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土专家”
2024-01-15郭烨
郭烨
在富宁县阿用乡那来村那塘小组蝌蚪山上,有一块不起眼的基地简介牌,上面这么写着“全心全意带领广大八角种植户实现: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降低风险。”这是阿用乡那来村委会那塘村小组致富带头人陈世辉的“八角低产林改造、品种培育”示范基地,上面那句话也正是他的心愿。今年44岁的陈世辉不仅是那来村委会四个村小组的联合党支部书记,更是当地远近有名的八角“土专家”。
2003年,陈世辉出去打了两年工,勤奋好学、工作踏实的他在厂里很快被老板提拔为管理员,但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亲人和八角树,加上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家需要照顾,在外打工就顾不了家。他想,只要用技术种植和科学管理,种植业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反复思考后,他决定放弃在大城市打拼出来的一份稳定工作和收入,选择回家乡种八角。
回乡后,陈世辉接管了当时家里120亩的八角林地,但刚开始没有技术也没有经验,看着高大却不高产的八角树,他心中很是苦恼。他摸排考察了全村乃至周边所有村子的八角种植情况,发现都是年产果量不一、品种普通的树种,通常一棵成年八角树只能采摘10多公斤八角,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并且,成年八角树非常高,最高的有二三十米,采摘和修剪都非常危险。八角收获的季节,因采摘从树上摔下来的意外事故屡见不鲜。
一开始,陈世辉认为是管理粗放、营养不够及病虫害导致了八角低产。于是,每天不管天晴下雨,他都带着家人在自家的八角林地里,除草、打药、施肥忙个不停,经过这样的精心管理,产量虽有一点点提高,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他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家八角林地有几棵八角树,不但每年产量都很高,而且品质很好,树干也不是十分高大。于是他寻思,能不能把高产的八角树树枝嫁接到低产的八角树上?说干就干,他用自家的八角树做起了嫁接试验。可当他满怀希望地把旧的八角树砍掉,用高产优良的树枝接穗嫁接后,过了不久,嫁接的接穗就枯萎了,这给了他不小的打击。不甘放弃的他继续试验,树砍了一棵又一棵,嫁接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活下来。家人看到他这样破坏八角树,以为他疯了,极力制止他。但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做嫁接试验。
2015年,当地大面积爆发炭疽病,致使八角树的叶子全部掉光,只有树枝和主树干,一时间八角彻底没了产量,老百姓也没了收入。当时陈世辉眼睁睁地看着八角树一年比一年死得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想,家乡四面环山,良田沃土稀少,村里多数人只以种植八角、油茶、杉树和少量的玉米、水稻为生,而八角是家乡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前八角就受树龄老化、极端气候的影响减少了收入。如今又爆发病虫害逐渐枯死,眼看家乡人快断了这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又是村小组长,如果自己都不带头为老百姓操心和做一些事,那就更没有其他人来做了。
陈世辉绞尽脑汁四处寻求方法,当他在网上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古龙镇的八角产业发展得很好,病虫害防治以及矮化嫁接技术都十分成熟时,他看到了希望,決定出去学习取经。可是当时政府没有这方面的专项学习补助,不过一心想着要做点事情的他,只希望尽早学到嫁接技术,尽早解决八角的病虫害问题。就和老婆商量,拿出家里仅有的2万块积蓄,于2017年、2018年先后两次自费去到广西古龙镇的八角种植基地考察学习。
每次学习回来,陈世辉都一头扎进自家的八角林地,首先拿自己家的树做试验。他说因为云南到广西有七八百公里的距离,存在地域和气候的差异,学习回来的技术和经验不能照搬,必须要自己分析研究一下地理环境、气候、海拔和土质是否符合,才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试验如何对症下药。于是他将学回来的品种改良、低产林改造技术及经验,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改进,经过无数次的嫁接、矮化、梳枝、修枝。2018年,不懈努力的低产林改造试验终于初见成效,经他嫁接改造的第一批八角树成功存活,结出了硕大、丰满的八角,之前每亩仅1000公斤左右的产量,如今能达到4000公斤左右。与低产林矮化嫁接的试验相比,病虫害防治的试验相对要容易很多,他介绍,学回来后他拿自己家大概50棵左右的八角做病虫害防治,一做就好了,第二年产量就提高了。经他嫁接管理的八角树,树干矮、病虫害少、产量高、品质好、采摘安全,每棵八角树产量由最初的10多公斤,达到15至25公斤,每年给他带来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收入,现在他家共种有170亩八角,2022年,他家的八角收入达30万元,2023年的毛收入有68万元,刨除各项费用后仍有45万元左右。
他说,当时学回来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阿用乡和花甲乡都没有对症炭疽病的药,他只能到富宁去买或者网购。直到现在,每次推广改换病虫害防治的药物之前,他都是先拿自家的树做实验,效果明显了才向村民推广,因此村民非常信任他。
试验成功后,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并在自家的八角林地建立了八角低产改造示范基地,将自己多年来艰辛试验探索得到的技术成果无私而直观地呈现给种植户。手把手指导带领他们学习掌握低产改造技术,同时,还将这项技术运用到油茶产业中。截至2022年,阿用乡实施八角、油茶等低产林改造12.2万亩,产业平均每年促农增收5000余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那来村在爆发炭疽病以来,八角首先实现高产,在炭疽病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方面也做得很出色,逐渐得到各级党委的关注和重视,到2020年时,他被地方政府认定为乡土人才,成为远近有名的八角“土专家”。各乡镇争相请他去培训讲课交流经验,他印象最深的,是县农科局和县农广校的两位老师到他家的八角基地参观后,惊叹他基地里的八角基本上已没有病虫害造成的低产,就邀请他去讲课。他说,让他最高兴也是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他所有去讲过课的乡镇和村寨,山上的八角都绿起来了,这就好像是一个医生医治病人,看着他们慢慢康复起来了的那种感觉。目前,他已为谷拉乡、洞波乡、那能乡的种植户培训过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经验交流分享。
出去学习时,让陈世辉最羡慕的,就是看到广西乡镇上拥有的植物医院,里面有专门针对八角树、杉树、砂糖橘、苹果、荔枝等等经济林木病虫害的药物,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买药,同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农产品研究等。他很期待自己的家乡以后也能有这样的植物医院,有针对性地对经济林木和农产品做一些专门的研究,比如什么病用什么药在什么时候防治、农药喷洒用量如何控制达到什么效果比较好、怎样做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农药残留标准等等。
他还持续关注着八角品种的改良,他说八角的种植,繁殖到第二代基因就会退化,导致产量变低。比如即便是找一棵产量最好的树,拿它的种子育出来的苗(生苗),种植出的第二代八角,产量最高也只能达到50%,而且要5年到8年才会结果。但通过品种改良和嫁接的话,基因就基本不会倒退,第二代也能达到99.9%的产量,而且3年就能结果,通常树长到一米左右就结果了。他指着示范基地里一棵不算高的八角树说,这棵树现在年产能达到一百斤以上,按现在5块钱一斤的市场价,这棵树就有500块以上的收入。
陈世辉成为远近闻名的八角种植致富户、科技户后,仍然不忘致力于家乡的致富带头工作,即便是到他家打工帮忙摘收八角的村民,他也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经验技术。他说,现在正是八角丰收的季节,前几年他请来采摘的工人都是隔壁村的,之前他们虽然也种着八角,但他们不会管理不懂病虫害防治,收成不好产量不高,因此收八角的时候就到他家打工,可今年打电话找他们时,他们却不来了,并告诉他说自己家里的八角也都要请人去摘了。说到这里,陈世辉哈哈笑了起来,说他们已经在这里学到了技术,回去把自家的八角都改良管理好了,现在也高产丰收了。所以现在他在周边村寨都找不着人帮忙了,只能去外面找人来采摘。他稍显遗憾地说,八角树生病时间越长越难恢复,如果他早几年出去学习取经就好了,那就能早点提高收入,挽救改良更多的树了。
据统计,2022年,阿用乡有八角林地7.3万亩,户均17.38亩,全年鲜八角总产量18250吨,按照平均每公斤10元计算,年总产值达18250万元。截至2023年,那来村委会那塘村有八角林地2300亩,村里共29户138人,八角年总产量600余吨,每亩按最低2500元计算,年总产值也有575万元,全村比去年增收了150万元左右,人均达4万多元。如今,在陈世辉的带领下,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护,八角树摇身变成致富树,那塘村实现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