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行为诱导法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对小儿扁桃体术后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2024-01-16林慧娟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诱导法扁桃体条目

林慧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4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腭扁桃体的慢性炎症,常见于7~14 岁儿童,临床表现为咽痛、咽部干痒、异物感等,并会引起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甚至会导致肾脏损害及发育迟缓[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扁桃体肥大影响患儿呼吸时,需采取手术治疗。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切除扁桃体,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疼痛较轻微,出血风险亦较低,讲话、吞咽等方面恢复更快,可提高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2]。但多数患儿的年龄较小,在围手术期易产生紧张、畏惧手术等心理,并表现出哭闹、反抗等情况,不愿意医护人员实施诊疗,不仅降低治疗效果,且易引发医患纠纷,降低家属满意度。因此,如何使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操作,是护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行为诱导法是通过某种行为诱导个体兴趣,巧妙引导其按照需求完成制定行为[3]。本研究结合患儿的心理特点,探讨以行为诱导法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扁桃体术后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旨在提高患儿的诊疗配合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 例行扁桃体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00 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6.53±2.14)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1.72±0.61)个月;每年发作2~11 次,平均每年发作(6.83±1.67)次。试验组男52 例,女48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6.48±2.19)岁;病程1~4 个月,平均病程(1.74±0.53)个月;每年发作2~12次,平均每年发作(6.90±1.74)次。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征得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2)年龄≤14岁。(3)有咽部疼痛不适、异物感、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等临床症状。(4)具有手术指征,择期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5)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上呼吸道发育异常者。(2)伴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伴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全者。(4)伴颌面部神经肌肉发育畸形者。(5)围手术期出现严重并发症者。(6)入组前1 个月内有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手术方案、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护理服务等;患儿术前12 h 禁食,术前6 h 禁水,予以患儿常规吸氧,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患儿术中核心体温恒定,避免出现低体温、寒颤等情况;术后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并可采用冷敷减轻患儿疼痛,观察患儿术后并发症征兆,进行预防性干预,出现异常立即联系医生;术后1~7 d 患儿摄取半流质食物,术后8~14 d 摄取软食,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患儿意愿协助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试验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行为诱导法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干预。(1)心理诱导。护理人员接诊患儿时,首先与患儿进行语言互动,要保持笑容和蔼,声音柔和,通过与患儿沟通了解其性格特征,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性,通过展示卡片、玩具及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减轻患儿的恐惧与警惕心理,对警惕心严重的患儿不应急于突破其心理防线,护理人员对待此类患儿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细致,可采用循循善诱的沟通方式及鼓励性言语激励患儿,如对于完成治疗或护理操作的患儿予以表扬及奖励,以提高其配合度,并可将诊室及病房进行温馨化、卡通化布置,让患儿能够快速融入诊疗环境中,减轻患儿的戒备心,获取患儿的信任。(2)行为诱导。在言语沟通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或通俗易懂的比喻告知患儿将进行的诊疗操作。①宣教诱导。对于3 岁及以上的患儿,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及理解能力,护理人员可采用案例列举、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向患儿传递慢性扁桃体炎的危害,告知患儿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重要性,向患儿强调手术时会进行局部麻醉,强调无痛疗法,可减轻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缓解患儿的抵触情绪。②示范诱导。在开展某项护理操作前,如静脉给药,可通过播放视频向患儿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比如在给药时需要保持手部稳定,不随意移动,并向患儿讲解各种器具的用途,让患儿先行熟悉以减轻恐惧感。在为患儿操作前可由护理人员亲身演示配合要点,让患儿明确配合动作,在操作过程中需察言观色,密切观察患儿的神色,若患儿出现紧张、害怕等表情时,需及时与患儿聊天以转移其注意力,告知患儿护理操作马上完成。③家属诱导。向家属讲解陪伴对促进患儿配合行为的重要性,并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家属的负面情绪,取得家属的配合,指导家属在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全程陪伴患儿,以减轻患儿的警戒心,家属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轻抚患儿的手臂、额头等缓解其恐惧情绪,鼓励患儿积极配合。

1.4 观察指标

(1)医疗恐惧感。 采用儿童医疗恐惧感调查量表(CMFS)[4-5]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医疗恐惧感。CMFS量表共涵盖环境恐惧(4 个条目)、操作恐惧(4 个条目)、自我恐惧(5 个条目)及人际关系恐惧(4 个条目)4 个维度共17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3 级计分法,分别计1~3 分,1 分为不恐惧,2 分为恐惧,3 分为非常恐惧,总分17~51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的医疗恐惧程度越严重。(2)医疗配合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儿配合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医疗配合度。该问卷涵盖躁动(3个条目)、哭闹(3个条目)、反抗(3个条目)3个维度共9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3 级计分法,分别计1~3分,1 分为不配合,2 分为基本配合,3 分为完全配合,总分9~27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的医疗配合度越高。(3)家属满意度。采用护士对家长支持量表(NPST)[6-7]评估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支持行为的满意度。NPST 量表涵盖沟通与信息支持(5 个条目)、情感支持(6 个条目)、尊重支持(7 个条目)、优质护理支持(3 个条目)4 个维度共21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计分法,分别计1~4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满意,4分为非常满意,总分21~84 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对护理支持行为的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MFS量表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儿CMFS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CMFS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MFS量表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MFS量表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环境恐惧干预前8.39±1.17 8.57±1.09-1.126 0.262干预后5.20±0.69 6.35±0.83-10.654<0.001操作恐惧干预前8.33±1.08 8.45±1.10-0.778 0.437干预后5.34±0.56 6.92±0.79-16.316<0.001自我恐惧干预前11.47±1.79 11.53±1.83-0.234 0.815干预后8.28±1.36 9.94±1.52-8.139<0.001人际关系恐惧干预前8.47±1.15 8.39±0.81 0.569 0.571干预后5.13±0.49 6.25±0.64-13.895<0.001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配合度问卷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儿配合度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配合度问卷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配合度问卷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配合度问卷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躁动干预前6.26±0.77 6.11±0.81-1.342 0.181干预后4.95±0.65 3.24±0.44-21.786<0.001哭闹干预前6.21±0.68 6.06±0.72 1.515 0.132干预后4.79±0.54 3.15±0.30-26.548<0.001反抗干预前6.07±0.80 6.13±0.83 0.520 0.603干预后4.76±0.46 3.11±0.39-27.360<0.001总分干预前18.54±5.04 18.30±4.78-0.346 0.730干预后14.50±3.69 9.50±2.82-10.766<0.001

2.3 两组患儿NPST量表评分情况

试验组NPST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NPST量表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儿NPST量表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沟通与信息支持17.08±2.72 15.43±1.93 4.947<0.001情感支持17.21±2.64 15.23±1.87 6.120<0.001尊重支持17.85±1.67 15.02±1.34 13.217<0.001优质护理支持17.92±1.73 15.49±1.36 11.043<0.001总分70.06±4.47 61.17±3.79 15.169<0.001

3 讨论

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反复发作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及恢复快等优点,但部分患儿术后仍存在不适感及疼痛症状,对患儿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体验,促进其术后康复。由于患儿受其年龄限制,其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较低,心理行为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上诊疗及护理操作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出现哭闹、挣扎等情况,不利于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甚至需要强迫完成相关操作,进一步加重患儿的恐惧感,且强迫性操作也易误伤患儿,增加医患纠纷发生风险。鉴于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以提高患儿的诊疗配合度。由于患儿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在面临诊疗操作时表现的行为方式也存在不同,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时需针对其心理特点,逐渐突破其心理防线,使患儿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诊疗操作。

蒋玉梅等[8]研究表明,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将心理行为双维度诱导护理用于鼻咽喉镜检查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儿的配合行为,提高其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检查耐受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欧高文等[9]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针对学龄前患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实施兴趣诱导,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围手术期情绪,提高麻醉诱导配合度,改善复苏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CMFS 量表4 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配合度问卷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NPST量表中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以行为诱导法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医疗恐惧感,提高医疗配合度及其家属满意度。张运梅等[10]研究选取口腔科接受治疗的6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发现可有效提高患儿的口腔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焦虑、恐惧情绪,也有利于提高家属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合扁桃体手术患儿的不同心理特点,以行为诱导法为核心与心理护理融合,对患儿实施行为诱导及心理诱导,通过心理诱导法减轻患儿的恐惧与警惕心理,循序渐进地突破其心理防线,获取患儿的信任,在心理诱导的基础上实施行为诱导法,通过宣教诱导、示范诱导及家属诱导等方式,让患儿明确配合动作,减轻患儿对手术的恐惧,促使患儿积极配合诊疗行为,进而有利于提高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以行为诱导法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扁桃体手术患儿的医疗恐惧感,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医疗配合度,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就医体验,从而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诱导法扁桃体条目
纯种米曲霉发酵制备阳江豆豉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诱导法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谈思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