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课程设计,助力红色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落地开花

2024-01-15张豪冉

张豪冉

摘 要:红色经典作品对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拓展型任务群着重强调的内容,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结合小学中、高段学生能力,设计了三种针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以期在多种阅读活动中用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红色经典作品 《微山湖上》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国情教育的绝佳读本,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微山湖上》是红色儿童文学常见的推荐读本之一,主题鲜明,形象突出,是青少年必读的佳作。

这本书作为推荐书目布置给小学中、高段学生之后,我们也设计了一份阅读任务单,一共三个问题:三个山里的孩子来到微山湖后遇到了哪些事情?他们每一个人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笔者在统计反馈情况时发现了很多雷同的答案。为了让阅读真实发生,我们又围绕主题“你真的读了吗?怎样读的?感受怎么样?”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两次的调查研究充分证明,整本书阅读基本上没有真正发生。新课标所强调的“与他人分享作品获得的有益启示”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的成果落实大打折扣,这与“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的学习目的大相径庭。

学生对整本书的认知还未成熟,如何带着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意愿,开展并改进了阅读活动,有前期安排指导,有中期交流分享,有后期总结提升,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导读推荐—阅读分享—体验成长”的过程。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了三种阅读课程。

一、第一种设计——说人物,大话形象

本设计针对人物与文字的结合,运用谈论话题的方式将学生阅读既得内容以自己的语言分享出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认知,深入人物形象,感受作品魅力,通过语言的再加工,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

1.系统评价,激发共鸣

《微山湖上》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儿童文学作品。

话题一:请说一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预设:淳朴的友谊、团结的精神、催人向上的情节……

话题二:你最想说一说哪一个小主人公?

预设:固执的二牛、胆小的丫头、堅强的小驹子……

2.各抒己见,鞭辟入里

话题三:作品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情节?

预设:二牛和小驹子混进微山湖、二牛把野鸭蛋当成天鹅蛋、小驹子学划船……

话题四:小主人公们到达微山湖后都收获了什么?

预设:友谊、诚信、奋斗、感恩、独立……

话题五:小驹子学划船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预设:船打转、摔跤……学到了坚持不懈、自信自强……

话题六:你最佩服小主人公们的哪些品质?为什么?

预设:知错就改的二牛、坚忍不拔的小驹子、诚实守信的丫头……

3.结合实际,升华主题

话题七:有读者认为三个孩子跟着老爷爷进微山湖纯属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你认为他们应该这样做吗?

预设:(1)应该。三个小主人公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后通过自立自强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也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冒险”的行为,成了他们成长的加速剂。(2)不应该。只要有一颗为国效力的心,哪里都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不怕吃苦耐劳,他们在杏花庄里依然可以长大成才……

话题八:如果让你从作品中找到一句激励自己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预设:现在,站在船头上,对着这滚滚长河,茫茫绿水,他觉得,他简直已变成一位人民海军,在保卫着这百里微山湖……

话题九:丫头赶牛的情节集中体现了她的成长。一个胆小懦弱的小孩子在一瞬间长大了。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成长并不是身体上的长高,而是思想、意志上的突破。第一次克服困难、第一次感动、第一次原谅别人,都是成长的标志。

话题十:如果让你向朋友推荐这本书,你会说哪些推荐的理由呢?

预设:(1)质朴的儿童故事,动人的成长瞬间。(2)这里有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也有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更有乐观向上、朝气蓬勃。

二、第二种设计——谈认识,思维碰撞

在《微山湖上》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秉持“解构—整合”的阅读原则,在充分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将主人公和关键事件联系在一起,重新建构情节发展脉络,进而脱离作品文字而又能完整地展现人物品质。本设计由“我眼中的×××”“焦点关注”“信息大搜罗”“思维碰撞”四个板块组成,目的是让学生在沉浸式、非预约式的背景下,实现文学内化到品德精神的良性输出。

1.我眼中的×××

要求:阅读《微山湖上》后,请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你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步骤:(1)以所选人物一致的学生6人为一组,通过交流互相补充。(2)在共同认可的前提下,由组长组织绘制所选人物的思维导图。(3)如果产生分歧或补充,可再商量决定。

2.焦点关注

要求:针对上一环节小组所选的人物品质,你认为形成这种品质的因素有哪些?请总结概括,并结合书中有关情节加以说明。

步骤:(1)小组合作,确定人物主要品质。(2)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梳理品质形成的相关事件。(3)分析有关事件,找到品质形成的内在因素。(4)组织语言,为下一步分享做准备。

3.信息大搜罗

要求:请在教师给出的作品背景和相关信息中筛选支撑材料,或者搜集与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相关情节相似的其他作品或事迹,可以使用网络资料、书籍报刊、询问他人等方式进行。

步骤:(1)从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信息,为本组所用。(2)多种途径搜集信息,让小组讨论成果更加完善。(3)组长合理分工,让思维导图更加完整。

4.思维碰撞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认知—深化”后的输出环节更加突出实效,我们开发了辩论形式的非预约活动。辩论的主题和观点由学生根据阅读和认知的需要决定,让兴趣点真实化、形象化,学生讨论的一定是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达到阅读预期,取得阅读成就。

三、第三种设计——演情节,继承遗志

这种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深刻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品主题,通过化身主人公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充分展示读者眼中的人物,尊重阅读感悟,落实核心素养。

1.第一板块:调查、激趣、评价

读完《微山湖上》,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其中“作品中哪些情节你印象最为深刻?试着说一说理由”一题,学生的答案比较集中,“牛吃麦子事件”“逮鱼”“寻找大罩角和小花蹄”等多次被提及。

为了让学生关注的情节理解更加透彻,也为了激发部分存在阅读观望的同学敢于阅读的兴趣,我们和学生一致决定,开展作品情节表演活动。比赛的形式能让人印象深刻,更多地展示学生的风采。大家商议后共同制定了评价标准。

最后根据分值和观众表现,评出优秀展示奖和文明观众奖。

设计意图:重点情节的表演可以让作品的感染力加倍,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作品带来的震撼和触动。在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阅读的成果,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又带动其他同学加入阅读的队伍中去。评价表的制定是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体现,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能够对阅读效果进行检验,也能让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对今后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第二板块:改编、引导、提升

学生在一次表演完成之后一定有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一场好的演出一定有完整的剧本,而作品中的文字不同于剧本。教师可以结合五年级教材中的改编课本剧部分,引导学生对作品文字进行加工和创新。教师还要适当地参与过程,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问题,比如:你们想让观众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们想突出什么,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把握一定更加牢固,改编剧本时更加得心应手,分工合作和教师参与,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3.第三板块:展示、点评、成长

集中展演前,教室内可根据作品内容和主题办一期主题板报进行适当装饰;观眾要明白观看礼仪,组建助威团,多给予鼓励和掌声。节目表演完毕,表演团队要有自评和互评的环节,可针对剧本的选择、台词设计、角色安排和展示效果等方面谈谈意见和建议。观众在充分利用评价表的基础上可写下对展演内容的改进意见和简短评语。

设计意图:让阅读展示活动在一定的形式和氛围中完美落幕,既肯定了学生阅读和参与的主体地位,又让活动效果得以落地开花。通过自评和互评等形式,日常单一的独立阅读变成合作式、交流式的大阅读,达到“1+1>2”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阅读习惯,寓教于乐。

以上三种课型设计,均有各自的侧重点,但都遵循了学生阅读文本、提升认知、快乐成长的主旨。我们坚信,创造多样性的阅读和展示平台,一定会让学生在红色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中汲取先烈精神,立志成才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