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训竞践”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途径的研究

2024-01-16佟亚辉刘秋月

文教资料 2023年1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基层融合

佟亚辉 刘秋月 周 波

(1.牡丹江师范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 2.牡丹江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3.牡丹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的支撑,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协同起来,才能有效促进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创新创业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新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发展

(一)“思政引领,双创育人”是创新创业教育正确发展的目标导向

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有赖于二者发挥“三全育人”的载体作用。高校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体系中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弘扬用辛勤劳动、科技创新取得成就和获得认可的时代楷模。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也必须贯彻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使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能够在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地课程体系的加成,而是通过参与、渗透、协同的方式,润物无声地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当中,使大学生能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为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发展开辟新的成长空间、拓展新的教育内涵。

(二)“敢闯会创、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

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规格和质量。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上敢闯会创,在价值取向上成为拥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必定是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也首先应是政治上过硬的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合优化升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

目前,人才培养体系和有效路径缺失的问题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对分离,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有效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只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少创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强效黏合,从而造成二者的脱节。[2]

(二)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建设各自为政

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机制和载体融合不充分,缺乏一体化载体平台建设思路与有效路径,阻碍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同频共振,各自为政,载体平台建设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效能发挥作用不足。

(三)协同发展的引领保障不到位

由于在打通学科专业领域、推动产学研互促、实现校地企协同有效推进二者融合方面做的不够,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能落实、落细、落地。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乏,顶层设计还存在不足,体现在联动保障机制不完善、支持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整合,这需要学校教育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3]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影响因素

(一)融合的理念还未更新

部分高校已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并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融合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一是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学生创业行为,以学生自主创业率高低来衡量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优劣,没有上升到师生的理念与行动自觉的高度;二是个别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还停留在口号式宣传、形式化推进层面,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三是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手段更新不足,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得不够。

(二)课程的建构还未合理

虽然高校已经着手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但是课程建构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度还不高:一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着重讲授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涉及不多;二是课程实践教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不够,缺乏带领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基层社区、乡村、中小微企业,感受、体验、锻炼、实践的经历,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还停留在获得财富价值层面,还没有完全树立投身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

(三)师资的选配还未充足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推进了创新创业教师的选配,但更多的是兼职教师。一是专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员、有基层创新创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储备不足;二是在拥有创新创业技能基础上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熟悉学生教育管理的师资不足,师资队伍在推动创新创业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创业观方面做得不够。

(四)评价的机制还未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健全:一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考核仍停留在形成创新创业计划书等基本技能的考核阶段,未能形成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对创新创业精神、文化、信念的综合性评价;二是学校较少提供学生反馈通道,虽然课程教学结束后一般也有评教、评学活动,但是学生囿于固有思维观念,多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边缘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反馈内容较少,闭环的反馈通道没有完全建立。

(五)资源的整合还未有效

目前,个别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多数挂靠到就业部门或者教务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没有真正从管理层面完成独立设置:一是没有统一机构,缺乏对相关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二是课程建设没有顶层设计,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纳入不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轨碰撞交流较少;三是缺少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战略规划,使其难以快速、畅通、高效地开展和推进。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途径研究

将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应以导为基础、训为抓手、赛为动力、践为载体,形成理想信念教育融教学、理想信念教育融培训、理想信念教育融竞赛、理想信念教育融实践的“四融入”模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使创新创业教育同时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造特色培养范式。

(一)导入课程体系,使理想信念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

目前,大学生存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对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发展态势了解不全面、自身职业专业核心能力较弱、不能胜任社会需求以及基层创新创业意愿不强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是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有了理想信念这个核心支撑,创新创业也就有了指引和方向。

一是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师要讲清“为什么要创新创业”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还要讲清把个人奋斗融入现代化建设的途径、思路和方法。学校要通过出台专门的政策让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创业课程的设置,还要划拨充足的专项资金来保障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协同做好课堂的教育和管理。[4]二是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要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党团课、形势与任务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会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职业观和人生理想。三是了解国家基层创业就业的政策机遇。学校可邀请毕业生、校友以及创业成功人士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宣讲会等,通过讲述自身的成功创业故事及责任担当,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二)训练创新创业技能,使创业报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抓手

“成才报国、振兴中华”是我国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也是新时代最生动最实际的爱国主义,这种理想信念应根植于广大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创新创业为无数青年大学生提供了砥砺青春、实现梦想、创业报国的无限种可能。新时代大学生只有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发展进步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一是要在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升过程中,把创业报国理念贯穿始终。创新创业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拥护者、践行者、传播者,以创业报国之心笃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创业意识的产生、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政策的利用以及创业行动的规划与实施中,引导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开启创业报国梦想。二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解决国家发展建设中“卡脖子”的技术和难题,为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国家助力担当。三是要引导学生把所学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与新时代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个人所学与国家所需相结合,坚持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确保创新创业人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在创新创业报国实践中建功立业。

(三)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使互鉴互促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这为培养“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更多途径。

一是高校可以成立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实践中心,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项目,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实战历练,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5]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提供了新平台。二是通过比赛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的变革。近年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生动案例,这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和范式。通过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科创融合,进一步挖掘、重构、整合各方有效资源,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促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三是搭建赛后成果转化平台。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争取地方政府及企业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出台优惠政策,拓展创新创业渠道,培养实践应用型创业人才。[6]比如,学校可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挂靠属地市域创新创业产业基地等,建立一支既懂企业管理实践、又懂创新创业规律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竞赛、训练营、双创项目中涌现出的有发展潜力、有开发价值的优秀成果进行落地转化,推动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辈出,推动高校科学技术研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推动创新创业实践,使基层创业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下,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其参加更多的公益性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7]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多次鼓励大学生们“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去真正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勉励同学们“立志要高、起步要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端正择业观念,精准定位,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号召同学们“选择到社会最需要,到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金句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深信笃行并为之付出自觉行动的人生信条,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指引和工作方向。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要使大学生深入认知了解基层乡村、社区的职业环境概况,了解基层创新创业及未来发展态势;二要使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感悟基层创新创业工作环境,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奉献基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走进乡村教育、走进非遗传承、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基层创新创业蓬勃生机,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基层治理的担当,培养他们奉献基层的家国情怀;三要鼓励大学生开展多维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奔赴基层。围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红色文化传承与红旅开发等内容,建设符合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必备的素质拓展基地、职业体验基地、职场实战基地,端正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价值观,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与能力,树立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基层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基层融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层在线
《融合》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