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4-01-16董正东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高质量

董正东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2021 年2 月25 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1]实现共同富裕最大的难点是在乡村,发展乡村的重点是建设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起点,乡村学前教育的困境尤为突出。国内外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不仅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而且有助于将人口数量转变成人力资源。[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育不能只集中在少数阶层,忽视贫困国家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则会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3]随着共同富裕理念的不断深化,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然是不可逆的。根据2021 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幼儿园29.5 万所,乡村地区幼儿园9.8万所,乡村幼儿园仅占33.4%。显而易见,乡村学前教育总量供给不足。除此之外,乡村幼儿园的教师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教师合格率较低。那么,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学前教育又该何去何从,乡村学前教育的掣肘因素是什么,发展高质量乡村学前教育的长效机制又是什么?

一、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因此,理解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能更好地加深对乡村学前教育的理解,推动其快速、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推动乡村学前教育“有质量”地发展,则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受到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强调,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尤其是发展乡村学前教育,完善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保障幼儿就近享有“有质量”的乡村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建设。因此,发展高质量乡村学前教育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是教育全局意识和大局观的重要体现。

(二)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逻辑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开端,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教育的起始阶段,背负着振兴乡村教育的伟大重任。乡村学前教育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乡村地区儿童发展的重任。梁启超先生曾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理念,表达了儿童发展与国家未来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教育问题,认为教育通过文化再生产能够改变一定程度的贫困代际传递,改善乡村婴幼儿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的现状。[4]目前,乡村学前教育面临着人口流动量大与学前教育需求增加的挑战,许多适龄儿童只能在学校接受简单的、短时间的学前教育,在家则是和爷爷奶一起做农活、“玩泥巴”等,无法得到系统的教育。因此,应加大对乡村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投入,建立“付得起”“适得度”“可获得”的乡村学前教育体系,推动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步改变乡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

(三)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

乡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有力支撑。为偏远山区和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提供高质量的乡村学前教育是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手段。21 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致力于解决乡村地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现如今,虽然乡村学前教育解决了“量”的问题,但是乡村学前教育又出现了“入好园难”“入好园贵”的问题。

一方面,乡村幼儿园在师资、经费及硬件设施上欠缺,具体表现为存在43.79%比例的“教育经费和专业教师”欠缺,23.57%比例的“整体设施欠缺,两个都欠缺:乡村幼儿园占比32.64%”。[5]另一方面,乡村幼儿园在园人数呈下降趋势,2021 年乡村在园人数约为2308.32 万,预测到了2035 年会下降为1327.22 万。[6]

二、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乡村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21 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资金投入少、起步晚等原因,农村学前教育仍然是学前三年教育的“短板”,制约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师资匮乏且专业性低,制约乡村学前教育发展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数量充足且专业性高是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但是,现有的乡村学前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支撑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乡村学前教育教师总量少。2022 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有29.5 万所幼儿园,其中乡村幼儿园占66.21%。根据教育部2021 年8 月公布的数据,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为322.18 万人,其中乡村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共有53.64 万人,占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的16.65%,不足1/5。乡村幼儿园约占全国幼儿园的3/5,而乡村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仅占全国的1/5。显而易见,乡村学前教育的教师严重缺乏,进而导致乡村学前教育的师幼比严重失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乡村幼儿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难以获得发展。

另一方面,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理论与专业水平不足。首先,乡村学前教育教师学历水平较低。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1 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7.60%,其中乡村为77.33%,比城区低15.06 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较低。其次,乡村学前教育教师职后培养的频次与质量较低。受限于经费与地理位置的影响,乡村学前教育教师职后培养相对较少。并且由于乡村幼儿教师专业性较低,他们更多的是学习与探讨经验层面的问题,很少上升到理论层面,教师专业性有待提升。

(二)课程模式泛化,难以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课程

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目前,我国乡村学前教育的课程面临着较大的问题。首先,乡村幼儿园照搬大城市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课程的使用主体是幼儿,使用前提是幼儿的前期经验,缺乏前期经验的课程与游戏对于幼儿来讲是枯燥无味的、毫无意义的。但是乡村幼儿园对此知之甚少,一味地认为大城市幼儿园的课程是优秀的,只要照搬他们的模式,乡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其次,乡村幼儿园盲目搬用国际著名学前教育课程。部分教师认为此类课程得到国际的认可,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此类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在乡村幼儿园在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性较低的情况下,自然难以全面理解消化且灵活运用国际学前教育课程。最后,乡村幼儿园难以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在调研期间,大部分乡村幼儿园在谈论“安吉游戏”时,针对的是能不能照搬“安吉游戏”、购买“安吉游戏”的材料,而不是“安吉游戏”是怎样形成的、背景是什么等问题。乡村学前教育课程发展陷入了误区,教师可以学习“安吉游戏”等课程的理念,而不是“照虎画猫”,徒有其表而无内涵。乡村幼儿园地处广袤的农村,地理条件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千差万别的风土人情与当地文化,非常有利于开发园本课程,形成乡村幼儿园的园本特色。但是,由于乡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管理理念等的落后,以及教师能力的欠缺,导致乡土资源难以应用于幼儿园课程。

(三)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园共育难开展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园共育不仅能够加强幼儿园对幼儿家庭情况的了解,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推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而且也能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情况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但是,受乡村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乡村学前教育开展家园共育格外困难,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一方面,乡村幼儿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首先,受限于乡村文化环境的影响,家长难以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是中国幅员辽阔,乡村的分布面积广大,外来思想很难传播到村级单位以至各个家庭。二是限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家庭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家长里短,而不是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因此,家庭教育只是“闭门造车”,缺乏先进理论与经验的碰撞。其次,乡村家长学历较低难以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历水平与个人阅历是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基础。2022 年发布的《2021 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指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占比为50.98%。不难看出,乡村家庭整体学历水平大多是在大专及以下。因此,乡村家庭在学习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他们不仅难以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而且也缺乏自主检索家庭教育理念的方式方法。

另一方面,乡村幼儿家庭难以配合幼儿园完成家园共育。一是受家庭经济基础的影响,大部分乡村幼儿为留守儿童。乡村幼儿园组织的家园共育活动以及亲子活动等,乡村幼儿家庭难以开展。乡村幼儿的父母大多在城市务工难以参加,而且祖辈也没有精力去参与这些活动。二是大部分乡村幼儿父母在时间和能力方面难以实施家园共育。与公职人员“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同,乡村幼儿父母几乎全天都在忙碌,工作时间长达10—12 小时,回家后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幼儿互动,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并且,有些幼儿园在设计亲子活动时没有考虑家庭现实状况,如剪纸、画画等,家长缺乏此类活动经验,自然难以完成此类亲子活动。

三、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对之策

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乡村学前教育是“短板”。当前,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当前应将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实际与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紧密结合,以优化教师队伍、运用本土资源、强化家长养育为主要着力点,构筑新时代普及化高质量的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强教师职后培养

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提升教师质量,只有教师质量水平提升,在园幼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乡村幼儿园必须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一方面,在新入职教师选拔上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要求。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保育师资格证是入职幼儿园的必备条件,摒弃以往部分乡村幼儿园的入职方式,如“宝妈”优先等。另一方面,必须清除“无证”的幼儿园教师。教师质量才是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证,“滥竽充数”的幼儿园教师只会降低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在此情形下,必须清除幼儿园中“无证”上岗的“宝妈”们,确保教师的专业化,保证教育质量。

其次,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养。一是幼儿园要经常组织园内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老教师带动新手教师的发展。二是各个幼儿园之间也应加强互动,吸收各幼儿园的先进经验,推动幼儿园教师取长补短,高质量发展。三是邀请专家学者来园指导和开展讲座,及时补充与更新园内教师的理论知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结。

(二)立足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幼儿园课程在学前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首先,对已经实施的课程开展反思与讨论。一是评价课程的实施结果,即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发展。课程是否合适也必须通过幼儿园实践的检验,“优胜劣汰”,剔除实施效果差的课程。二是讨论教师实施课程中的难点。结合全园的教师力量,不断反思与讨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提升教师使用课程的能力。其次,“学习”而不是“照搬”。乡村幼儿园在课程方面大多有“抄袭”的弊病,无论课程是否合适,不假思索地直接使用。在这种情形下,很多课程是不适用的。针对“舶来品”,乡村幼儿园不应直接“拿来”,更多的是要学习理念,“是什么”“怎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学习能力。最后,利用本土资源创建园本特色。一是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乡村拥有大量的土地,有山有水有树,其自然条件是城市幼儿园无法比拟的。但是,实地考察发现乡村幼儿园很少利用这些资源,一些教师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二是利用乡村的文化资源,要善于利用不同村落的文化创建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联结,提升乡村幼儿园的活动特色,推进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强化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园共育发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与幼儿家庭联系的纽带,良好的家园共育能更好地推动幼儿发展。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家庭,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园共育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充分与幼儿家长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充分获知幼儿在家庭中的前期经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园共育活动,更贴近幼儿家庭的实际,提升家园共育的完成度,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加强宣传,转变家庭育儿思想。家园共育不能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家长认为其毫无意义,只是在给家长增添任务与负担。因此,幼儿园必须积极组织各种讲座等活动介绍家园共育的作用,转变家长家园共育“无用论”的想法,提升家长的参与度。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积极把幼儿在园情况告知家长,做到幼儿园一日活动透明化、公开化,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从而促使家长更愿意配合教师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高质量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