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15胡骏林丽

职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中本阶段中职

胡骏 林丽

■摘 要: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是国家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设置的长学制培养模式。浙江科技学院在开展“3+4”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在政策、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现了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构建和个体培养模式路径构建两个层面提出了稳步推进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思考及对策,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

■关键词:“3+4”试点项目;培养模式;路径构建

■课 题:本文系浙江科技学院2022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校级重点课题“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稳步推进中本一体化项目路径研究”(编号:2022-jg31);浙江科技学院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校级重点课题“基于数字化经济发展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22-4)的研究成果。

2018年,浙江省开始实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3+4”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浙江省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21年9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的学生进入浙江科技学院开始本科阶段的学业。

一、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探索

(一)培养方案的设计遵循七年一贯制的培养要求,形成闭环的建设机制

在顶层设计上,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兼顾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在课程设置、质量监控与评价等环节形成循环反馈与递进模式,中职与本科阶段有机衔接。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与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研究。按照产教协同育人的要求,对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特色等方面进行审核论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及时修订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坚持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四年里,学院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三次修订。

(二)教学过程的推进注重分段培养的特点,打造三元协同育人模式

首先加强校际沟通衔接。通过专题会议、校间互访和教研交流,加强课程衔接,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加以研讨和解决。在与各合作院校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联合行业、企业构建三元协同育人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项目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交流

在中职阶段,一是要求对四门公共基础课进行期末统考;二是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中职学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通过进校巡查、随堂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等,及时掌握合作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召开交流研讨会及时进行反馈,加强督导结果的应用。

在本科阶段,一是比较分析中本专业与普招专业期末成绩,并及时对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二是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深入了解各项教学工作落實情况和教师、学生的实际诉求;三是进行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

四年来,学院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从培养计划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到教学质量监控,一直走在探索前行、持续改进的路上。

二、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各方职责不清晰

1.项目定位有偏差

中职学校把项目当作打造学校品牌的“金招牌”,没有深入思考项目学生不仅是注重实践的“职教生”,也是三年后需要接受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生”;本科院校从办学成本、师资力量等方面考虑,把项目学生几乎等同于普通本科生进行培养,较少关注项目学生的基础和优势。合作双方对项目都存在认识上和定位上的偏差。

2.运行机制不完善

项目运行四年来,从项目管理、培养衔接到升学转段,整体机制不完善,各方职责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本科院校没有转段选拔参与权,在指导中职学校时明显缺少抓手,无法高效推动项目的运行。

3.升学机制不明晰

虽然招生时明确说明转段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但项目实施以来的两次转段升学,录取率均为100%,导致后面几届的部分学生在中职阶段就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不成熟,两个阶段简单叠加

比较同专业普通中职、普通本科与“3+4”中职、“3+4”本科的培养计划,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度。比如自动化专业,项目学生第一版培养计划与普招学生培养计划的区别仅仅是专业课程的模块从三个减少到了两个,其余高数、物理、核心专业课程等都完全一致。这样的简单叠加培养模式直接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1.项目学生后续本科阶段学习困难

因为是“简单叠加”,中职阶段维持原有职高教学现状,特别是数学、物理、英语等相对难学的课程,教学要求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本科阶段并没有因为是职业教育类型而降低文化课的要求,而是与相同专业的普招学生一起教学、一起考核,导致项目学生文化课学习非常吃力。

原因在于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是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对数学、物理等课程的要求较普通高中要低,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应试”,第三年不再进行物理、英语学科的授课,导致项目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2.重复教学

中职与本科两个阶段原有课程体系中共同开设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进行系统衔接,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存在重复现象。例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职阶段开设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本科阶段仍然开设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从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可见章节重复、两个阶段难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3.衔接性差

中职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大量专业课,本科阶段没有在原有中职课程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专业技能,而是参照普通本科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同起点,造成中职阶段专业课程学习资源的浪费。

(三)人才培养过程不系统,行业企业参与度低

项目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但从项目运行四年多的情况来看,人才培养主要由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完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较少。

(四)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实践类师资力量待加强

项目学生本科阶段的师资与普通本科共用。而本科阶段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同时普遍缺乏构建一种与项目匹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难以达到项目的培养目标要求。

(五)人才培养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可度待提高

社会的群体认知对职业教育存在偏差,普遍认可度不高、吸引力不强。从浙江省各市中考录取去向来看,大部分达到高中录取线的考生选择了普通高中,而选择了项目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偏低,项目学生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三、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稳步推进的发展对策

笔者从整体培养模式路径构建和个体培养模式路径构建两个层面提出稳步推进项目发展的对策。

(一)整体培养模式路径构建

1.明确项目培养定位

该项目是试点项目,是一种全新的升学形式,有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助于让更多的“职教生”生源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项目的定位是“七年一贯制”培养,而不是“职业高中”与“普通本科”的简单叠加培养。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考虑“衔接”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2.完善项目运行管理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急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机制。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需研究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特别是要加强本科院校在转段考核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二是省、市教研部门应以专业为区分,联合本科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研制统一的与项目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三是建立课程衔接过程中的第三方考评机制,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中职阶段输出人才文化课基础达到继续接受本科教育的基础要求;确保两个阶段专业课程循序渐进教学。四是增加合作院校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中本一体化“3+4”合作院校专项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对合作院校进行持续优化、及时调整。

3.理顺项目转段考核

一是建立淘汰机制。结合项目学生进入本科一年多以来的学情,从稳步推进试点项目、提高项目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内驱动力出发,急需提高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的合格线,建立淘汰机制。

二是完善转段考核机制。在转段升学考核中,考核课程与普通高考必选科目设置一致,录取方式参考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加入招生高校考核环节,结合转段统考设置不同比例,并设置单项分数达标线。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实施弹性学制,留在中职学校继续学习,参与第二年考核,考核达标后再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4.加强政策、輿论引导

在政策制定层面,应持续加强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政策出台,应持续制定针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倾斜政策。

在舆论导向层面,应多角度、多方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吸引更多社会目光,整体提高生源素质,提升社会认可度。

(二)个体培养模式构建

1.成立一体化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组建专门的中本一体化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由本科院校牵头,合作院校各派一名校领导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再成立二级工作组、课程协作组。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招生录取、日常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各阶段教学管理衔接、教学团队建设等。

2.优化一体化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明确各个阶段学生培养的定位,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根据定位和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随着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力度,形成集产、教、学、研、创新创业、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新型中本一体化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3.加强一体化阶段培养衔接

项目实施的关键是“衔接培养”,“衔接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衔接。课程体系衔接很好地解决了“专业课程重复学”的问题。同时,中职阶段就有专业课程的涉及,也解决了普通高考生“专业零基础”的问题,这是项目最大的亮点,即“3+4>7”。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首要考虑“衔接”,并需遵循三个原则,即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模块化原则。

4.推进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教学质量,研究和解决在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中本一体化教学研究,适当调整中本一体化教学工作量系数,增设中本一体化教学专项教改经费,鼓励编写七年一贯制课程教材。

5.引进一体化培养师资

项目是职业教育类型,在师资力量方面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指导,能够依据学生的实践优势,进行职业技能竞赛引导。在中本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本科阶段,需要加快进行相应师资构建工作,加快引进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6.建立一体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个别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本科院校实践类师资相对不足,因此,在合作院校之间根据需求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互聘机制,有利于推动双方的深度融合,统筹安排双方学校的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双方学校互动协同发展。

7.优化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行业、企业的社会评价机制,将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创业成效等纳入评价指标,将中本专业与相同普招专业本科毕业生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结果以一定权重计入指标体系,形成完善、特有的一体化人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检验中本一体化毕业生的培养成效,从OBE成果导向出发,促使合作院校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优化培养方案。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中本阶段中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