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2024-01-15叶小强
叶小强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生活化策略的概念和实施方法,提出了几种生活化策略,如问题驱动学习、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等。这些策略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文还讨论了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挑战和对教师的要求,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初步实践,可以得出结论: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策略;问题驱动学习;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3 097-09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科学素养的需求日益增加,小学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和脱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的影响;2.研究生活化策略的概念和理论基础;3.探讨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方法,如问题驱动学习、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等;4.分析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挑战与对教师的要求;5.提出解决实施挑战的策略。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生活化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科学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科学思维的培养,如观察、推理、实验等能力的提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科,通过科学教育,学生能够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合作能力、实验技巧等,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困难
尽管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学生很难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科学学习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但这些能力在学生中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面临学习障碍。此外,科学学习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因此,为了克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需要探索适合小学阶段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这也是本研究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策略的重要目的。
三、生活化策略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生活化策略的定义
生活化策略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育理念,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生活化策略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兴趣相联系,通过情境化、问题导向、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生活化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策略的理论基础
生活化策略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教育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理论。
1.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的内容和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情境学习通过提供具体的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成效。
2.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引入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为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生活化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要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思考和探究,他们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因此,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应重视问题驱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情感认知理论
情感认知理论认为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情感因素对学习的效果和动机起着重要作用。生活化策略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引起其情感共鸣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和积极性。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義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和重建知识,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生活化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促进深度学习和理解。
四、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方法
(一)问题驱动学习
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实施生活化策略。在问题驱动学习中,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师在问题驱动学习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并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问题驱动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实施生活化策略。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科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
(三)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的跨学科学习方法,适用于实施生活化策略。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将科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资源整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制定项目目标、设计实施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问题驱动学习、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这些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小学科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生活化策略对教师的要求
(一)面临挑战
在實施生活化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准备和调研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经验和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
其次,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可能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时间安排。教师需寻找和准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实例和材料,以支持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此外,生活化策略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等,教师需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和实践。
此外,教师可能面临教学评价的挑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适应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因为生活化策略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因此,教师需探索和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反思日志、项目展示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
(二)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成功实施生活化策略,教师需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教师需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和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关注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以保持教学的前沿性和有效性。
教师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生活化策略要求教师能够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六、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增加师资培训
为了应对生活化策略实施中的挑战,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加强师资培训与支持。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这些培训课程可以提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生活化策略的理念和实施方法。此外,学校可以提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促进经验分享和专业成长。
(二)提供资源和设备支持
为了支持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支持。这包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实例和教材,以及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设施。学校可以建立资源中心或者教师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使用和获取。
(三)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对于实施生活化策略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家长工作坊等活动,向家长介绍生活化策略的理念和实施情况。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分享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学习成果和进展,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增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支持学生的学习。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师资培训与支持、提供资源和设备支持,以及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可以解决实施生活化策略中的一些挑战。这些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信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化策略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然而,实施生活化策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教师的培训与支持、资源和设备的提供以及与家长的合作。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需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条件。通过增加师资培训与支持、提供资源和设备支持,以及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实施生活化策略,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将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逆向设计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ZX22-628】
参考文献
[1]李培.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20(S1):76.
[2]冯莎.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