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2016-10-31刘怀军

成才之路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策略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刘怀军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习习惯、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文章探讨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学生;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08-0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课程,它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对其加强品德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1. 传统教学模式占主流地位

一直以来,一些学校都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应试教育的环境决定的。如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个别品德与社会教师并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仍然以理论知识的教导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生活化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实施。

2. 生活化教学过于片面

当前,很多教师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都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依然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只是改变了教学语言,内容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需要的是更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能力的提升,但教师并没有体会到生活化教学的真正内涵,这是影响课堂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1. 合理增添教学内容

如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多项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因此,教师不能只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教学知识,同时注意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具有相对静止性,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合理扩大教学范围。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我的生活好习惯”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学生的礼仪、用餐、生活作息等内容,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宽度,引导学生归纳自身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并适当创新,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重视教学活动与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范围应该延伸到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充分注重活动课和实践课,导致教学内容十分陈旧。因此,应该适当增加活动课所占的比例,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和体验,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真正内涵。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按照组别引导学生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关爱老人”组和“关爱小动物”组,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让学生与孤寡老人进行交流,或者给流浪猫、狗喂食。这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心,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处境,从而成长为善良、有爱心的人。

3. 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学生虽然年龄较小,接触社会的时间较短,但其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教师应该将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并理解他们,选择合适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教育,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可。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的消化能力较弱,因此在特殊时期内会出现一些异常情绪。教师应该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学生心理上的一举一动,及时给予学生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我不胆小”一课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并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演讲,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对其演讲效果进行评价。

4. 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类教学素材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改善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经验,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探讨大自然中的污染问题。

三、结束语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智胜,林海涛.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的“活”起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2]田艳艳.优化“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5(05).

猜你喜欢

生活化策略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