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2024-01-15

职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济宁市技工学院

我国于2022年11月正式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健康照护项目、家政服务(整理收纳)项目等,成为本次大赛的最大亮点之一。

济宁市技师学院在本届大赛派出5名选手,分别参加了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网站技术、人工智能训练、集成电路工程技术4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银2优胜的好成绩,其中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的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获银牌、人工智能训练项目获优胜奖。本期《职业》杂志“校长对话”栏目邀请济宁市技师学院院长杨楠,介绍该学院开展特色办学、专业建设、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经验,与读者分享。

济宁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和全国首批国家级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也是山东省首批7所技工教育优质院校建设单位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年职业培训鉴定5万人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涵盖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40余个。

Q 我们了解到,今年是学院建校65周年,多年来,学院聚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集团化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请问学院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A 為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精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指示精神,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0月,由学院发起,首批联合129家企业、19所技工院校、3所职业培训机构,组建了山东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集团通过创新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统筹推进集团院校和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实质化合作,整合集团内各类资源,实行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调配、培训鉴定、科研创新“六统一”,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体。其中,统一教育教学平台,就是集团院校专业设置、教学方案由集团统一研究确定,校际专业实行错位发展,有效解决了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也拓宽了县级技工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实现以强带弱、错位发展。统一师资调配平台,就是实行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双向互派机制,集团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产业教授”由集团统一调配使用,制定《集团人才共享暂行管理办法》,畅通师资流动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资特长优势。统一科研创新平台,就是集团成员单位共享现有生产和科研实验设施设备,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实验室,既盘活了集团内部资源,避免有些设备、场地长期闲置,也有效解决了技工院校实训设备投入不足和单个企业科研设施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为高效推进集团院校、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实质化合作,济宁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先后两次出台《支持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专项扶持政策。通过多年的实质化运行,走出了一条校企共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校企、校地、校校和学生”的互动共赢。

Q 我国于2022年11月正式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我们了解到学院有40余个专业,围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近两年学院开设了哪些新专业?为什么选择设置这些新专业,有哪些背景?

A 济宁市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也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更为突出。学院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企业”工作思路,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济宁市“十强”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论证,保持优势专业,发展潜力专业,整合相近和重复专业,实施专业优化动态管理,全力搭平台、提技能、强服务、增专业,竭力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学院专业设置稳定在40余个,其中6个专业获批全国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建设专业,2个专业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教改试点专业,2个专业进入山东省百强名牌专业,1个专业入选山东省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通过市场调研,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现实需要,近两年新增了家政服务、健康服务与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6个专业。

以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为例,济宁市目前有7家化工园区,各个园区产业定位明晰,发展重点相对突出,园区基本实现了相互协作、特色化、错位化发展,已形成以煤化工为主导,橡胶制品、盐化工、新材料等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工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济宁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00家,实现营业收入905.98亿元、利润51.53亿元。化工新材料企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技术人才。根据2020年济宁市紧缺人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需求信息情况分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包括岗位需求)有500余人。当时在济宁市职业院校中还没有开设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的院校,仅仅开设化工工艺及应用化工类专业,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为此,学院积极对接济宁市高端化工优势产业集群,瞄准济宁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大力加强高分子材料、化工工艺、生物化工、化工分析与检验等专业体系建设,为济宁市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Q 开设这些新专业得到了哪些扶持?学院如何进行新专业的专业建设?

A 学院开设的新专业得到了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济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对学院新增专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业务上给予了大力指导,对于成功创建为省级、国家级品牌专业或专业群的院校,分别给予补助资金30万元、50万元。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例,学院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围绕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成具有真实工作场景,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场所;加强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学院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技工教育发展规律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培养政治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汽车智能技术产业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

Q 请您分享一下学院在技能大赛选手选拔、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并谈谈学院在近年来还获得了哪些新成就、新成果?

A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育才,成立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院长牵头,组织实施落实各赛项集训计划,制定目标责任制,确保集训工作向高标准、深层次发展,时刻给选手树立敢打、硬拼、争第一的思想,准确把握好技能大赛的精神实质。集训过程中,坚持“分级实施、系统推进,以点带面、持续提升”的原则,突出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2个重点环节,按照“强基、提升、超越”3个阶段,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提升集训选手的技能水平。“强基”阶段注重夯实技能基础,强化基本素质;“提升”阶段关注技能应变能力,提高竞赛水平;“超越”阶段突出创新力和发展力,提升综合能力。每个阶段根据训练成绩和多次考核成绩,分批选拔种子选手,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集训模式。

近年来,学院师生共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67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9项。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5G+MR资源开发项目职工组一等奖和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育婴员项目职工组金牌、学生组银牌,农机修理工项目职工组铜牌、学生组银牌;2022年,获得第三届全国信息产业新技术职业技能竞赛电子商务师项目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灯具设计师项目学生组三等奖;2023年,获得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项目二等奖。

Q 济宁市是孔孟之乡,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学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A 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育心+军事化管理塑性+企业7S化管理培能”育人模式,构建“四工程、六融入”育人体系,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孝诚爱仁教育、校园品位创建等育人工程,提升立德树人新合力。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依托“孔孟之乡”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心工程,编撰《传统文化每课一语(论语)经典解读》教材,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积极开展儒家文化每课一语、每日一诵活动,每节课课前教师讲授一句儒家经典,每天晨读时间诵读一刻钟经典名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修养,涵育“德技双馨”技能人才。同时以“三全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创新推广“互动式”思政教学模式,遴选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逐步完成课程思政改革全覆盖。积极打造技工院校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基地,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师资。先后举办8期师资培训班,来自山东省内外112所技工院校的510名思政课骨干教师参训。

Q 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A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清楚。学院作为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充分利用技工教育集团平台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实质化、全过程参与办学决策,做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一是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决策。由集团内企业与院校共商共建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培训等,让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从根本上解决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问题。集团内院校与京东、吉利等300余家企业开设订单班次210个,覆盖68%的在校学生,与山东荣信、辰欣药业等58家企业先后开展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3000余人次,校企联合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30本、精品课程32门。二是企业专家直接参与教学。建立校企“雙向互派”工作机制,共享优质教师、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建成由750位专家组成的人才资源库,聘请30余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实训教授”,让学生在学校即可掌握企业一线先进实用技术。三是企业生产场景直接搬进课堂。校企联合打造智能制造、高端化工、京东校园等实习实训平台,把生产任务带进课堂,在校园内开启职场实战,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融合推进,上学与就业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即可直接上岗工作。

学院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企业”,推动产教多层次深度融合,聚焦“十强”产业需求,增设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专业12个。组建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幼儿教育产业联盟,打造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专业群,与40余家企業签约,实现专业与产业零距离、全链条、互动式对接。精准对接区域产业,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共建“职业教育产业园” “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建设“5G+智慧校园”,启动职业培训云平台,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培中心合作职业技能标准化、示范化示范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开展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和组织方式。近两年学院开展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达10万余人次,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孵化机构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国家级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

学院提出创新开展“百校百企百奖”“3个100”行动,制定“百校百企百奖”五年行动计划,激发内生活力。遴选100家各类生源学校,开展“百校走访活动”,破解生源质量难题;遴选100家优质企业,开展“百企走访活动”,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每年分层次、分类别评选出50名优秀教师、50名优秀学子,开展“百奖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教师安心教学、潜心教学、用心教学,鼓励学生各展其才,各美其美,努力构建“以爱赋能—价值观引领,产教塑型—技能立身,文化铸魂—品德润心”的教育教学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Q 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技能人才,尤其是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请您围绕如何坚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给广大技工院校学子送一句鼓励的话。

A 广大技工院校学子要相信自己天赋异禀,独一无二,做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人;要以爱赋能,积极乐观,做一个追随光、成为光、传播光的人,珍爱生命,身心健康,增强感知幸福的能力,成为榜样的模样;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一个有梦想、有行动、有担当的人,让人生出彩,让梦想成真,让父母骄傲,活出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济宁市技工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从技工到英雄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学院掠影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