛选的样本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软件做准备。绘制并梳理分析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及时间线,为东北文学的后续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切实有价值的参考。

二、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的研究现状

本节主要从发文量、作者、机构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发文量呈波浪上升趋势

经过统计与整理,检索出契合要求的文献共322篇。将发文量统计导入EXCEL表格绘制图表。2000-2023年发文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2000-2007年发表的文献数量较少,表明此时东北文学关注度较低;2008-2017年较上一阶段发文量有所提高,2009年达到一个小高峰;2018-2023年发文量呈稳步增长态势,说明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东北文学。整体观之,东北文学研究呈现波浪上升趋向。

(二)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一般而言,学者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相对固定。因此,对研究东北文学的作者展开分析有助于了解东北地区文学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动向。322篇样本文献中,共检索到301位作者(仅统计论文的第一作者,见表1)。其中,发文数量占前三位的作者依次是薛勤、逄增玉、刘瑞弘。

通过计算可知,发表16篇、10篇、6篇、5篇、4篇、3篇和2篇文献的作者数量分别占发表1篇文献作者数量的1/185、1/185、1/185、1/46、1/19、1/14和1/2,都低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60%。在东北文学研究中,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数量约占总数量的61%,高于60%,说明东北文学领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学者群体,但成熟度较低。

普赖斯定律认为在某一特定的研究领域里,核心作者群撰写的论文至少占一半,而且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应与核心作者所占的数量相等。从表1中可知,Nmax=16,公式计算得出:Nmin≈2.996,由此可以得知,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为东北文学研究的核心作者。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30人,发文总量131篇,占文献总量的44%。这说明东北文学研究即将形成核心作者群,但还未形成长期且核心的作者群。

图2  东北文学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作者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知识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质量。据图2所示,该图谱共有节点239个,线数量52条,密度为0.0018。整体来看,除个人研究外,大多为2-3人形成的合作小群体,更多学者组成的网络合作大团体较少发现。这说明东北文学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者间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可以鼓励学者间多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方向的交流合作,促进“东北文艺复兴”。

(三)东北地区的机构较多

本节以“机构”为节点对查找的相关文献进行网络图谱绘制(仅分析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由表2可知,排前10位的机构发文数量达103篇,占总发文量的32%。发文量居于前10的机构除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外,都位于东北,这说明东北文学研究的主力军主要是东北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由图3可知,东北文学研究的机构合作N(节点数量)=193,E(连线数量)=49,Density(密度)=0.0026,图中节点范围表示了论文的发文量,而连接线段的数量与粗细则表示了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协作程度。可以发现,吉林大学文学院发文量最多,并且和多个机构共同合作,尤其是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学文学院也与其他机构组成合作网络,如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辽宁大学东北文艺振兴研究院等。这些合作与机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媒大学校内文学院与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合作,发挥不同学科优势。除东北地区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局部合作研究网络,其他地区的研究机构间连线较少,这表明各研究机构之间还尚未形成较为普遍、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

图3  东北文学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三、新世纪东北文学研究热点与趋势

本节主要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时区图展开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归纳了文献的核心主题和中心思想,是对全文的精炼概括,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探究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重点。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大小表示出现频次,节点之間的连线反映共现关系。

据图4所示,图中共有452个节点,827个连线,最大的共现频次为398次。由图4可知,东北作家群、东北文学、东北、端木蕻良、左翼文学、东北沦陷区、文艺复兴以及地域文化出现的频次较高,说明这些是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研究者较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次,关键词的“中心性”也是衡量关键词重要性的标准,中心性的数值越高,与之连接的信息就越多。当关键词的中心性大于等于0.1时,则表明该关键词的节点为中心节点,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较为重要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由于文献受发表时间的限制,因此,关键词的共现频次、突现率与中心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正相关[3]。其他节点虽然不能作为中心节点,但相关性较高的节点仍可作为重要节点展开研究。经整理分析发现,东北文学研究的中心节点共有5个,分别是东北作家群、东北文学、东北、东北沦陷时期、乡土小说。

(二)关键词聚类图谱

基于东北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进一步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聚类,同时为其赋值,生成聚类标签。在Cite Space 6.2.4的运算法则中,Q(聚类模块值)>0.3,则聚类结构显著,S>0.5,则聚类合理,并且当S>0.7时,聚类是令人满意的[4]。如图5所示,本研究中聚类图谱Q值为0.7724,S值为0.9442。此外,类团内部和各类团之间连线紧密,既有单独研究方向,又有重叠交叉的角度。因此,本研究聚类图谱结构合理且显著,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

经LLR算法(对数似然率算法)运算,共生成聚类结果80个。首先,整理过滤掉类团成员小于10的类;其次,对具有紧密联系的关键词进一步聚类;最后,提取出前十个相对较优的聚类。这十个聚类分别是#0“左翼文学”、#1“东北”、#2“东北文学”、#3“东北地域文化”、#4“伪满洲国”、#5“东北沦陷时期”、#6“文艺复兴”、#7“旧体文学”、#8“新东北作家群”、#9“东北现代文学”。

(三)关键词突现图谱

突现检测是指在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关键词短时间内出现频次的激增,表明这段时间内与该关键词相关的研究备受学界的关注,也可以据此判断它是此时间段的研究热点。本文将最小突现持续时间设置为“2年”,参数γ设置为0.6,共得到15个突现词,见图6。

从突现时间来看,2000-2009年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端木蕻良、左翼文学、东北、地域文化等。“东北沦陷区”“东北解放区”突现时间大致相同,在2013-2020年之间。此外,在近三年“东北作家群”“文艺复兴”“双雪涛”“津子围”“东北文学”强势出现,说明当下研究学者紧密关注并持续研究的热点方向主要是东北文学的新发展,力求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东北文学的突围。从突现强度看,“端木蕻良”的突现强度最强(4.53),说明在2000-2007年间他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东北作家群”之一。

(四)关键词时线图

由图7可知,“东北作家群”“东北文学”“东北地域文化”“左翼文学”“东北沦陷时期”“文艺复兴”的节点较大,出现频次高。“东北作家群”“乡土小说”“伪满洲国”“东北地域文化”的时间跨度大。“地方性写作”“传统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东北历史”“东北文艺复兴”“喜剧小品”“文化场域”“历史转折时期”“东北新文学”“东北叙事”直径较小,但外圈呈红色,说明该关键词近些年关注量较多,是东北文学研究新的热点与趋势。

四、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对新世纪以来东北文学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予以展望。

(一)研究结论

第一,新世纪以来的东北文学研究领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学者群体,但成熟度较低。虽然有东北地区的高校研究者持续关注,但还未形成长期且核心的作者群体。除个人研究外,大多为2或3人形成的合作小群体,更多学者组成的网络化合作大团体较少。这说明东北文学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者间的合作空间还存在相当大的余地。东北文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大多是东北地区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虽然东北地区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局部合作研究网络,但尚未形成较为普遍、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

第二,东北作家群、东北文学、东北、端木蕻良、左翼文学、东北沦陷区、文艺复兴以及地域文化的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2000-2009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端木蕻良、左翼文学、东北、地域文化等方面;2009-2019年,“东北沦陷区”“东北解放区”突现强度较高,同时,迟子建也因其出色的创作表现受到关注;此外,近几年“东北作家群”“文艺复兴”“双雪涛”“津子围”“东北文学”等关键词强强出现,是当下研究者们紧密关注并持续研究的热点方向。

第三,综合来看,“地方性写作”“传统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东北历史”“东北文艺复兴”“喜剧小品”“文化场域”“历史转折时期”“东北新文学”“东北叙事”“双雪涛”“津子围”等关键词是东北文学研究的新趋势。当今学者力求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东北文学的突围。对东北文学发展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东北文艺振兴,推动东北文学实现新的创新与繁荣。

(二)研究展望

新东北文艺应该是一种开放的、面向未来的文艺形态,不应该死板生硬地将作家划分类型,也不应将复杂的文学现象描述简单模式化[5]。“新东北作家群”的写作从东北开始,但不会在东北结束,他们将会走出东北,向世界展示东北。

对东北文学研究的展望。第一,涌现更多有实力的东北文学研究者,形成长期且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发挥学科导向作用,不断推动东北文学研究上升到新的水平。第二,对地域限制的突破,建成多维合作体系。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学者通力合作,打破学科研究壁垒,促使东北文学研究系统化、多元化。第三,把握东北文学前沿动态,创新研究方法,推动东北文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选取东北文学研究领域2000-2023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文献,对新世纪东北文学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与此同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东北文学的核心研究主题,进一步挖掘和推测近年来东北文学研究的新生热点与前沿,以捕捉国内东北文学研究最新动态。受软件运算规则、个人主观选择等因素影响,亦可能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文献较多,可能难免有所失漏;二是考虑到文章质量、认可度等多种因素,本研究仅将核心期刊作为样本对象,未涉及专著、硕博论文等;三是受软件运算规则限制,可能会有个別文献无法统计。虽然会有所缺憾,但整体上不影响研究数据的分析及研究结论的得出。谨以此研究提出拙见,希望能为未来的东北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注释:

①限于篇幅,仅列举相关性为0.05及以上的关键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J].中国产经,2023(18):8-11.

[2]何青志.当代东北小说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104.

[3]阮刘恩泽.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国际中文教育学术发展研究(1978-2021)[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39.

[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5]李桂玲.传统与创新的时代性共融——“新时代文学:源流、经验与新变”论坛综述[J].当代作家评论,2023(04):201-206.

作者简介:

付兰梅(1972-),女,河南商丘人,博士,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邱二晶(1999-),女,河南洛阳人,长春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