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
2024-01-14
马王堆帛书于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总计十五件五十余种古佚书,十二万余字。《春秋事语》是帛书中的一种,抄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根据帛书书写内容,学界一般将其分为《周易》及其卷后古佚书、《战国策》内容相关书籍、事语类古佚书、《老子》甲本及其卷后佚书、《老子》乙本及其卷前佚书、刑德佚书、阴阳五行佚书、天文星占佚书、杂占类佚书等十五大类。而湖南大学陈松长教授则将马王堆帛书进一步归类,将其分为六艺类、诸子类、术数类、方技类及帛图五大类型。
马王堆帛书分为整幅和半幅两种形式,整幅宽者每行写七十至八十字不等,半幅宽者每行写二十至四十字不等。从帛书字迹分析,可以将帛书分为篆隶、古隶和汉隶三种字体,而根据帛书的字体特征、避讳字迹及所载纪年,可以大致推断其书写时间。《阴阳五行》甲篇、《陰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以及《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却谷食气》等帛书的字形特征多呈篆书面貌,但已初具隶书笔意,学者将此类书迹称之为篆隶。且《阴阳五行》甲篇中纪年有“廿五年”“廿六年”,将里耶秦简中有同样纪年的字迹与之比较可知,这是指秦始皇二十五年(前二二二)、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可以推断这批帛书抄写于秦始皇在位时期。而《战国纵横家书》《春秋语事》《老子》甲本、《刑德》甲篇、《阴阳五行》乙篇等帛书字迹虽然带有一定的篆书痕迹,但波、挑、磔隶书笔画初见端倪,尤其是字形结构和姿态更具隶书特征,可称之为古隶。需要指出的是,《战国纵横家书》为楚遗民抄写,故其书写风格与秦人抄写的《老子》甲本及《春秋语事》等帛书存在一定的差异,《战国纵横家书》笔致轻盈,而《春秋事语》笔画相对厚实,且《春秋事语》不避讳汉高祖刘邦“邦”字讳,故其抄写年代应该在刘邦称帝之前,而《刑德》甲篇还有“今皇帝十一年”字样,且文献中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讳汉惠帝,可以推断这批古隶帛书大多书写于汉高祖称帝后,公元前二〇六年至公元前一九五年间。至于《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相马经》《周易》以及《老子》乙本、《刑德》乙本等帛书,字形结构较为方整规范,多呈扁方形,波磔特征明显,且横画和捺画出现蚕头雁尾形态,这是古隶朝汉隶演进的重要标识,有些字形与成熟的八分书较为相似,可以称之为汉隶,且帛书中有“孝惠帝”“高皇后元”等纪年,可以推断这批帛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近年来,马王堆帛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书法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从书法层面研究帛书的文章,大多从笔画线质、构字造型及章法布局等方面研究其形态特征。包括《春秋事语》在内的马王堆帛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其书法特性。
其一,《春秋事语》属于古隶书迹,且为秦人抄写,遗存篆书圆转笔意但已无篆引笔法,初具隶书笔意却无波挑形态。通篇笔画多用中锋,笔力厚实,行笔朴实而不失灵动,字形相对修长但形态变化丰富。
其二,马王堆帛书涵盖从篆书演变到隶书不同阶段的书迹,呈现出篆隶、古隶和汉隶三种不同的字迹形态,为我们研究文字演变的形体变化提供了直接依据,也为我们学习隶书如何汲取篆隶、古隶等古朴之气提供了优质范本。
其三,《春秋事语》虽为秦人抄写,其书写风格沿袭了秦人浑厚朴实特征,但马王堆帛书出土之地长沙在秦统一之前属于楚国,轻盈弯曲而婀娜多姿的楚系文字书写状态在《战国纵横家书》等帛书中依然可见,这为隶书创作如何在古朴厚实中呈现刚柔并济的艺术风貌提供了启示。
其四,马王堆帛书虽为日常文献抄写,其书写目的不同于我们理解的书法创作,但篆隶、古隶到汉隶字体演变的形体变化在不同书手的自然书写中流露出各自面貌,尤其在笔画线质、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等方面为当今的篆书和隶书创作如何体现自然书写提供了重要参考。(向彬)