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任务型组织的理论分析框架

2024-01-16陈姜媛安冬平

教育与职业(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市域联合体产教

陈姜媛 安冬平

[摘要]基于任务型组织理论分析发现,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承载着实现人才培养、助推就业创业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三大任务,具有任务导向性、开放合作性和灵活适应性的基本特征。然而,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在任务型组织的建设中还面临着组织身份的合法性危机、权力运作的困境、资源配置的难题以及治理机构的不健全等挑战。因此,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进行规范化认证,建立权责分明资源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并且定期对其进行周期化评估使之不断改进完善。

[关鍵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任务型组织

[作者简介]陈姜媛(2000- ),女,湖南张家界人,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上海  201804)安冬平(1981- ),女,山东威海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广东  深圳  518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制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BJA230033,项目主持人:李鹏)和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YJA880001,项目主持人:安冬平)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01-0037-07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战略任务。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任务,202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进一步发布了《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足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重要性。本研究拟基于任务型组织理论,分析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目标与挑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任务型组织理论分析

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种经典的任务型组织,其属性特征完全符合任务型组织的基本属性。同时,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助推就业创业和服务经济发展。这些目标与任务型组织的使命密切相关,彼此互为支撑,共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任务型组织的理论及其适用性

任务型组织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进行工作安排和协调的组织形式,它随着任务的需要而建立,也随着任务的完成而解散。任务型组织起源于对官僚制组织的批判与变革。在官僚制组织时代,它更多是以临时性组织的形式存在,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任务型组织才逐步成为公共组织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1]。组织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本尼斯(Warren G. Bennis)认为,相比常规官僚组织,适应性强、快速变化的临时组织更适合工业社会[2]。任务型组织是适应后工业社会复杂性治理条件和不确定性环境的产物[3]。任务型组织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任务导向管理理念上的,通过任务分解、任务分配、任务协作和任务评估等方式,帮助组织实现任务的高效完成和绩效的提升。首先,任务分解,即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原则上是将任务分解到最小的可管理单元,使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便更好地分配和协作。其次,任务分配,即将分解好的任务分配给相应的人员或团队。任务分配不仅需要考虑每个人的能力、经验和兴趣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还需要考虑每个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以便更好地调配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再次,任务协作,不仅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便更好地进行任务的分工和合作,还需要明确每个人员的角色和责任以便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和合作优势。最后,任务评估,主要是检验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绩效水平,不仅需要考虑任务的目标和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工作,还需要考虑每个人的贡献和表现以便更好地进行激励和奖惩。在针对具体组织的构建进行分析时,任务型组织理论的解释力较强,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因此,该理论能够为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理论框架和有益指导。

(二)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任务

1.实现人才培养。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企业展开合作,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联合体可以适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而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任务型组织,使命就是通过组织与管理推动各项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助推就业创业。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与企业合作,联合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使教育内容更好地对接岗位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联合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通过组织学生实习实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进入职场,实现更好的生涯发展。

3.服务经济发展。一方面,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既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撑等服务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又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转移等活动以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与企业合作,以产助教、以教促产、产学合作、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形成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任务型组织属性

1.任务导向性。任务型组织属性意味着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而组织起来的。任务型组织的核心是以任务为导向进行工作安排和协调。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任务上,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来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常规组织中易出现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4]。对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来说,其任务就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了完成这一任務,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明确目标,即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以便更好地进行分配和协作;制订计划,即考虑每个人员的能力、经验和兴趣等因素,将已经分解好的任务分配给相应的人员或团队;落实措施,即各成员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利用一切途径和资源高效地进行协同工作。

2.开放合作性。任务型组织属性意味着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个开放合作的组织。任务型组织是一种超越组织界限、让组织边界变得模糊不清的组织层面的整合:在对某一特定任务的治理中,不管是政府、市场还是社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对该问题有帮助的因素,都将被吸收到任务型组织之中[5]。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政府、学校、企业、研究院所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优势整合,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和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机制[6]。只有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协作,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同时,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开放合作,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3.灵活适应性。任务型组织属性意味着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种灵活的组织形式。任务型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任务的需求和变化,在复杂环境下反应迅速。与常规组织相比,任务型组织在权力的运用、资源的获取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7]。其组织成员在工作中会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使成员的自主性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8],最大限度地将每一个成员的潜能和优势都发挥出来,在提高团队效率和维持组织成员士气方面起积极作用[9]。在获取资源方面,任务型组织拥有更多的途径,不管是从法律上、政策上,还是从具体的人力、财力上,所有资源的获取都不会像常规组织一样受到规则系统的桎梏[10]。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机构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这种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针对性。

二、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挑战:任务型组织的发展困境

建设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促进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然而,这种任务型组织在合法性、权力运作、资源配置和治理机构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组织身份的合法性危机

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其合法性问题是组织建设中的首要挑战。斯科特(W. Richard Scott)认为合法性的获得与规制性因素、规范性因素、文化—认知因素相关,只有当组织契合这三种因素的要求时,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11],组织才能获得完全意义上的合法性。

1.规制合法性强调正式规制程序的压力。这些规制程序包括制定规则、监督和对行为进行制裁的措施。如果组织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些规章制度,那么组织在其利益相关者眼中也就相应具备了规制合法性。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法律依据不够明确,导致其在组织身份上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责任主体、范围和内容也尚不明确,包括各成员单位在联合体中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任务,教育培训的领域和内容,以及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项目和方式等,难以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2.规范合法性评估的是较深层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可以通过强制性奖惩机制在内部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和规范,并使组织成员不断将其内化。当成员间对组织的价值观和规范的认识达成一致时,也就达到了规范合法性[12]。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定位应当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一致,包括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同时,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当与地方企业和产业紧密合作,根据地方经济的需要和发展方向,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服务,并协同地方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为地方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3.文化—认知合法性则是指新型组织在传播过程中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一般可以用外界对其的熟知和认可程度来表示。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引发公众热议,并最终获得专家、舆论和媒体的广泛认同,以确保其在文化—认知上的合法性。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个新兴组织,需要更多的学者、专家开展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并获得学界认可,也需要舆论的引导讨论和媒体的广泛宣传以提高外界对其熟知和认可程度。

(二)权力运作的困境

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在权力运作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权力分配与决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博弈常常导致决策的困难和滞后。此外,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权力滥用和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13],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也会影响决策的公正性。

1.权力分配不均。在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各合作单位之间可能存在权力分配不均的问题。一些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对联合体的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而其他小型企业或学校则可能在决策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权力分配涉及联合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一方面,联合体需要有一定的权力集中机制,以便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另一方面,联合体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权力分散机制,以保证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权力分配的原则应当是权责对应、权利均衡和权力合法。

2.利益冲突。不同合作单位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例如,企业可能希望通过联合体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人才,而学校可能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术素养。这样的利益冲突可能导致联合体内部的合作困难,影响联合体的运作效果。联合体的利益分配涉及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各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其在联合体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利益分配应当考虑到各方的利益诉求,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同时,利益分配也应当与联合体的发展目标相协调,使得各方的利益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3.决策机制不完善。在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决策机制的不完善也可能成为一个困境。由于合作单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策涉及的利益方众多,协商和决策过程可能较为烦琐,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同时,也可能出现政府因投资多而带来的行政干预问题。行业和企业同样作为主体,话语权较小,无法在产业学院的管理中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权力分配和决策机制常常存在模糊性,需要在权力集中与分散之间保持平衡。另外,联合体的利益分配应当公平合理,同时与组织目标相协调。

(三)资源配置的难题

资源配置是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市”为区域,市域内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分布不均势必会对联合体的一体化发展与融合性发展产生影响[14]。目前可以简单将资源配置困境归纳为以下三类。

1.资金不足。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更新、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等。然而,由于各合作单位的经济实力不同,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这需要合理确定出资方式,否则将影响到联合体的运作和发展。

2.人力资源不均衡。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需要各合作单位的教师、专家等人力资源的支持。然而,由于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存在人力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单位可能人才储备丰富,但其他单位可能人才稀缺,如各企业间的高技能人才储备差异、各职业院校间的师生比率差异、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差异、“双师型”教师占比差异等。这将影响到联合体的教学质量和产出能力。

3.教学资源不平衡。在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各合作单位的教学资源可能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区域内职业教育配置资源不均衡,体现为不同教育类别之间的不均衡、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不同县(市)之间的不均衡和公办民办之间的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可能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但其他学校可能缺乏相关资源。这将影响到联合体内部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四)治理机构的不健全

治理机构是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治理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权威性与合法性需要得到保障,公信力和社會认可度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机制和透明的运作来提升。

1.治理机构的建立问题。一方面,如何确定各方的代表和权力分配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难题。不同利益相关方可能希望在决策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权力,这会导致权力博弈和冲突。另一方面,如何确保治理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是一个挑战。治理机构必须能够独立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治理机构的运作困境。一方面,由于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利益和目标,治理机构可能面临决策的困难。不同利益相关方可能对某些决策存在争议,这可能导致决策的推迟或无法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由于各方的资源和能力差异,治理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可能会受到挑战。治理机构需要能够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和合作关系,以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满足。

3.治理机构的权威性与合法性问题。一方面,治理机构必须能够建立起来,并获得各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支持。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以建立起一个稳定和可靠的治理机构。另一方面,治理机构必须能够行使其权威,并对各方的行为和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这需要治理机构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确保其权威性和有效性。

4.治理机构的公信力与社会认可度。一方面,治理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沟通和谈判能力,能够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确保各方的意见和需求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尊重。另一方面,治理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能够及时公开和分享决策过程和结果,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三、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对策:任务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成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目标,有效破解组织身份的合法性危机、权力运作的困境、资源配置的难题等,必须对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进行规范化的认证,建立权责分明资源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并且实施周期化评估使之不断改进完善。

(一)出台规范化的认证制度

出台规范化的认证制度是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培育的重要先决条件,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认证制度是检验申报组织资质和质量的“试金石”。对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进行科学认证有助于解决联合体的权威与合法性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公信力与社会认可度;同时也有助于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等有效参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科学认证。而要实现科学认证,则需要完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要动态研判行业产业发展,加强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本质性需求的调查与研究,建立量化和可视化的认证标准[15]。

当然,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认证绝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机构就能够完成的。《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荐工作的通知》中就有规定,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申报,各设区市教育局要会同发改、工信、财政、人社、国资等部门,统筹研究申报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并明确联合体的牵头单位,包括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管委会)、牵头学校、牵头企业。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省级审核。审核认证的内容包括对联合体的组织结构、产业支撑、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进行评估和审核。要建立起一个从上到下、各部门联动的规范化认证体系,只有通过了认证的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才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正式开展工作。

(二)建立权责分明资源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

治理是保证联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良好的治理机制可以确保联合体的运作效率和公正性,提高联合体的整体竞争力。

1.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建立一套透明的决策机制,明确各个决策层级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决策的过程应该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决策过程中可以使用透明的决策支持工具(如DecideIT等)进行民主决策,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更公平地分配资源,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并且降低复杂分配问题的成本,提高分配效率[16]。

2.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要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及时分享信息和资源,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互信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让各部门成员形成一个坚实的产教联合体,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市级政府财力普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集约、节约理念,立足当地实际引导推动建好用好资源融合载体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有关各方在具体工作中保持行动上的有序对接与协调,在多方协同中实现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对接上的降本、增效[17];建立共享机制,共同利用教学资源、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将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相结合,有效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的目标。

(三)实施客观公正的周期化评估机制

评估是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项目评估涉及持续的监测、教育服务和反馈[18]。通过定期的评估,可以监测联合体的工作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建立周期化的评估机制,明确评估的目标和内容,制定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1.参与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合作单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評估时要充分考虑各合作单位的利益诉求。要确保各相关主体职能有效发挥,将各主体对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满意程度和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目标紧密相连[19]。因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教学质量、学生就业情况、企业满意度、行业或产业贡献率、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

2.评估的过程应公正、客观、科学,充分考虑联合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定期按年度、季度进行周期化的评估,建立开放性的评价标准,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便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20];要综合采用多样化的评估形式,如政府主导的评估、企业主导的评估、社会机构实施的评价、受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委托的第三方评估等。

3.评估的结果不仅可以为联合体明确改进的方向,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参考。政府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和资源的分配,进一步支持联合体的发展。社会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判断联合体对职业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5]曾令发.任务型组织的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型治理[J].学海,2007(4):129-134.

[2]Bennis W G.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 and the fate of bureaucracy[J].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1966,7(2): 41-55.

[3]张康之,李东.任务型组织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6(10):31-34.

[4]周雪梅.任务型组织的出现及其结构特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3-46.

[6]许本洲,温贻芳,张慧波,等.产教融合联合体与共同体建设:路径选择与院校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8):5-11.

[7]张康之,李东.组织资源及任务型组织的资源获取[J].中国行政管理,2007(2):41-44.

[8]Trow D B.Autonomy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ask-oriented groups[J].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7,54(2): 204-209.

[9]Tabernero C,Chambel M J,Curral L,et al.The role of task-oriented versus relationship-oriented leadership on normative contract and group performanc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37(10): 1391-1404.

[10]张康之,李圣鑫.历史转型条件下的任务型组织[J].中国行政管理,2006(11):36-41.

[11](美)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利益偏好与身份认同[M].姚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73-77.

[12]陈扬,许晓明,谭凌波.组织制度理论中的“合法性”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137-142.

[1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构想[J].中国行政管理,2002(4):6-10.

[14]唐智彬.从公共价值创造的视角看市域产教联合体[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6):1.

[15]黎菲,谭梦娜.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培育:实然考察、实践表征、问题透视与应然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6):65-70.

[16]Danielson M,Ekenberg L,Larsson A,et al.Transparent public decision making: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in Sweden[J].e-democracy:a 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perspective,2010(5): 263-281.

[17]吴一鸣.市域产教联合体须精准把握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23-07-04(6).

[18]Madaus G F,Stufflebeam D L.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A review of quality assurance efforts[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84,27(5): 649-672.

[19]贺书霞,冀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中心治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20):38-42.

[20]聂梓欣,石伟平.高职产业学院建构的组织战略分析:理念、模式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5):41-47.

猜你喜欢

市域联合体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