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灰堆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应用研究

2024-01-15韩飞飞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韩飞飞,夏 楠

(安徽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传统锦灰堆艺术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经过历代画家对绘画图式与创作技法的研究与积淀,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东方意蕴的独特美学结构。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跨越时间与空间,将属于各个时代的日常生活碎片记录于纸本之上,留给世人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锦灰堆欣赏残破之美的审美倾向,与主流绘画大相径庭,发展到现代,因其制作耗时耗工,能够传承这一艺术的艺术家寥寥无几。如何将传统与当代进行有效结合,这是目前当代艺术家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的审美思维也会发生转变,而艺术必然要与当下语境产生互动。锦灰堆艺术与当代西方波普拼贴艺术的视觉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堪称“中式波普”。换言之,锦灰堆艺术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当代属性。将其融入当代艺术语境,有利于找到传统与当代、历史与当下的平衡,重现失落的传统艺术。对锦灰堆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路径和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盈缺相映的锦灰堆

(一)文化内涵

“锦灰堆”是我国古代一种民间工笔绘画形式,“锦”象征绮丽美好,“灰”表示残缺颓败。锦灰堆以毛笔彩墨描绘各种残破碑帖、书卷残页、古旧字画,因而又有“八破图”“打翻字纸篓”“集珍”“集锦”等称谓[1]。其中,“八破图”这个别名深受欢迎,“八”通“发”之意,“破”与“碎”同义,民间常用其表达“碎碎平安”的美好愿望。锦灰堆的作画风格及画面内容,大多将历史破损旧物进行错综组合,画面看似无序,实则主次突出,繁而不乱,呈现出撕毁、翻卷、火烧、重叠的形态,具有不同于其他中国传统绘画的残缺美[2]。在作画技法上,锦灰堆运用西式焦点透视法,作品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各元素之间虚实有度,充满视觉冲击力,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科主任白铃安(Nancy Berliner)称之为“中国的视错觉绘画”。在色彩构成上,锦灰堆常以灰调为主,呈现出沉郁沧桑的视觉效果,后期在水墨的基础上加入了海派绘画的民俗色彩,使画面变得艳丽鲜明。锦灰堆因布局奇特,绘制十分不易,创作者需要先在画纸上界定轮廓,再合理布局重叠交错的视觉元素。采用不同的色块重复堆砌、覆盖或叠压,将破损、翻卷或撕裂的残旧实物图样加以重构,形成“残章断简”般的艺术形式。锦灰堆在表现手法上偏重于写实,对于作画者的绘画基础及写实能力有较高要求,作画者需精通楷、草、隶、篆等不同书体的运用及搭配,还需具备书、画、拓、印等能力。锦灰堆作品融写实、博古、通俗、商品于一体,映射出中国近代大量市民文化特色,画中古籍、书画等文化图案的大量应用,彰显了清代中期金石学影响下形成的好古风气,以及商贾小民附庸风雅的心理[3]。

(二)起源与发展

关于锦灰堆的诞生可追溯至元代。“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在其著作《锦灰堆》自序中描述:“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4]大意为画家钱选酒后起兴,将饭桌上的残蟹虾尾等作为抽象元素进行自由布局,绘制成画并题款为“锦灰堆”(图1),由此确定了锦灰堆艺术的基础图式[5]。后因形式单一,失之雅致,锦灰堆艺术日趋冷落。至明清时期,锦灰堆艺术逐渐融入瓷器和鼻烟壶的制作中,随着出口贸易的繁荣,流传至日本及东南亚等地。乾隆时期,锦灰堆开始作为纹样绘制于陶瓷上,在刺绣、珐琅上也有出现。清代中后期,锦灰堆始现兴盛之态,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使得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文人画家以锦灰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寄托爱国热情。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余集,他沿用了钱选的自由图式[6],将题材替换为“残扇蛀画”,为锦灰堆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清朝末期,僧人六舟在金石博古的基础上将传统拓印与锦灰堆自由图式相结合,突破了前人徒手绘制的方法[7],绘画素材多为金石古董。这一时期,西方绘画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文人画家受西洋绘画临摹写生等技巧的熏陶,将西式透视法与全形拓技术相结合,为锦灰堆艺术的再次繁荣奠定了基石。这种风靡之势自清朝中后期绵延至民国时期,后因锦灰堆游戏性质强烈且带有市井色彩,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发展至现代,主流的书画理论著述中已经难以找到关于锦灰堆的记载。尽管如此,锦灰堆的传承者仍在为锦灰堆的繁荣发展而努力拼搏。直至2013年5月,锦灰堆被列入我国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普及和社会对非遗文化的保护,锦灰堆艺术被应用于当代艺术创作,在与波普拼贴等艺术的碰撞中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图1 《锦灰堆》(局部)

(三)应用价值

锦灰堆以残破古旧的作品形象、古朴雅致的图案元素、写实主义的手法,汇聚了多种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穿越时空品读历史的遐想,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除了作为画作收藏欣赏,它还可悬挂装点门面,或作为装饰元素绘于扇面、鼻烟壶、瓷器等物件之上[8]。锦灰堆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西方视觉形式,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既博大精深又抽象神秘,充满了矛盾的秩序感和悖论的张力。对锦灰堆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找到科学的切入点,以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为载体应用于当代艺术,不仅有助于实现当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还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提升大众对锦灰堆的认知度,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艺术的兴趣,从而吸引设计者和欣赏者关注锦灰堆,进而推动传统锦灰堆的现代革新。随着社会的发展,锦灰堆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表现形式、应用材料、媒介也更加多元。

二、锦灰堆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应用路径

(一)交叉融合:打破艺术边界,对接古今文本

艺术边界概念一直是当代艺术的热门话题,突破传统的艺术概念,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已经成了当代艺术的不变法则。而艺术边界概念在传统艺术中几乎不存在,艺术家因长期受到传统艺术素养的熏陶训练,会自发寻找综合途径来表达内心的创作欲望[9],他们将融合性延伸到设计中,使创作手段、创作内容相互交融。锦灰堆因追求破碎美的艺术特色,徘徊于主流之外,面对这样的困境,锦灰堆需要打破艺术边界,以新的思考方式来重新诠释传统[10]。因此,打破传统锦灰堆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界限,是实现锦灰堆与当代艺术设计创新融合的必由之路。锦灰堆的跨界应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锦灰堆画作为主体,在视觉元素中加入现代文化元素和符号;另一种是以跨界合作方为主体,运用新材料与新媒介,将传统锦灰堆画作融入其中。这种传统与现代相融的跨界应用,常见于文创产品设计和锦灰堆玉雕之中。锦灰堆艺术通过当代艺术创作实践传承并发展传统工艺,中国当代艺术从传统锦灰堆艺术中寻找自身的文化价值支点,提升作品创新价值,从而完成古今文本的当代对接。

(二)资源整合:挖掘文化内涵,延续传统文脉

只有深入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才能了解其表达的具体寓意及时代内涵,这是体现当代艺术设计文化性及民族性的关键。中国当代艺术家应深层次挖掘和解读传统艺术中的有效资源,整理和借鉴传统艺术形态,致力于传统艺术向当代艺术的转换,而非生硬地挪用传统艺术或模仿西方当代艺术,造成当代艺术创作民族性的丢失[11]。锦灰堆艺术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逐渐形成其独有的构图样式、审美价值及艺术手法,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艺术家应当在创作前对不同时代及文化背景下锦灰堆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思想进行解读,结合当代艺术设计创造手法,在创新、融合和再造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只有深入解读锦灰堆艺术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寓意,才能得心应手地将锦灰堆艺术运用于当代设计中,为当代设计注入传统文化底蕴,使作品既承载传统文化内涵,又能打破原有桎梏,拓展其文化内涵,满足大众的个性化审美需求,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路径,增强我国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的竞争力。

(三)转化再现:进行解构再造,创建多元可能

“解构”即对原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原作品的内容和元素进行拆解,并转化为契合新时代语境的形式语言,为原作品注入再创作者的理解,使原作品衍生出新的生命意义。当代艺术家对锦灰堆的解构主要从撕毁、焚烧、重叠等创作手法,以及书法、传统画作等视觉元素入手,选择性地对解构物象进行创新联想,找准设计元素的关联性[12],通过拼贴、复制、颠覆、重叠、组合等手法对原作品进行形式和材料上的置换,将具象的事物转化再现为抽象的作品,或将锦灰堆内涵和元素创造性地转换为当代人所熟悉的新型形象语言和视觉形式,借助现代手法再造破碎感,为原锦灰堆作品打造新的形式和象征[13]。解构并不意味着推翻,经过解构和再造的锦灰堆作品保留了原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特色。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对锦灰堆进行全面挖掘,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造,将看似不相通的媒介串联在一起,创造出独有的中式美学。此外,在再造过程中要严格把握锦灰堆元素的有序性,避免过度堆叠造成杂乱,保证作品表达的有效性。这种创作方式所呈现出来的锦灰堆作品新旧交融,以再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锦灰堆的当代发展开辟了多元可能。

三、锦灰堆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应用实例

(一)逻辑解构与续造——在当代绘画方面的应用

锦灰堆在当代绘画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对内涵和创作技法的解构来实现,当代艺术家突破艺术品类及媒介材质的界限,借鉴锦灰堆艺术拼贴、焚烧等创作技法,对现代材料、色彩等进行再造。创造出来的作品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同时,将盈缺之美中的张力关系辩证地呈现出一种新的平衡,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衍变出一种新的美学。当代艺术家以画作为载体,构建锦灰堆艺术当代发展的新思路,相较于解构,这是一种新的建构,相较于割裂,更是探索交融。部分艺术家继承锦灰堆原本的绘画方式、表现内容和形式构图,对视觉元素进行创新,加入画报、日历、海报、漫画等现代元素,使锦灰堆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代绘画与锦灰堆绘画艺术的融合实例,可谓举不胜举。例如,王天德在“烫”山水系列中采用碑石拓印、水墨、书法、香烫等传统方式,在宣纸上绘制山水图式(图2),作品共有两层,上层为水墨烫画,下层为传统水墨画作,下层水墨透过上层镂空位置显露出一部分,叠加在一起形成错位效果,呈现出一种随机的破坏性;汪天亮创作的“2008山水系列”以水墨空间的表现为主,糅合现代拼贴艺术进行再创作,以当下民生时事和热点新闻为创作元素,采用勾勒、涂抹、揉皱、做旧等艺术创作手法,将传统山水、书法、水墨等元素符号并置,创造出一种极具现代性的“新锦灰堆”水墨新图式,展现出一种古今交融、盈缺相映的全新意蕴;薛松被誉为具有中国“文化波普”的当代艺术家,他创作的《龙图腾》由一百件作品拼接而成,各种印刷品残片通过燃烧、建构、重新拼贴组合,与我国古代“龙”形拓印纹样相结合,展现出中国文化基因的无穷魅力。

图2 王天德《林泉问道》

(二)残障断简入衣裳——在当代服装设计方面的应用

锦灰堆创作手法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相对较少,近几年,国内一些服装品牌及设计师开始关注锦灰堆。服装设计师打破服饰设计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边界限制,从锦灰堆画作中汲取灵感,将服装面料进行解构重组,创造出撕裂、火烧和烟熏的古旧破碎感,借助刺绣、贴边缝针等工艺,以当代时装笔触诠释锦灰堆美学,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锦灰堆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更多的是创作元素的直接堆叠、拼贴和挪用,设计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巧妙运用中国元素,以服装面料为载体呈现古旧文物拓印书画,打造出“行走的历史文化时尚”。

以国内品牌织羽集在2020年秋推出的晋制汉服“打翻废纸篓”系列为例,作品灵感源自锦灰堆,对汉服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将残破的文物、书画碎片随机堆叠,形成独特的印花图案,呈现出肆意自由的视觉效果。领口与袖口处的撞色拼接,兼具古典韵味和时尚气息。下身交窬裙采用八破裙的结构布局,裁剪简洁洒脱,挥毫泼墨间尽显魏晋风流。为方便日常通勤穿着,织羽集又推出黑白两色男女同款的锦灰堆印花衬衫,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汉服与现代时装的魅力。设计师肖华与陕西锦灰堆非遗传承人封晶进行跨界合作,在东方时尚季第19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中,肖华将封晶的“锦灰堆系列”书画作品融入自己的时装设计中(图3),古老的汉砖及狩猎场景结合触感顺滑的现代垂感面料,行走间尽显东方女性的柔美,颠覆了人们对非遗书画作品的传统认知。设计师王逢陈致力于探寻新的方式活用传统元素,他在2020年秋冬主题“希望在破晓”系列中,将水墨元素和针灸、药材等中医药文化元素进行解构设计,运用泼墨、做旧、拼接和破坏的手法,以抽象化与艺术化交叠纵横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视觉特色,其饱满丰富的表现力,与锦灰堆布局特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3 第19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锦灰堆系列

(三)拾取遗珍入雕刻——在当代雕刻方面的应用

锦灰堆大多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后被当代雕刻家应用于瓷器和玉雕之上。当代玉雕大师以玉料为媒介,将跨越时空的文化元素进行发散性创作,变拙为巧。在创作过程中,雕刻家们结合书法、绘画、雕刻,将花鸟虫鱼、仿古纹饰等传统图案依次叠加,巧妙地利用玉料的伤裂和瑕疵,因材施艺地设计成印文、瓦当、古钱币碑帖残片,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层次丰富,乱中有序,饱含历史沧桑感和怀旧感。此外,少数雕刻家将锦灰堆创作手法应用于陶瓷雕刻上。锦灰堆陶瓷并非对视觉元素的简单挪用,而是对审美内涵的拓展和延伸,使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完美结合,赋予当代设计作品新的面貌和象征意义。

玉雕大师郭君在其作品“国礼之钟鸣鼎食”系列中,以出土文物为主题,以“鼎”“尊”“扁壶”等古代青铜器为线索,以墨翠为材料,配合翡翠仿古雕刻技艺以及锦灰堆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作品。成长于传统陶瓷世家的刘丹华,不断突破传统技法在材料语言上的限制,将传统工艺和技法运用于现当代陶艺,以具象写实,把陶瓷材料的表达魅力发挥到极致,他创作的《锦灰堆》(图4)以燃烧后的清明祭纸为灵感,利用泥塑的手法逼真地呈现了纸张几乎化为灰烬的状态,经过捏花处理的翻卷碎片重叠在一起,形成似花非花的意境,通过手工釉上彩技艺使作品主调呈灰色,营造出沉寂、湮灭、无常的氛围,表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沉思,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

图4 刘丹华《锦灰堆》

(四)非遗文创新跨界——在文创产品方面的应用

文创产品通过创新设计对文化进行现代化再现,对于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锦灰堆多作为装饰出现在文创产品之上,创作者延续锦灰堆拼贴艺术手法及构图原则,视觉元素却不拘泥于传统书法绘画,现代文化元素也可绘制成画,跨界应用于文创产品中。这种类型的锦灰堆可以详细完整地描绘出某个城市、景点或行业的文化风貌及特色,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突破,与现代文创产品相得益彰。

锦灰堆文创对创作者的绘画技艺要求极高,因而创作者多为锦灰堆非遗传承人。陕西锦灰堆非遗传承人封晶设计的“锦灰堆”丝绸文创,被选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十四运”的唯一非遗类特许商品。封晶提取陕西代表性传统元素大雁塔、兵马俑等,将秦砖汉瓦、碑石拓片等陕西特有的文化符号,与“十四运”的设计元素巧妙结合,绘制成锦灰堆应用于丝绸方巾上。方巾既可以作为手腕汗巾供运动员和志愿者使用,又可作为陕西文创礼品走向世界各地,美观又实用。此外,封晶绘制的长安十三朝、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延安革命圣地、全运盛会等多个主题的锦灰堆作品也备受瞩目,她以锦灰堆的绘制方式,使文创产品焕发新的时代价值。陕西西安城墙锦灰堆艺术中心推出一款名为“长安·有茯气”的文创茶品,它融合了《锦灰堆·长安》《锦灰堆·城墙》和《锦灰堆·大唐不夜城》三幅主题锦灰堆作品,几乎涵盖了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艺术家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也在经历着蜕变与升华。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赋予当代传统文化艺术新的呈现方式和视觉表现,提升当代艺术的民族性,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应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探索中国传统民间绘画当代创新发展之路,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形成“融古贯今”的独特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当代艺术看得懂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