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赋能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探析

2024-01-16佘正昊李冉冉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导师诚信科学家

佘正昊 李冉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1]科学家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技术不断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思想理念、道德品质、价值标准的人格化彰显。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是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基石,也是弘扬和培育科学家精神的根本。科学家精神赋能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是对高层次人才创新驱动的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遵循。[2]

一、价值意蕴:科学家精神对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具有双重价值

科学家精神是新时代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新时代的研究生是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强化。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新时代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理论价值:科学家精神是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思想根基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的有机统一。[3]科学家精神的底蕴是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中不断积累凝聚而成,是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科学真理至上的根本体现。研究生是科技工作者的后备军,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品质,科学家精神逻辑为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方向引领、规定了价值坐标、明确了基本内容。

(二)实践价值:科学家精神是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不强。诚信是研究生学术科研的指南针,而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是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根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而言,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但也存在着风险和考验。研究生学术诚信理念受到多方因素冲击,科技创新的竞争不仅是财力与智力的较量,更是精神与意志的角逐。学术研究是科研人员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探索过程,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精神中坚持真理、独立思辨、践行初心的宗旨,激励并指引着研究生前行的方向。

二、现实缘由: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需要科学家精神引领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流砥柱,但目前存在学术动机功利化、诚信观念淡薄、诚信认知缺乏等问题。而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是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培育中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生需要科学家精神赋予,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做好精神引领。

(一)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评价体系单一,研究生学术动机功利化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弥漫着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的风气,使得部分研究生追求速成、不问质量,过于功利化,导致学术失信事件频发,影响高校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同时,当下高校虽积极推动评审体系“破五维”改革,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科研学术论文依旧占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地位,这也使得研究生忽视科研实践能力及科研道德水平。

(二)研究生导师教导职责缺位,研究生诚信观念淡薄

研究生导师的教育指导与科研监督是研究生科研培养的关键。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逐步增加,使得导师精力分散,无法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学术诚信教育,无法更好地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研究生导师德育教育的缺位,将直接导致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缺失和诚信观念的淡薄。

(三)高校宣传监管不到位,研究生诚信认知缺乏

学术诚信认知是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前提,研究生出现学术失信行为,往往是因为不了解学术规范要求,反映了高校基础性学术诚信政策宣传的缺失。高校监管体系的缺位,易让研究生群体产生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失信行为提供了“便利”,这让本应是学术监管主阵地的高校,成为学术失信的重灾区。

(四)新时代研究生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研究生诚信认同匮乏

研究生是否遵守学术规范除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外,还和学生群体自身的价值认同有关。当下部分研究生因受社会利己主义思想影响,对诚信理念的认同参差不齐,对于科学研究成果缺乏基本的敬畏心理,存在投机行为,做出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对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程度也各有不同,缺乏对科学研究承担责任的基本意识,对失信行为有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做出科研不端行为。

三、实践路径:科学家精神助推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

基于科学家精神对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双重价值,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必须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科学家精神助推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帮助研究生夯实诚信基石、增长责任志气、提升创新底气。

(一)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提升研究生认知水平

认知是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基础,而认知水平与研究生教育环境、宣教力度有关,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认知水平,增强其认同感,进而使得学术诚信意识更加深入人心。[4]高校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场所,可以将其厚植于校园文化,把科学家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以科学家精神对导师、研究生进行善施教化。课程教育是研究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育中,将学术诚信教育贯穿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良好的学术行为规范,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以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榜样、践行科学家精神的信念。

营造校园学术诚信氛围,发挥环境育人新阵地。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提供沃土,也为研究生成长成才营造健康的氛围。学校应开展常态化学术诚信教育系列活动,营造校园学术诚信氛围,强化学生的诚信认同感。学生只有身处廉洁自律的文化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明白学术诚信行为的重要性,让科学家精神在心中扎根。

多维度拓展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强化宣传力度,将校园环境沉浸在学术诚信氛围之中,助推研究生了解学术诚信内容。有效利用全媒体宣传,营造校园良好学风文化环境,提升研究生对科学家精神和学术诚信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行为规范。

(二)强化导师学术诚信正面引导,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

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领路者,在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群体的正面引导,通过导师的示范榜样作用,能够有效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认同感,进而规范他们的学术行为。

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与学术技能的指导。导师的教导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来源,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形成受导师影响较大。导师的教导是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基础,入学之初,导师就应当传授学术规范要求与学术写作的基本技能,并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指引他们在学术诚信的道路上前行。同时,躬身垂范,引导学生在学术科研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在实践中体会科研创新的内涵与价值,锤炼学术技能,树立攻克科研难点的目标与信念。

导师在教导过程中,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基础,做好示范引领的工作。[5]研究生与导师不仅仅是教学指导的关系,更有着德才教育的深层联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导师应将科学家故事作为素材融入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研究生认同科学家精神,让科学家精神能够“接地气”。另一方面,导师要在教导的过程中融合科学家精神,并以身作则践行学术诚信,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加强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切身感受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丰富底蕴;从而提升学术诚信意识,规范学术行为。

(三)创新学术诚信实践活动举措,落实研究生诚信认同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学术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实践活动能激发研究生对学术诚信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传承科学家精神。

1. 开展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强化参与感

首先,在研究生入学之初,通过系列诚信意识“扎根”活动激发学生的诚信信念,比如学术诚信宣誓仪式、诚信承诺书签约仪式等“唤醒”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辱感。其次,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论坛或者沙龙活动,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将学术诚信教育渗透其中,在榜样宣讲、朋辈交流中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意识。再次,举办学术诚信类育人活动,例如征文比赛不仅可以提升研究生文字撰写能力,还能厚植学术道德思想;辩论赛不仅可以提升研究生思辨能力,还能加强研究生对学术诚信深层次要求的了解。

2. 组建师生学术诚信宣讲团,提高认同感

以问题意识、服务意识、目标意识为导向,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学术诚信宣讲活动。选拔优秀师生组建宣讲团,通过朋辈引领形式,有效提升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与导师的学术诚信意识,增强学术诚信认同感。

(四)建立高校学术评价管理制度,激发研究生学术热情

论文一直是考核科研成果的核心指标,近年来,高校等科研机构虽大力倡导科研评价体系“破五维”,但导师科研积极性不足、研究生学术压力大等情况依然存在,高校学术评价管理制度亟待建立。

1. 完善导师考评指标,培养德育型导师及团队

一方面,将德育评价体系作为导师考核的基础标准之一,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提升导师的科研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优秀导学团队的选拔,汇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导师,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优秀导师团队评比,以赛促改,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导师团队。

2. 健全研究生评价体系,激发科研兴趣

当前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频现,一定程度上与研究生单一化的评价机制有关。因此,建立多维度研究生科研评价体系是建设新时代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其一,应关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考核与综合评价,增加学风制度、意识形态建设作为衡量标准,形成德才兼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二,高校应从看重学生科研成果数量向看重科研质量转变,促使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其三,完善研究生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奖惩制度来培养研究生学术诚信的认同感。[6]

3. 加大学术监督力度,形成管理育人的合理机制

管理育人作为高校育人模块之一,是增强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管理时效性的关键。一方面,要以高校各级学术委员会为监督主体,从专业化角度对研究生成果进行抽检,最小范围、最快速度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学术诚信问题,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组建研究生与导师诚信团体,以自查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导师个人的学术诚信监督工作,充分调动个人的学术诚信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管理监督与个人自治相结合,能自上而下形成学术监督闭环。

(五)加强学生学术诚信自我教育,提升研究生诚信认同感

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不仅需要外部的管理监督,更需要研究生群体对学术诚信的认同感,只有其自身认同学术诚信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生自律的主观能动性。

1. 转换思想,铸牢诚信意识

当前大多数研究生缺乏对学术失信行为后果严重性的认知,一部分人还抱有侥幸心理,失信行为层出不穷。但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高校应该通过科学家精神谱系传承转变学生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失信行为的后果,从而树立诚信意识。

2. 明确价值引领方向,以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思想根基

研究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仍存在思想动摇的情况。因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把科学家精神作为其思想根基之一,应使其转变功利主义思想,专注科学研究本身。要让研究生明确学术科研并非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多的钱财,而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必由之路。

3. 坚定研究生信念,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研究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而研究生阶段是思想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研究生应以科学家精神为底气,将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从自身出发深刻体悟科技工作者的实质内涵,体会科学家精神的珍贵与伟大,从先辈们的事迹与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我品德与科学素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融合,主动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导师诚信科学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假如我是科学家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V eraW an g
导师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