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挑战与要求

2024-01-16沈朝阳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运动员政治思想

沈朝阳 叶 强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世界一流竞技体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动员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和主要代表,不仅要在赛场上展现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也要在精神文明方面树立良好的形象。体育事业作为国家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提高体育综合实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强国梦想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竞技体育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深入研究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寻求突破的路径,对于改善与加强竞技体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与时俱进是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永恒主题。随着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层次有了更高要求[2],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时代特征,并随之显现出许多新的创新之处,包括精神内涵、内容建构、教育方式、保障体制等方面,体现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时代新特点。

(一)为国争光:精神内涵与时代主题的契合指向

为国争光是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赛场展示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精神是运动健儿在体育赛场上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品质的高度概括与凝练,也是追求卓越、挑战自我、代表国家和民族荣誉的精神追求,更是运动员将个人事业梦想与体育强国梦想融入民族复兴梦想的奋斗写照,始终与时代主题高度契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精神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不同时期的体育精神折射当时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与政治环境,因而具有不同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主题。[3]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齐心,努力突破封锁困境,涌现出一批爱国健儿,体育精神主要体现为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乒乓外交”为代表的体育外交展现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国家形象,体育精神则主要体现为英雄主义精神和竞争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健儿重返国际奥林匹克赛场,并与国际选手展开平等交流,体育精神主要体现为公平竞争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国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不仅升华为中华体育精神,同时成为展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当前,新时代体育精神正愈发成为凝聚全社会的重要力量[4],而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内涵的关注、时代主题的关照、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和智育导向。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发展动向,引导运动员塑造崇高的精神目标,不断塑造运动员体育精神内涵,使其在培养优秀体育成绩的同时,更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能力。[5]这样不仅能够培养素质全面、思想坚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的新时代运动员,更让体育成为激发全社会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引领全社会凝心聚力、自信自强的新风尚。

(二)自我超越:内容建构与强国梦想的联通焦点

自我超越是每一名运动员追求极致、永争第一的心之所向。超越自我之难体现在任务与时俱进和目标观念认同。当前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以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为中心,以新时代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其道德修养、塑造健康人格,并在追求卓越过程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为此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来源、划分等直接关系运动员的事业成功与职业发展。[6]目前,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出现三个方面的趋向。

一是来源宽泛、类型多样。运动员在更高更快更强之路上会探索新的训练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运动员从外在到心理的各个层级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过程均得益于社会其他领域协同发展,因此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源几乎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主体鲜明、互动全面。运动员自我超越的过程不仅需要自身坚定的意志力、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他人的鼓励与支持。为此,不同于过往集体说服式教育,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倾听运动员群体诉求,走入运动场地、走向训练一线、走近决胜时刻,同时教育目标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教育过程显性与隐性结合、教育方式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关键的教育内容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三是程序科学、流程规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赋灵铸魂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系统性、科学性更强,常态化、制度化教育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运动员训练比赛生活,而稳定的内容建构制度,强有力保障了运动员个人梦想与强国梦想之间的联通,保证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和长期性。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建构的来源、过程到程序,无不反映运动员的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强国梦想相契合,更满足当代运动员的需要和期望。

(三)守正创新:教学方式与育人目标的融合路径

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特质。它不仅是我们党探索现代化道路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密钥,也是我国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只有坚持守正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不断赋予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让中华体育精神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牢牢扎根。实现守正创新,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系统推进与把握大局融合。守正意味着坚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必须辩证地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将之融入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谋划和推进。二是增进视野与坚定自信融合,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要不断拓宽运动员国际视野,引导运动员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同时要善用历史文化资源,帮助运动员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灵活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化。三是促动灵魂与有效转化融合,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让运动员由知向行转化,不仅用细致学理分析回应运动员、用透彻思想理论说服运动员、用真理和理想号召引导运动员,实现融会贯通,更要更新教学理念与创新方式,紧密结合当代运动员的群体特征、思想特点,做到触及灵魂。运动员既要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又要服务体育事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为此,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运动员心理特色,实现“灵魂上的触动”而非“形式上的生动”,注重叙事转化,增强互动性,从而使守正创新让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聚人气、接地气、强骨气、提底气。

(四)敢于争先:保障体制与主体需求的衔接之源

运动员是一个伟大的英雄群体,他们在勇攀高峰、搏击奋进的征程中坚毅前行,敢于争先是他们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支撑他们前行的核心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战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完成了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运动员为国争光、不断进取的优良传统,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供更加坚强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标准。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办法,对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充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和维护权益。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保障优秀运动员的正当权益,及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不仅举行高规格的褒奖表彰大会,向优秀运动员授予荣誉,而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不断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先进模范和光荣示范,对其他运动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效仿作用。三是营造环境并提升效能。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致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调公正和公平的运动伦理,使运动员相信努力和能力会被公正评价和认可,激励运动员敢于争先。经过几代体育工作者的实践检验,得益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独特效用,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能调动各领域的优势资源,给予运动员全方位关注,使运动员能更聚焦训练这一中心工作,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对祖国、民族、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对事业、目标、梦想的热爱和追求,调节对苦难、困境、失败、伤残、疾病、金钱、荣誉等各种考验的态度和情绪,从而在体育竞技中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成就[7],推动我国体育实现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发展,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宣传积极健康的大国形象,展示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不断深化体育改革,积极更新体育理念,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理论指导。然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不同文化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交融交锋、博弈激荡,运动员群体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困扰、忧虑与困境,如对自身定位和责任认识不清晰、对国家和民族利益认同不够深刻、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的理解不够全面等,给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

(一)意识形态风险: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自信困惑

意识形态导向决定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体育因其特殊的对抗性和外在的竞争性,往往视为一种民族国家的象征,难以与政治及意识形态相剥离。

首先,意识形态多样性带来认同困难。现今社会存在着多样化的意识形态观点和价值取向,这种多样性可能导致运动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应持何种价值观和立场产生困惑,如我国运动员在参与国际交流和竞赛时,经常会遭遇西方媒体和舆论的歪曲和抹黑,甚至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刁难,一些运动员出现了政治自信的困惑,甚至被西方的错误思潮所影响和误导,导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发生动摇。其次,对敏感话题理解误判引发言行不当。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涉及政治敏感话题,比如国家形象、社会发展等,不同的意识形态观点可能对这些话题有不同的解读和态度,运动员在面对这些话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而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的放大镜效应使其失当言行的影响很容易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甚至威胁政治安全,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阵地。最后,个人主张处置不当触发矛盾。运动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来自教育机构、领导和教练等权威性的教导和指导,而个人意愿和主张可能与这些权威性的教导存在冲突,运动员对坚守个人观点还是顺从权威感到困惑,这种矛盾、冲突乃至对抗容易以意识形态形式或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来。近来,受俄乌冲突、中美经济脱钩等因素影响,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给体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风险,大到大型赛事的举办,小到运动员的言行举止,体育和奥运会被政治化的风险日益加剧。只有使运动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四个自信”,才能让他们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从容、更加坚强、更加奋进。

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对体育领域政治风险与意识形态风险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运动员群体的集体忧患意识,从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角度守好竞技体育主阵地,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体育行稳致远提供强大思想保障。

(二)媒介环境芜杂: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困扰

媒介环境对于运动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有着深刻影响,媒介环境不仅是运动员展示自己、接受社会评价、获得荣誉和支持的平台,也是运动员接受信息、学习知识、形成观点、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的加深加快,特别是新媒体互联网时代,开展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各类媒介平台,扩大教育深度和广度,但是错综繁杂的媒介环境也容易对教育质量造成影响。

一是信息泛滥。媒介环境促进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效果,增强运动员认同感和参与感。但在当前复杂多元的信息社会,海量、快速、碎片信息对运动员认知和判断能力造成干扰和混淆,使其难以辨别真伪、轻重、对错,容易受到误导,难以建立系统性的思想和观念,甚至导致运动员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消极应对或无视。二是信息失真。媒介环境增强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互动性,然而一方面,当前媒介环境存在虚假和负面信息的可能,运动员容易遭遇不实报道、谣言、炒作等不良信息冲击,形成误导或心理困扰,影响思想和信念,另一方面,当前媒介环境存在不同观点和立场,运动员容易被不同立场的报道和评论所淹没,难以准确地辨析和判断,出现矛盾和困惑。三是信息乏力。媒介环境挑战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运动员生活较为单调,训练学习更为乏味,临近比赛时会面临巨大压力,不仅缺乏全面和广泛的信息来源,难以获取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理论等知识,限制个人的学习与成长,容易导致认知局限,同时影响思想政治互动和交流,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支持和参与教育互动和交流,限制个人思考和反思,进而使得运动员学习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丢失。

面对新媒体的高速变革,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也需要对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资源、教学方式、体系机制等带来更高要求,陈旧的模式和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变化,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适应繁杂媒介环境中寻求改变。

(三)自我能力不足: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能力忧虑

教练员、领队等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品德修养、态度情怀等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影响,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等。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变化的双向教育过程,教育者在面对运动员的思想观念多样化、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个性化等问题时,主导教育教学过程能力上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是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支持。由于学训矛盾、时空限制等缘故,运动员必须接受个性化教育,对教练员等教育者教育支持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开展差异、灵活、精准教育教学,然而在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内容简单、方法机械、方式粗暴、沟通欠缺等现象,部分教练员、管理人员等未能融入运动员内心,导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二是激发示范效应的品德修养。教育者品德修养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认同和尊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模范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运动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动力,然而受传统体育管理体制影响,导致过度专业化、行政化、商业化等现象泛滥,部分教育者存在家长作风、官僚作风等不良习惯,难以做到以身作则、表率示范,进而影响运动员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营造温情氛围的态度情怀。教育者的态度情怀对塑造运动员的健全人格和职业素养有深远影响,教育者的关爱和激励能够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职业追求,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责任感。然而现实中,教育者往往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不少教育者抱有走形式、敷衍了事的态度,导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情感、温度。

(四)协作体系松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协同困境

运动员成长成才不仅取决于个人努力修为,亦是由家庭、班队、社会等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协作体系可以促进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不仅关注体育技能和竞技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等方面的培养,提供全方位教育资源和指导,帮助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当前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难以形成体系协同,各自为战甚至互相矛盾情况较为突出,呈现出交互困境。

一是教育主体众多,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教育机构、体育协会、社会组织等的协作,各个机构在价值理念、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等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在运动员群体中更为突出,特别是竞技体育训练比赛压力较大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充分关注和实施,更引发教育主体间合作张力加大,难以形成有效沟通。二是教育资源不均,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协作体系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教育、体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互惠互利,各方通过协作可以共同研究实践、分享经验成果,从而提高质量并扩大影响力,然而受经济条件、地域差异、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和群体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或匮乏的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三是教育机制脱节,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协作体系的运作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体育文化和社会形象,然而在内容和方法缺乏整体统一的教育思路和标准,容易脱离社会环境,无法充分贴合当下的社会需求和现实情境,导致运动员在面临社会问题时无法从容应对和轻易理解。

应对运动员全面发展要求,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各方沟通协调、资源整合平衡、标准方针统一,确保教育一致性和综合性,使运动员群体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三、新时代对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体育作为国与国角力竞争的重要场域,新时代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更加需要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知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化运动员为国争光意识、保持自我超越态度、秉承守正创新理念、展示敢于争先作风,不断推动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发挥思想引领的时代价值和现实作用。

(一)精准定位:站稳政治立场,明确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旨归

为国争光是新时代赋予中国竞技体育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运动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运动员的需要和动力。只有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竞技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为民族增添自信,完成为国争光的使命。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从运动员的需求和期待出发,培养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与价值观自信。

一是坚持差别性与广泛性相结合。运动员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需要开展各个级别、各类项目的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动全体运动员广泛参与,采取个别、小组、集体等组织方式,直指运动员的心理需求和现实期待,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性,这样的教育才最具代表性、最接地气,最终获得运动员的满意与认可。二是坚持多样性与层次性相结合。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群体、项目、领域,而应该坚持多样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不论业余还是专业、单人还是团体、一线还是二、三线等,既要针对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运动员,也要针对默默坚持、甘当绿叶的普通运动员。三是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健儿要秉承先志,积极利用和发扬传统,例如江苏击剑,要善用辉煌队史教育新人运动员。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前特点,多挖掘当前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为祖国荣誉努力奋斗典型案例,将许多良好的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在顺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的同时,也将传统精神和优秀事迹口口相传,发挥出新的时代价值和引领作用。四是坚持时效性与常态化相结合。时效性体现在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或阶段性重要任务时,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稳定锥和支撑臂作用,而常态化要求在日常训练、比赛、学习中广泛开展教育,将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准政治立场、守住政治底线,不断提高运动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做到对党忠诚、对国家负责、对人民有爱、对事业有情,才能使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根本性和思想性作用。

横槊应知气已骄,貔貅百万葬江潮。东风纵不周郎便,未必春深锁二乔。[注]胡晓明、彭国忠主编《江南女性别集二编》,第83页。

(二)拓宽渠道:讲好体育故事,增进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

体育故事是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能够展示运动员在体育事业中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难,以及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优秀品质。讲好体育故事,能够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视觉化、情感化表达,增进运动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

一是要挖掘内涵,多角度、跨时空、跨地域讲体育故事,一方面选择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积极意义的体育故事,可以是历史上的经典赛事、运动员个人奋斗的故事,或是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横纵向对比、多层次辩证讲述体育故事,可以梳理身边同伴、国际巨星、传统典范、焦点人物等人的事迹,通过挖掘故事内涵,突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念,提炼出可以向运动员传递和启示的思想和精神,赋予责任感和现实感。二是要引发思考,必须依托真实的体育事件和案例叙述体育故事,通过运动员与实际案例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认同,同时控制体育故事呈现方式,通过提供一些疑问或情境,引导运动员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思辨体育故事中的价值观和决策是否符合他们的观念,从而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三是要增进互动,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激活体育故事,使运动员能够在体育故事中产生情感共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道德、责任和品质,更可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等方式参与其中,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等让体育故事动起来、让角色形象活起来,增强体育故事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穿透力,拉近运动员与思想政治教育间时空、心理和情感差距,增进运动员学习效果和价值认同,从而更加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广泛开展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多角度、多方位、多样化、多元化地讲述体育故事,正向激励和反馈运动员成为体育故事的主角,用言行举止、精神风貌、成绩表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魅力和优势。

(三)增加厚度:整合资源力量,营造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协作氛围

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驱动体育终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来源,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各环节深化合作,增强资源厚度与力量,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和谐协作氛围,从而推动运动员培养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

一是凸显价值引领,围绕培养和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供思想道德、学术能力、体育技能、领导力等方面综合性、多领域的教育支持,塑造运动员积极向上、责任感强、公平诚信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水平。二是加强主体作用,家庭是运动员最亲密的依靠和支持,运动场是开展班队教育的主要渠道,社会是教育教学成效的施效空间,家庭、班队、社会等教育主体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专业培训与教育支持,推动教育机构、体育组织、社会组织等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三是发挥教育功能,通过多方协作、合作研究等方式实现对运动员的个性化关注与教育支持,加强专业培训、学术研究、教育指导等力量的参与,推动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体育文化和提高社会认同感。四是创新教育模式,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在线教育、互动学习等方式的应用,提升运动员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和体验,引导运动员正确看待社会思潮、现象、问题等,增强辨别、抵御等素养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和互动等方式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管理信息化,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规范协作体系各个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生态空间,增加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感、参与感、获得感。

只有通过整合体育内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一个涵盖生活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等多个方面的协同育人平台,助推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养的实效提升。

(四)深化践行:搭建实践平台,推动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运动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内化于心,传授运动员理论内容核心要义,更需外化于行,引导运动员切实开展实践行动。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拘泥于形式、方式、场所,而应走入运动场地、走向训练一线、走进决胜时刻,要积极搭建各类运动员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平台。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运动员训练活动具有鲜明实践性,训练场馆、赛事活动既是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竞技能力提升的主战场,更是向社会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来源地,有效挖掘训练活动的思想政治实践资源,能赋予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特色。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培训、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让运动员更加了解自身的责任使命,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对训练场馆进行环境改造,如建设体育思政文化墙、红色体育读书角、红色体育故事多媒体导读机等,让运动员训练实践平台与思政空间深度融合。二是创新实践方式,一方面提供实践指导和辅导,鼓励参与实践项目的策划、目标设定、行动计划等,确保运动员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形成习惯;另一方面推进经验分享与互动,组织如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和展示等活动,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深化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三是创造实践机会,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和时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演讲辩论比赛、新媒体制作竞赛等,引导运动员学党章、学四史、学思想、学政策、学法规、学典型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可以帮助运动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紧贴新时代发展要求,关注国家发展大局,着眼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握实践活动与政治理论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推动运动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四、结语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体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价值和重要性都不能被忽视。迈入新时代,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和复杂,实现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敢于直面不同的困境和挑战,积极从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要素中寻找突破口,助力运动员个体发展和服务竞技体育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运动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