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义考、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体能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策略

2024-01-16郝洪军姜宇航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义学练新课标

文/杨 帆 郝洪军 姜宇航

2021年12月,《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政策解读》(以下简称新义考)发布,强调全员参与、贯穿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四、六、八年级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成绩计入中考体育总分[1]。这一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学校也开始积极研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策略。2022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将体能列入大项课程内容之一,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业质量要求[2]。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并不是新话题,但在新课标、新义考的背景下,一线教师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例如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如何借助新义考政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如何将体能锻炼与专项运动技能、健康教育的学习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构建与迁移运用等现实问题。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三面环山,属于远郊区县,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长年处于北京市前列,但经过前期调研得知,体育教师在体能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还存在手段单一、内容零散、评价缺失等问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新义考、新课标的挑战,北京教育学院开设“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围绕密云区小学体育教师的痛点、难点、盲点问题设计课程,提升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精准调研,明确培训学员的体能教学能力提升需求

(一)学员的基本情况

培训班共有31名学员,来自29所学校,其中男教师23名,女教师8名。从年龄看,83.87%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从教龄看,5年以下教龄的学员占45.16%,10年以上教龄的学员占45.16%,既有新手期教师,也有成熟期教师;从学历看,19.35%的学员有研究生学历,其他80.65%为本科学历;从职称看,初级教师占56.61%,中级教师占22.58%,高级教师占12.9%,他们具备一定的体能教学能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学员的困惑与期待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得知,学员的困惑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新课标要求“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如何将体能练习与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有机结合,实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二是如何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体能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课内学方法、课外勤练习、比赛出成绩。除此之外,项目组还对学员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了近3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培训主题与目标

基于前期调研结果,此次培训主题确定为“小学体能学练策略设计与资源开发能力提升”,通过为期一年120学时的培训,使学员进一步理解体能的基本知识,新课标对体能学习的要求,以及新义考对体能学习评价提出的新标准;了解不同体能练习的方法,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基于运动项目特点的专项体能游戏,以及学生一日在校课外体能练习场景与内容,并将其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全方位提高培训学员的体能教学能力,促使不同体质状况的学生都有学习获得感。

二、精设课程,指向培训学员的体能教学实践能力提升

新课标强调体能练习的多样性、趣味性、补偿性、整合性。多样性是指体育课上应该融合多样性的练习方法;趣味性是指体能练习要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补偿性是指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选取适合的内容弥补体能发展方面的不足;整合性是指要加强不同体能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对体能的结构化理解,提高迁移运用能力。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团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整体框架与具体内容及形式,从体能专业理论学习出发,以小学体能课堂实践结尾,将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实践练习和课堂运用三个阶段(表1)。

表1 小学体能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课程内容与形式

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团队针对前期调研体能学练方法单一、内容零散等问题,精选体能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教师与培训班学员形成研修小组,提炼出适合小学生的不同体能要素组合的无器材、有器材、多人配合的多样化、趣味性体能练习方法(表2),在培训课堂上进行学练策略设计与资源开发,同时在小学体能课堂上进行运用与拓展。

表2 基于新课标部分体能培训课程内容示例

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团队结合密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开展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等较为常见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进行专项体能学练策略设计与资源开发(表3),并在不同的专项运动技能课堂上实践运用与拓展改进。

表3 专项体能的练习方法示例(部分)

三、精创场景,促进学生一日在校课外体能沉浸式学练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能够让教师在“做的经验”中形成教学认知[3]。基于学员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团队结合密云小学生在校体能练习情况,构建了“一日在校课外体能练习场景”,并对不同的场景提出了内容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学行为,开展适合本校学生的一日体能沉浸式学练(表4)。

表4 一日在校课外体能练习场景及内容建议

四、精磨成果,丰富培训学员体能教学策略与多元资源

(一)基于培训目标的学员成果

基于培训目标,体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团队带领参训教师分小组完成体能微课程开发,共形成减重、跑步、增肌的微案例30份,微课程视频50个,初步形成了促进小学生体能提升特色资源包;另外,培训团队还带领学员开发体能补偿练习方案30例,以便于教师在课后服务和大课间活动时选用,这些案例和视频都运用于教学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助力农村地区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基于培训收获的拓展成果

通过对学员所在学校参加2023年新义考的统测结果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学员进一步提炼优秀经验和成功做法,继续开发教学指导案例;同时针对不足进行分析,研讨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2.针对减重、跑步、增肌等主体项目,在完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开发趣味体能游戏、亲子体能练习、居家体能锻炼等内容,拓展锻炼空间,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新义学练新课标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旧裙新义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