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支持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希望感的中介作用

2024-01-16徐丽瑞樊春雷王利刚高文斌

关键词:工具性学业陪伴

徐丽瑞,陶 婷,樊春雷,王利刚,高文斌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 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支持国家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肩负着极为关键的基础教育重任[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 年中职教育在校学生1 663.37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96%[2],中职教育将近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和整体素质与我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差距。

学习是中职生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在中职教育定位为“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当下,中职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果不仅影响其中职教育阶段的学习收获和身心健康,更与我国未来各行各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1]。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看,让中职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学会学习和热爱学习,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同样重要。学习投入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表现,是衡量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学习投入是个体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持久、饱满的认知和精神状态,包括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三个维度,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上、情感上和行为上的投入状态[3]。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与辍学率呈负相关[4]。学习投入不仅反映学生能否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的典型学业挫折、挑战与困难的能力[5],也能显著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6]。学业成就是定量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和国家育人成效的一项有效指标[7]。因此,探讨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对促进中职生学业发展以及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投入受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校园氛围、个体心理品质等因素影响,在众多环境因素中,社会支持是促使学生成功趋向既定目标的关键环境因素[7]。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觉察到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尊重、关爱和帮助[8]。父母支持作为青少年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应对资源来缓解其压力和负面情绪,使其采用更积极的心态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9]。一方面父母支持可以直接给子女提供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解决问题的指导建议;另一方面在支持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形成的亲密情感联结及子女获得信任、尊重和爱都会转化为学习投入的动力[10]。对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心理和学业适应的纵向研究发现,父母支持是唯一能够预测高水平学业成就的支持源[11]。可见,父母支持对学习投入有着积极的影响。

Snyder 希望理论提出希望是一种与目标相关的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即基于目标导向的积极认知,由意愿动力和路径思维两部分组成[12-13]。作为一种可塑的心理品质,希望感受到不同外部因素(如父母支持、老师支持和家庭氛围)的影响。研究显示,个体希望感与父母支持正相关,并且父母支持是个体青春期希望感的最强预测指标[14]。具体来说,感知到的父母支持可能通过加强积极的情感反馈回路在目标追求过程中发挥作用,希望形成过程中的积极情绪在得到父母和/或重要他人的认可和分享时可能会被放大,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希望水平[15]。同时,依据希望理论,高希望感个体会从更积极、更具挑战性的视角来看待目标,会主动探索出更多成功实现目标的路径[16]。研究表明,希望感与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17],与辍学率显著负相关[14,18]。希望感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积极的信念和行为[12],使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和挑战时,倾向于采取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坚持性[18]。由此推测,中职生获得来自父母的支持越多,对未来的期望可能就会越高,进而为实现学习目标愿意付出的努力就会更多。可见,在中职生父母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希望感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投入既受外部环境因素(父母支持)影响,也受自身心理因素(希望感)影响,而且父母支持与希望感密切相关。目前学习投入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对于日益壮大而又亟待关注的中职生群体较少被纳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在探究中职生父母支持对学习投入直接影响的同时,引入希望感变量来考察父母支持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内在作用机制,为探寻有效提高中职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教育路径,制定促进中职生学习投入干预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选取2 所中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共发放问卷2 219 份,回收问卷2 032 份,回收率91.57%。有效问卷1 872 份,有效率为92.13%。在调查样本中(表1),男生占41.99%,女生占58.01%;高一学生占38.62%,高二学生占33.01%,高三学生占28.37%;城市学生占58.60%,农村学生占41.40%。

1.2 工具

1.2.1 青少年父母社会支持问卷 采用邹泓等[8]修订的父母社会支持问卷对中职生感知到的父母社会支持进行测量。该问卷共17 个项目,4 个维度:陪伴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肯定价值。采用5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为1~5 分,得分越高表明中职生感知到来自父母的社会支持越多,该问卷在国内研究使用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8]。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

1.2.2 成人素质希望量表 采用Snyder[12]编制,陈灿锐等[19]修订的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中职生的希望水平进行测量。该量表用于对15 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的希望特质进行测量,共12 个项目包括意愿动力和路径思维2 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4 个项目,其余4 个项目作为干扰项。采用4 点计分,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依次为1~4 分,干扰项不计分,最后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希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

1.2.3 学习投入量表 采用Schaufeli 等[3]编制,方来坛等[20]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对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进行测量。该量表共17 个项目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采用7 点计分,1 代表从来没有,7 代表总是/每天,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学习投入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变量统计(n=1 872)Tab.1 Statistic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study objects (n=1 872)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 积差相关考察中职生父母支持、希望感、学习投入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父母支持、希望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 法检验希望感在父母支持对学习投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2 结果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对所有条目进行未经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Harman 单因子检验的结果表明,共有9 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34.36%,小于临界值40%;设定所有条目的公因子数为1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拟合结果如下:χ2/df=31.92,RMSEA=0.12,NFI=0.78,GFI=0.52,CFI=0.75,模型拟合较差。以上说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21]。

2.2 不同人口特征中职生在各量表得分差异比较

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的父母陪伴支持、学习投入得分高于男生,男生的希望感得分高于女生。

年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陪伴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肯定价值、希望感和学习投入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均为三年级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

t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得分在地域、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后续中介效应分析不再考虑这三个变量,见表2。

2.3 父母支持、希望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3),父母陪伴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肯定价值、希望感、学习投入之间的两两相关均显著。

表2 父母支持、希望感、学习投入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得分(xˉ±s)Tab.2 The score in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for parental support,hope,and learning engagement (xˉ±s)

2.4 希望感在父母支持影响学习投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采用步骤检验法,在父母陪伴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与肯定价值影响学习投入的过程中分别进行中介作用检验,回归分析显示(表4):

(1)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与肯定价值均显著正向作用于学习投入,父母情感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不显著(t=-1.328,P>0.05) ,见表4 模型1;

(2)希望感显著正向作用于学习投入;

(3)以学习投入为因变量,控制性别、年级后,当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与肯定价值三个维度及希望感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后,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显著正向作用于学习投入,肯定价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不显著(t=0.838,P>0.05) ,见表4 模型2;

(4)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与肯定价值均显著正向作用于希望感,父母情感支持显著负向作用于希望感,见表4 模型3。

进一步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重复取样5 000 次,并控制性别和年级两个人口学变量,结果发现:

(1)希望感在父母陪伴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中介效应的95% CI 为0.050~0.107,表明父母陪伴支持通过希望感对学习投入产生的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中介效应值(ab)为0.078(P<0.01),中介效应量(ab/c)为38.15%,中介模型见图1;

图1 希望感在陪伴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路径模型Fig.1 A mediated pathway model of companion support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2)希望感在父母工具性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中介效应的95% CI 为0.042~0.127,表明父母工具性支持通过希望感对学习投入产生的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中介效应值(ab)为0.084(P<0.01),中介效应量(ab/c)为40.19%,中介模型见图2;

图2 希望感在工具性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路径模型Fig.2 A mediated pathway model of instrumental support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3)希望感在肯定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中介效应检验的回归系数a和b显著,c΄不显著,即希望感在肯定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3 讨论

3.1 中职生学习投入现状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职生学习投入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三年级的学习投入得分最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22],原因可能是:首先,由于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比较熟悉,在学习中更能体会到成就感,进而激发更高的学习兴趣;其次,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或升学考试,促使其在学习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最后,父母会给予将要面临升学考试或就业的子女更多关注与支持,父母支持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焦虑[23],从而促使其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一年级学习投入得分高于二年级,可能的原因是一年级中职生还保持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习惯和规范,会把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二年级中职生大多已经适应职业教育环境,也无需马上面对升学考试或就业压力,在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可以接触的人和事物多样化的同时,各种诱惑也在增多,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需要分散较多精力,在学习动机、学习刻苦程度等方面明显表现不足,所以二年级学习投入得分最低。

3.2 中职生父母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肯定价值均显著正向作用于中职生的学习投入,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父母支持对学习投入具有积极作用[5,23]。相比普通教育序列的高中生,中职生在以往学习和考试过程中有较多的学习挫败体验,容易导致中职生增加学习焦虑和自卑感。研究者发现,因学习成绩不好所产生的自卑、自我评价低是中职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典型表现[24]。虽然中职生渴望学业上的进步与成功,但信心却明显不足[25]。父母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7],对处于逆境中的个体影响作用更强[5]。父母为中职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和心理支持(如给予鼓励和肯定),可以帮助中职生在学习中遇到阻碍时找到更多可能行得通的路径[7]。研究显示,父母支持能够激发个体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坚持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动机行为[26],父母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显著预测作用[5]。

与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23,27]的是,从回归分析中得出父母情感支持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且存在负相关倾向;父母情感支持显著负向作用于希望感。尽管以往研究显示,父母的情感支持对青少年尤为重要[14],但介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现象需要特别注意。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既依赖父母,又想脱离父母,争取独立。中国父母以高期望、高关注、高投入为特点的“密集型”教养方式,让本就渴望自我发展空间的中职生感觉压抑、被干涉和控制,再加上中考失利导致父母对中职生未来的担忧和过多行为的管控,从而引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影响中职生对父母情感支持的感知[28],甚至引起中职生对父母和学习的逆反心理。研究显示,父母心理、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高中生希望水平[29]。这就要求父母与中职生的互动过程中,需要契合中职生心理特点,注意区分“控制 ”与“支持”行为。

3.3 希望感在父母支持与中职生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希望感在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均作为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量分别达到38.15%、40.19%;希望感在父母肯定价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作为中介变量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父母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及肯定价值能够促进中职生希望感的增强,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投入水平。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希望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30]。中职生尚处于身体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的青春期阶段,中考失利就读职业学校,既要应对挫折感受和克服自卑心理,又要承受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压力。以上因素的“叠加效应”导致中职生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25]。对于遭遇学业挫折和情感压力的中职生,父母支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父母与子女互动过程中的支持性行为和态度会帮助中职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心理支持,从而激发其想象未来积极的结果。研究显示,父母支持是个体青春期希望感的最强预测指标[14]。希望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专注于对未来的积极展望,更可能激发中职生采取一系列适应性应对策略,如寻求帮助、自我鼓励、承诺、学习方式的改变等[31],帮助其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中恢复,增强对学习的积极适应和学业控制感[32],降低学习焦虑程度,从而增加学习的坚持性和投入度[7]。研究显示,与低希望感的个体相比,高希望感的个体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水平更高,解决问题能力更强[14]。高希望感的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更为适应,倾向于把学习变成自主行为,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18]。持续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力不断提升,成就感得到满足的同时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看,中职生感知到来自父母的支持越多,希望感和学习动机就会越强,进而为实现学习目标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多[33-34]。

3.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全部来自内蒙古地区正处于青春期在校中职生,今后的研究应该考虑在不同地区、更大样本量来验证目前的研究结果。在研究内容上,没有同时考察对中职生学习投入同样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如教师支持等。未来研究可将父母支持和教师支持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Hafen 和Laursen[35]的一项纵向研究发现,父母社会支持对青少年行为影响并不是单向的,青少年行为也会反向影响父母支持水平的变化,今后研究可同时关注中职生学习投入对其能够获得社会支持的反作用。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未来可通过干预研究对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猜你喜欢

工具性学业陪伴
艰苦的学业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陪伴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