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置信职业行为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中的启示

2024-01-15李丽丽吴倩

职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医学教育

李丽丽 吴倩

■摘 要: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以及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任。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评估学生的能力,却是医学教育工作的一个缺口。置信职业行为具有可执行、可测评的特点。将其运用于医学教育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胜任力,还能全方位、多元化、可持续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置信职业行为;医学教育;核心胜任力;职业素养

■课 题:本文系河南省卫健委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诊断学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编号:Wjlx2021173)的研究成果。

《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推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应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优化医疗照护的目标,医学教育应秉持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具备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在内的6项核心胜任能力,达到符合临床和社会需要的合格水平。

核心胜任力是职业发展变化对职业人才素养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应与时俱进,及时把握社会与产业对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与医学发展需求相接轨,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核心胜任力,助其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置信职业行为是指监督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等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以及置信评估,从而决定是否允许其从事某项职业,根据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分级并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教学反馈,进而达到岗位胜任力的培训目标。在临床教学中实施置信职业行为,有助于确保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胜任力,同时,为落实和评价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提供支撑。

一、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医师的核心胜任力是基于临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主要特征是将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密切结合,让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向同行,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医务人员临床能力的需求,也是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掌握知识逐渐转变为提升胜任力。然而,学生的胜任力培养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明显的提升,且在不同阶段由于学生的医学基础水平不同,其胜任力的培养内容及评价标准也需要分类、分层。另外,核心胜任力是一种能力,需要从学生的实际临床行为中评判和推断。因此,尽管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已然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仍待解决,主要包括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力的评估方式和途径以及各个指标的信效度等方面。

二、置信职业行为与胜任力之间的关系

置信职业行为的本质及核心是当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时,监督者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让学生在可信赖的条件下进行执业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体性的临床任务,可结合里程碑框架对每一项任务进行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描述。这也给置信等级的评定提供依据。胜任力是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临床活动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具有抽象、不易被观察和测量的特点,其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落实。尽管里程碑框架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但是随着评价指标的逐渐细化,评价内容过于烦琐、过程耗时较长,与整体性评价的关联性越来越小。而置信职业行为可操作性强,可将胜任力的框架与实际临床工作联系起来进行培训和评估,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全面可靠地反映學生真实临床环境中的核心胜任能力,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补充。置信职业行为是将胜任力转化为可观察、可衡量、可检验的临床实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三、置信职业行为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进入临床后,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其实际具备的临床胜任力不足以应对岗位的本职要求。这使得他们工作效率低下、医疗安全(包括病人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聚焦于教育结果,根据临床人才的需求及岗位胜任力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胜任力,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的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置信职业行为为架构进行教学培训及医学行为的规划和评估,将核心胜任力落实到可观察的临床关键任务中,及时、动态地反映学生的核心胜任力,逐步实现医学培养目标。

(一)置信职业行为促进学生核心胜任力的提升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及要求设计不同的主题,如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接诊后对鉴别诊断排序、推荐和解释常规诊断性检查和筛查检测、开具并讨论医嘱和处方以及在病历中记录接诊情况等多项置信职业行为。

这些置信职业行为内容很好地反映了学生能够参与的临床关键活动,而且每一个主题的置信职业行为都对应了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项临床医生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的要求,以及评估进展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预判达到每级要求的培训时间及合格维持的期限等。例如,病史采集这一主题,与之对应的胜任力框架包含三个方面:询问病人和家属,收集信息;履行专业职责、遵守道德原则;具备人际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协作。每一个主题的置信职业行为有效地解决了一直在提倡的“胜任力本位教育”理念在临床现实中的困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持续改进,使自身能力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提升,处理临床事件的自信心也得到提高,逐渐达到胜任力的要求,最终成长为专业的、优秀的医疗人员。研究显示,置信职业行为在护士继续教育、本科护生教育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置信职业行为不仅能反映学生核心胜任力的实际临床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核心胜任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置信职业行为为胜任力评价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框架

随着社会对医疗照护需求的变化以及个体健康观念认知的改变,医学教育从院校阶段就要强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如何评估教育成果及学生的能力,是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医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背景下,将置信职业行为纳入医学教育中,设计开发基于置信职业行为的特定评估框架。

置信职业行为是对学生特定的职业行为的整体评价,且与临床行为及水平密切相关,体现出其实用价值。置信职业行为具有可执行、可测评的特点,评价过程及分级相对简单。评价者只需要遵照临床行为的规范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相关行为进行置信程度的评价即可。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置信职业行为构建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临床能力评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责任感。通过不同评价维度的横向对比及学生自身评价的纵向对比,使学生全面了解自身6项核心胜任力的情况,形成准确的认知,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是逐步实现的。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视培养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置信职业行为通过对学生逐层递进的分级,持续改进其临床行为及提升核心胜任力,是遵循医学人才阶段性成长、实践成长等规律的一项有效的教育举措。

四、结束语

置信职业行为在医学教育的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均有所应用,如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和全科医生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后教育,并逐渐延伸至如本科、研究生等临床及护理专业等院校教育,也适用于指导卫生专业教育和在培训中对培训人员的胜任力的评估。

置信职业行为可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是基于临床实际环境要求进行开发设计的,并充分体现了胜任力教育中能力获得的层级和过程,将置信职业行为应用于教学中,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夯实其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职责感,继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核心胜任力的目标。

同时,置信职业行为模式需要实施者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置信职业行为的内涵、置信职业行为的活动制定及分级标准、评价方式等。所以,应提前对负责教学的教师进行置信职业行为的专项培训,进而确保置信职业行为在医学教育中有效且准确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萍萍,陆梅华,殷蕾,等.不同课程体系下本科阶段医学生对岗位胜任力认知的区别[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12).

[2]冯莉莉,龚晓杰,宋琳琳,等.基于置信职业行为构建胜任力导向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

[3]鹿笑寒,宋洁,王晋芳,等.置信职业行为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22(3).

[4]李磊,汤勇,王志宏,等.置信專业活动: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国际进展[J].医学与哲学,2020(12).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天狮 推动中美医学教育交流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