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契约视角下订单班学员流失问题研究

2024-01-15胡雯

职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订单班心理契约

胡雯

■摘 要: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日渐成熟,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求急速增长。受就业环境和就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订单班学员流失问题成为职业教育中日益凸显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分析订单班学员流失的成因,并为加强校企与订单班学员间的契约关系、减少订单班学员流失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心理契约;订单班;学员流失

■课 题: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2020年度课题“心理契约视角下订单是人才培养学员流失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GH20Y1366)、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一般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地方院校直招士官心理契约培育与激励”(项目编号:21JK0198)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提出

订单培养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实践,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由企业与学校提前约定、联合开设订单班级,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员通过企业考核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技能人才紧缺的难题。

不容忽视的是,在充满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形势下,订单培养面临新的问题。订单班学员就业意向改变导致人才流失,这无疑给企业、学校及学生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企业来说,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周期内并未获得应有的收益,出现员工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对学校来说,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学生放弃定向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率;对学生来说,失去了“订单培养”的标签,无疑失去了最有特色的就业竞争力,甚至为“再就业”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订单班学员流失问题原因分析

订单班学员流失问题既存在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学者们从诸多理论视角进行了剖析。持“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的学者认为要均衡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之间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稳定订单班学生管理,实现订单班学生的“零”流失;持“企业认同理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学生缺少自身角色认同和自信,企业缺少多元评价、以单一的考核标准衡量学员,这是学员流失的重要原因。笔者比较认可心理契约理论观点,认为订单班学员与企业双方各自都有对彼此的心理期望,这种期待的满足能够促进个人积极的发展成长,稳定学员和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有效缓解人才流失的矛盾。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来自管理心理学领域,是组织与个人之间非正式的、内隐的主观约定,广泛存在于组织各层级间、各成员间,具有主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个体在组织中是否感受到被公平合理对待影响着心理契约的建立与维护。当个体感到公平时,那么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就会呈现出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反之则会出现心理契约违背或破裂的情况。良好的心理契约有利于个体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心理契约包含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两个方面内容。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是其3个基本维度,均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的支持。

(一)规范型责任层面

规范型责任,一方面指学员应理解并遵守企业的制度规范等,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指企业应满足学员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物质需求。双方的规范型责任未能较好履行,是学员流失的原因之一。从订单班学员的角度来看,一是个人工作能力有限,有的学员专业技能还不够精湛,未能达到企业录用考核的要求或因未能较好履行岗位职责而失去就业机会;二是缺少必要的企业认同,学员虽然按照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参与学习,但对定向就业的企业并非十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企业的认同,导致契约关系不稳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企业引才、育才的力度不够大,其提供的社会保障、薪酬待遇、生活保障、职业晋升等不足以增强学员的就业稳定性。有的企业对试用期和刚入职的“新人”提供的工资待遇较低,而学员在入职初期生活成本高,往往看重经济收益,因此,很多新员工找到工资待遇较好的工作就会跳槽,导致订单班学员离职率高及人才流失。同时,一些行业专业人才紧缺、培养难度大,虽然签订了一定数量的订单班学员,但这部分学员一旦流失,再次填补岗位空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

(二)人际型责任层面

人际型责任,一方面是指员工与周围的同事互相帮助和分享资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指企业需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从订单班学员的视角来看,一是面临一定的人际适应困境,大部分订单班学员毕业后从校园到企业“无缝衔接”,由于人际交往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人难以适应全新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就业满意度较低,导致人员流失;二是受到人际交往中消极情绪的影响,如钩心斗角、拉帮结派、相互拆台等人际内耗会严重影响组织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研究也证实这些行为会破坏人际间、个人与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导致心理契约走向破裂甚至违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是企业对员工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生活关注程度不高,通常注重员工创造的经济价值,对工作氛围、人际环境等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因素关注较少。一些学员长时间缺少高质量的人际互动,从而选择离职。二是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机械式的工作方式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让学员工作状态紧绷,这些因素均影响学员就业的稳定性。

(三)发展型责任层面

发展型责任,一方面是指员工在工作期间内自愿付出的努力,以及积极为企业作出额外的贡献;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应帮助学员不断提升能力、获得成就感和工作乐趣,如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技能培训、学习发展机会、职业晋升空间等。从订单班学员的视角来看,一是学员缺乏工作兴趣和目标,部分学员在选择专业时未充分考虑自身兴趣、自身性格特点是否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等问题,仅仅是将“好就业”“工作稳定”这样的因素摆在首位,就业时却发现力不从心、志不在此;二是部分学员职业热情渐渐被繁杂的工作消耗殆尽、自身的价值久久得不到肯定、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缺少成就感。甚至产生职业懈怠感、挫败感。从企业角度来看,一是企业对可持续人才发展的战略欠缺思考,人才储备意识不足,仅仅看重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安排“新人”从事较多技术含量不高、简单重复的工作,对其职业成长发展思考较少;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易导致新员工对企业认可度低、归属感弱,易激发个体的离职意向。

三、订单班学员教育管理建议

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相互协调支撑,共赢共进。为有效解决订单班学员流失问题,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可在双方权责、成长氛围、成长路径等方面施策发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明确双方权责,精准实施培养

学校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应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企业密切对接,动态按需培养,向学员明确其关心的薪资报酬、福利待遇、职业晋升、能力要求等关键内容,引导学员形成正确的职业角色认知,促进职业角色转换。企业则应重视与订单班学员的坦诚沟通和正面反馈,增设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学员畅所欲言,及时满足学员在物质利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学生在就业初期更应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本领与岗位适应力,要兼顾长远发展,可适当降低薪酬期望值,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职业价值观念。

(二)优化成长环境,提升职业归属感

学校肩负着订单班学员培养的重要职责,除了要注重学员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的培养,还要细致入微地去关注、关心、鼓励每一个学员,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投身工作的自我效能感。企业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圍,真诚地关怀与爱护每一名学员,以互尊互信的工作氛围提升团体凝聚力,以富有价值的工作体验增强学员职业满足感和获得感,这些积极情绪体验可提高学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实现稳定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流失的目标。

(三)搭建成才路径,磨砺职业素养

学校应坚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衔接的办学理念,多样化、多路径地为学员成长成才提供选择和路径,引导学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就业岗位。企业则应当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文化引人、育人、留人,促进员工形成“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职业理想。作为学员个人,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坚定职业选择,注重对职业素养的培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心理科学进展,2002(1).

[2]任永灿,郭元凯.教育实践满意度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心理资本和心理契约的链式中介模型[J].教师教育研究,2022(1).

[3]李霞,刘海真,李强.资质过剩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契约违背与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3).

[4]刘雪飞.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H公司“85后”基层员工激励改进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1.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猜你喜欢

订单班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计算机专业三方联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企业文化在“订单班”中的实践运用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西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
授权型领导、心理契约与员工的组织承诺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