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认同的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研究

2024-01-15马裴伟陈曦

职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知行合一

马裴伟 陈曦

■摘 要:本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结果以及对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社会环境四个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教师政治和数字素养的培养、优化思政课教学、创新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合力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四个路径进行探究,以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提升学生价值认同,实现知、情、意、信、行统一,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价值认同;育人实效;知行合一

■课 题: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课题编号:JRSHZ-2023-01060)的研究成果。

育人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目的和归宿。衡量思政课育人实效性,不能仅停留在观念和情感的认同上,更要将价值观念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实现“知行合一”的价值认同,最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育人实效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为提高思政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学生思想动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6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自己喜欢的课程之一”;83.76%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提高了个人素质”;80.1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85.43%的学生认为“国家的命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不能因一己私利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等。同时,学生呈现的思想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对“你最欣赏的生活态度”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认可积极的人生态度,但认可“物质唯一”“爱情至上”“家庭优先”“简单生活”“甘于平凡”“随遇而安”的学生占40%以上;对“就业问题”,仍有部分学生选择“薪酬低的工作不考虑”“工作环境差的工作不考虑”。

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的有用性表示较高程度的认可,对思政课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与核心观点普遍认同,这说明思政课起到了正向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但部分学生反映出的消极价值取向表明,思政课还没有完全适应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还没有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深处,职业院校育人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的实效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影响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实效性源自针对性。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政课应该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从作为输出主体的教师维度、作为输入主体的学生维度、作为育人路径的教学维度、作为成长环境的社会维度,进行系统分析、整体把握。

(一)教师因素

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是践行者,对学生思想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如果思政课教师信仰不够坚定,专业功底不够扎实,理论造诣不够深厚,对课程深层知识内容研究不够透彻,对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以及社会现象的分析片面化,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生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树立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感性思维丰富,易受多元思想文化影响;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对重大事件有强烈的关注度和好奇心,但较为关注个人利益;受学习和成长环境影响,渴望实现和超越自我,但部分学生存在消极观念。这些积极和消极并行的思维特质会影响和制约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学因素

传统育人理念和单一育人手段影响职业院校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不够,课堂吸引力不足,学生主体作用欠缺,以被动学习为主;二是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新意;三是校内外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理论和实际脱离,76.7%的学生希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社会因素

融媒体时代,某些错误社会思潮影响青年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导致学生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倍感困惑迷茫。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影响和制约学生价值认同的实现,同样影响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三、聚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探究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路径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育学生价值认同的主渠道,不能简单地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更要融合丰富的社会现实场景和时代问题,关注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轨迹,进行“入耳、入脑、入心”教育,激发学生认知和情感认同,使之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变,做到“知行合一”,提高育人实效性。

(一)提高教师政治和数字素养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教师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使命。教育的力量归根到底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思政课教师的魅力源于其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更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教育自信。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有政治素养。在“真信、真懂、真行、真用”上下功夫,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价值认同并将其升华为信仰。只有讲信仰的人有信仰,才能使信仰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化存在,信仰才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具有数字素养。新时代是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课堂不断刷新课堂的呈现方式。思政课教师要培养数字化素养,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技能,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和数字化环境,更应具有数字资源价值观和责任感,成为优质数字资源的生产者和制造者。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打造高效精准课堂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聚焦社会热点,回应学生关切,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打造高效精准课堂。

1.整合内容——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水平、能力素养不同,对思政课的需求也不同。职业院校文理科学生的政治常识储备差别很大,某些知识理科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文科学生则认为简单重复。在教材体系不变的前提下,思政课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根据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理论内容的内在逻辑,结合社会现实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育人实效性。

2.讲求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课堂是预设课堂,也是对话课堂和思辨课堂,要合理运用问题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成式课堂。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发布话题,创设学习环境,通过小组研学、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说、辩,做、讲、评”互动中沉浸式体验,在体验中思悟升华,提升参与感、获得感。

3.丰富内涵——注重素材资料内在价值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当前,思政教育素材日益丰富,资料来源渠道广泛且形式多样。素材资料的选取一方面要注意形式的新颖性,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其内在思想价值,多角度挖掘思政教育素材的内涵,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只为讲故事而讲案例,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讲案例,不能真正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精心设置问题,可以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触发学生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

(三)创新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赋能课堂教学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及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教学信息化、可视化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能、角色定位,也在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思政课教师要善用数字媒体资源,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发挥教育发展新优势。

职业院校学生对于主流媒体、学校官媒和各系部公众号信任程度较高。发挥学校官微、各系部新媒体公众号以及学生自媒体特色优势,打破时空限制,搭建班级群体微平台,利用微信、QQ、智慧课堂等信息平台,让数字媒体赋能思政教育工作。规范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网络媒体资源和自媒体平台进行微视频、微电影、微情景剧等“微创作”,运用学生视角和语言讲好身边故事。

(四)合力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创设“行走”课堂

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导向,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立足专业实际、社会现实开展课堂微实践、校园微体验、社会微锻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实现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的转化和固化。

1.聚焦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重大事件、关键时间节点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课堂辩论会”“新闻时事热评”“时空对话”“身临其境”“智慧课堂微互动”等多种形式还原热点事件,直面敏感话题和焦点问题,通过研究分析和正向引导,解决好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

2.立足专业和行业特点,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结合学生专业和职业特点,与学校各专业系部联合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优秀校友恳谈会、企业园区实地走访、职场情景模拟、企业文化报告、共建校史文化驿站、创新创业活动等,让实践活动成为连接思政课和专业课的纽带,实现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互融互通,提升學生的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3.拓展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思政实践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联合育人的新机制。整合学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图书馆的优势资源,联合开展理论社团实践活动、研读原著经典活动等;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志愿服务讲解;鼓励学生利用家乡资源进行社会实践,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四、结束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认同、信念认同、行为认同是一个内在的统一,实现学生价值认同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职业院校在各育人环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知、情、意、信、行一以贯之,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认同的最高境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梁宇.大学生价值认同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性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3).

[2]李东才,潘晔.价值认同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

[3]钟家伟,蔡丽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综述[J].西部学刊,2021(20).

(作者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广告图景中的愿景塑造与趋大众化的价值认同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